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公众号

关注公众号

手机扫码查看

手机查看

喜欢作者

打赏方式

微信支付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支付宝支付
×

期待将我轰下去

2012.2.21

  一、事由:

   朱世旷同志在《南方周末》2012年2月9日D26《科学》版写的《霍金的伟大与不幸》一文中有如下一段叙述:

   斯蒂芬·霍金是一位轮椅上的囚徒,但他的人生却比我们这些四肢健全的人丰富、精彩得多。这个时代的科学研究越来越依靠昂贵、复杂的仪器以及成百上千人的合作。他们中的绝大多数已不再是科学家,而是以科学为职业的工匠,尽管有的还是能工巧匠,因为他们的研究已不再受热情和兴趣驱使,而是为生计所迫,受利益驱使。在霍金身上,还多少保留着那种业已消逝了的科学家的古老形象:高傲,专注,特立独行,激情四射,且智力超群,虽然谈不上清贫寂寞。

  2002年,霍金到中科大访问,时年约20岁大三的朱世旷提前四十多分独占了一个靠后的座位。

  霍金的报告带有普及性质,难度不是很大,现场还有一位天体物理小组的老师做翻译。那位老师五十左右,如果我没有记错的话,当时已经是正教授了(在那个年代,正教授还是比较稀罕的)。他并不是翻译霍金本人的话,而是翻译霍金助手的话。

  大概是很少出国的缘故,没过多久,那位老师便出了一个错,接着又出了一个错。同学们便用掌声把他轰下了台,又用掌声将指出错误的人——报告的主持人请上台做翻译。对于这一戏剧性的插曲,旁边的两位英国女学生感到既新鲜又好奇。

  朱世旷先生我估计他今年约30岁,仅比我孙子大不到15岁,但其《霍金的伟大与不幸》一文的专业内容还是不太懂。可是,上述的正教授由于翻译经常出错,而被同学们用掌声把他轰下去的内容却印象深刻。

  二、我认为:

  好呀!“能者多劳”,“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不要浪费别人宝贵的时间”、“不要论资排辈”....

  最好:当时报告会听众发现译错,马上自荐:我来翻译!不要怕。

  三、中科大传统

  我在博文多次提到中科大前副校长、去年刚去世的满100周岁的杨承宗先生特别开明。中科大现代化学系65年毕业的祝振鑫刚分到我们核工业部北京五所分析化学研究室,就知道他在大学期间质疑老师授课内容,不仅未被批评,反而被杨先生表扬且将他分配到他兼任副所长的且分管的我们研究所分析室。

  我另一位相当要好的女同事范,延安出生,从65年分配到我们分析室,总是批评研究所领导、分析室室领导而令领导头痛:她是延安出生、父母真正高干、讲的又有道理、群众也赞成...

  中科大的传统是不唯上,好传统。

  四、期待将我轰下去

  我在网上写博客已有约2年时间了,心里总是害怕写得不好,所以,不止一次请网友“犀利批评”。

  如果大家认为我的博客没有意思了——成了白开水,尤其我今天已71周岁没有活力了,欢迎网友将我轰下去。不做对不起网友眼球的事。

  今天是情人节,祝天下有情人好。

  真诚期待年轻、优秀网友更好的博客出现在网上!

  2012年2月14日

推荐
热点排行
一周推荐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