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公众号

关注公众号

手机扫码查看

手机查看

喜欢作者

打赏方式

微信支付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支付宝支付
×

积极探索环保新路的重大举措

2013.9.13

  《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日前发布,行动计划注重改革创新,措施实事求是,坚持以人为本,意义重大。这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的生动实践,更是积极探索环保新路的重大举措。

  探索环保新路,就是要正确处理环保与发展的关系,强调二者的协调性。《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正是基于这一思想而制定。

  中国环保四十年得出的宝贵经验就是:绝不能就环保论环保,而是要把环保放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局中统筹考虑,做到以环保优化经济增长。

  我们无需避讳这样的事实:我国发展方式粗放、经济结构偏重的现状还没有改变,并且仍将持续。据统计,“十一五”期间,我国重工业产值比重保持在70%以上,“十二五”时期,把钢铁、石油化工等作为重点产业发展的地区不在少数。同时,我国还是世界上能源、钢铁、水泥等消耗量最大的国家之一。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肩负了更多的使命和期许。仔细研读行动计划不难发现,行动计划虽说是为了治气,却没有就气论气,而是把大气污染治理放在了经济发展、产业升级的大盘子中统筹考虑。其中,既有“扬汤止沸”的治标之举,又有“釜底抽薪”的治本之策;既着眼于尽快改善空气质量,又着眼于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的总体部署,可谓一举多得。

  探索环保新路,就是要践行环保为民的宗旨,强调群众性。《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始终秉持这一理念。

  环保为了人民,探索环保新路的一切实践和努力都是为了让人民群众在良好的环境中生产生活,这是我们所有工作的出发点。

  今年年初,我国中东部地区出现长时间、大范围、重污染雾霾天气,覆盖范围近270万平方公里,影响人口6亿。个别城市灰霾天数甚至超过200天,严重影响群众的生产生活和身体健康。雾霾等问题成为群众心中急需解开的疙瘩,急需消除的忧虑,急需治愈的痛楚。

  群众所思,就是政府所想。出台《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正是为了回应群众的环保诉求,让群众免受雾霾之苦,圆群众一个蓝天白云的梦想。

  群众所盼,就是政府所为。大气污染治理很难,但不能因为难而止步不前。出台行动计划,就是要通过治理这项当前突出的污染问题,提振人民信心,让人民群众看到希望。这既是环保为民的重要体现,也是贯彻落实群众路线最好的实际行动。

  探索环保新路,就是要按照事物的发展规律办事,强调客观理性。《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做到了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

  一口吃不成胖子。今天还是雾霾围城,明天就要有翻天覆地的变化,这不现实。决心再大、干劲再足、措施再硬,也需要遵循客观规律。

  大气污染治理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一些发达国家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财力进行治理,也花了二三十年甚至更长的时间,才基本解决大气污染问题。我国目前正处于工业化和城镇化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大气污染呈现结构型、复合型、压缩型特点,解决起来难度更大。况且,大气污染治理涉及到多部门的协调合作,涉及到全社会的共同行动和努力,不可能一蹴而就。

  群众要求治霾的心情可以理解,但我们始终要保持清醒和冷静,大气污染治理效果不会立竿见影,因为无论是调整产业结构,还是减少能源消费都将是一个缓慢的过程。所以,我们既要抓紧行动,有所作为,又要冷静客观,做好长期作战的准备;既要打好攻坚战,也要打好持久战。

  探索环保新路,就是要突出一个“新”字,强调创新性。《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时时处处贯穿这一特点。

  《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提出了十条35项具体措施,内容非常丰富,创新颇多,亮点频现。

  《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不是口头喊喊,而是真抓实干、动真碰硬。以前环保搞得好不好,很难成为决定官员升迁的因素。此次行动计划规定,由组织部门参与考核。这是一个很大的变化,让管“官帽子”的部门参与进来,增加了大气污染治理考核的分量。

  《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不是以指标控制为核心,而是以环境质量改善为核心。环境质量有没有改善,人民群众最有发言权。群众明明深受污染之苦,环境数据却喜气洋洋,难以让人信服。行动计划就是要纠正这一偏差,这也体现出了环境管理战略转型的思想。

  《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不是“一刀切”,而是分类指导,体现差别化。各地情况不同,“一刀切”的命令往往会使政策大打折扣。行动计划制定实施差别化的环境政策,有的地方以控制PM2.5为主,有的地方以控制PM10为主,做到了精细化管理。

  《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不是仅靠一纸行政命令,而是综合运用法律、经济等多种手段。实践证明,仅仅依靠行政命令强推效果有限。行动计划综合运用多种手段,疏堵结合、防打并举,保证了效果,显示了政府主动作为、治理大气的决心。

  《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扣响了向PM2.5污染宣战的“发令枪”。它必会成为中国环保史上一个闪亮的时代符号,也将在美丽中国这幅画卷上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推荐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