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公众号

关注公众号

手机扫码查看

手机查看

喜欢作者

打赏方式

微信支付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支付宝支付
×

中科院生化所发现TET3调节I型干扰素合成的新机制

2016.7.21

  近日,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化所王红艳研究员在国际学术期刊Cell Reports上发表了一篇题为“TET3 inhibits type I IFN production independent of DNA demethylation”的最新研究进展,该工作揭示DNA去甲基化酶TET3以一种新型的作用机制,负向调控I型干扰素合成,进而影响宿主清除病毒的能力。

  I型干扰素在抗病毒应答中扮演双重角色:既发挥有益作用,又存在有害作用。在急性病毒感染过程中,I型干扰素通过直接或间接诱导干扰素激活的相关基因,抑制病毒的复制和传播。此外,I型干扰素也能参与自身免疫性疾病调控,但系统性红斑狼疮的发生发展也与I型干扰素密切相关。因此需要了解宿主体内I型IFN的精确调节过程才能有助于预防免疫功能紊乱。

  在这项最新研究中,研究人员发现DNA去甲基化酶TET3是poly(I:C)刺激或病毒感染应答过程中IFN-beta的一个负向调控因子。删除TET3能够增强抗病毒应答,同时IFN-beta表达增加,IFN激活的相关基因表达也增加。

  通过对TET3进行分析研究人员发现TET3的催化结构域对抑制IFN-beta合成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该过程却并不依赖于TET3的酶活性。他们发现TET3通过催化结构域与去乙酰化酶HDAC1和转录调控因子SIN3A发生相互作用,增强了这两个分子与Ifnb1启动子的结合。

  这项研究表明TET3能够负向调控I型IFN的合成,并且该过程并不依赖于DNA去甲基化。这不仅说明TET3在免疫细胞中可发挥信号蛋白作用进行基因调控,还将有助于开发预防I型IFN相关疾病的新策略。

推荐
热点排行
一周推荐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