关注公众号

关注公众号

手机扫码查看

手机查看

喜欢作者

打赏方式

微信支付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支付宝支付
×

“祝融号”火星车完成探测任务,已面向国内开放数据申请

2021.8.19


图片来源: 探月与航天工程中心

  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于 2021 年 5 月 15 日成功实现火星着陆,截至 8 月 15 日,“祝融号”火星车在火星表面运行 90 个火星日(约 92 个地球日),累计行驶 889 米,所有科学载荷开机探测,共获取约 10 GB 原始数据,“祝融号”火星车圆满完成既定巡视探测任务。当前,火星车状态良好、步履稳健、能源充足,后续将继续向乌托邦平原南部的古海陆交界地带行驶,实施拓展任务。

  火星车导航地形相机、表面成分探测仪、次表层探测雷达、气象测量仪,环绕器高分辨率相机、次表层探测雷达(甚低频模式)、离子与中性粒子分析仪等 7 台科学载荷获取的数据已经完成相关处理和质量验证工作,并形成标准的数据产品,中国月球与深空探测网日前已面向国内科学研究团队开放数据申请,后续将以月为周期组批发布科学数据。(探月与航天工程中心)

  火星表面岩石可能成为“辐射避难所”

  火星缺乏全局的磁场屏蔽和足够厚的大气保护,高能粒子很容易穿透到火星表面产生辐射危害。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领导的国际研究团队结合利用“好奇”号(Curiosity)火星车搭载的高能粒子辐射探测器(RAD)的观测数据、火星车全景能见度图、以及辐射传输模型,首次直接证实了火星的表面结构(土壤、岩石、岩洞、火山熔岩管道等)可能作为未来载人登火任务的“辐射避难所”。

  “好奇”号火星车在靠近岩壁时,RAD 观测到了辐射剂量的突然下降;在远离岩壁时辐射剂量又逐渐回升。这表明临近的岩石屏蔽了一部分来自高空的粒子,导致了辐射的减少。研究发现,高空向下的辐射剂量约有 12% 被岩石屏蔽,而总辐射剂量仅减少了 5% 左右,这是因为高能粒子与火星环境作用产生次级粒子,生成了反弹辐射,平坦火星表面产生的次级辐射剂量约为表面总辐射的 19% 左右。这一评估对于未来火星表面探索和制定合理的辐射屏蔽方案有重要的启示作用。相关论文 7 月 16 日发表于《地球物理研究通讯》(Geophysical Research Letters)。(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推荐
热点排行
一周推荐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