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公众号

关注公众号

手机扫码查看

手机查看

喜欢作者

打赏方式

微信支付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支付宝支付
×

土壤污染威胁粮食安全 治理刻不容缓

2014.5.30

  中国国土资源部日前发布《土地整治蓝皮书》指出,中国耕地受到中、重度污染的面积约5000万亩,土地面临着严重污染和退化。对此,《澳门日报》27日发表文章称,土壤污染问题不仅严重危胁广大民众“舌尖上的安全”,而且危及国家粮食安全,治理刻不容缓。

  土壤一旦被污染就很难逆转

  “如果把国人就地拍扁,我们的身体就是一张化学元素周期表。”这是网上流传一个段子,说法尽管夸张,但也折射出了我国生存环境和饮食安全面临的严峻现实。可以说,土壤重金属污染成了当今最主要的环境问题。

  与水体和大气污染相比,土壤污染具有隐蔽性、滞后性和难可逆性,被称作“看不见的污染”。专家指出,重金属难降解、易积累、毒性大,对作物的生长、产量和品质都有影响,尤其是它被作物吸收进入食物链,危害人体健康。

  土壤污染敲响粮食安全警钟

  “以百分之七的耕地养活了占世界百分之二十二的人口”,是我国农业发展的骄傲,但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和人口的高速发展,这一辉煌渐远去。在我国粮食生产实现了“十连增”、粮食产量超过六亿吨的今天,我国的粮食自给率却在下降。当前,土壤污染问题进一步敲响了国家粮食安全的警钟。

  土壤污染正成为我国食品安全和粮食安全的重大隐忧。专家认为,我国土壤污染的根源在缺乏能有力保护环境的法规制度,以及在实践中以不计环境代价的方式追求GDP增长。

  环保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土壤污染防治研究中心主任林玉琐指出,土壤污染虽然范围广、影响大、危害重,但相对而言,公众和决策层的重视程度依然不够,相关的科研投入、政策、法规和管理工作也明显滞后。他说,我国制订了防治大气污染、水污染、海洋污染的法律,防治土壤污染的法律却过于分散、零星。特别是一些土壤保护和管理的地方性法规还没有制订,对土壤污染的控制与治理还缺乏系统的政策框架。

  治理土壤污染刻不容缓

  “但存方寸地,留与子孙耕。”保护耕地是我国的基本国策之一,作为一个传统农业大国,土地不但是“三农”之本,更是社稷之本。可喜的是,当前国家正在或将要采取一系列措施加强土壤环境保护和污染治理。据悉,全国土壤污染治理试点示范已经启动,土壤污染治理修复技术体系将逐步建立。同时一些地方也在积极探索,比如湖南株洲市关停和搬迁了一大批污染企业,并建起一整套线上监控预警系统,即时监控污染源;江西实施农药减量行动,东部沿海的一些地方探索种植具有土壤修复功效、生长速度快、经济价值高的苗木,以逐渐降低土壤重金属含量。

  土壤污染的危害触目惊心,今后应做到“控制增量、消化存量、标本兼治”,防止土壤污染进一步加剧扩散。同时应建立修复和再开发资金长效机制,明确以“谁污染、谁治理”为核心的责任体系,实现“污染者付费”。此外,还要健全完善治理土壤污染的法律法规,增加对土地污染者和不作为官员的震慑力。

  土壤污染问题不仅严重危胁广大民众“舌尖上的安全”,而且危及国家粮食安全,治理刻不容缓。

推荐
热点排行
一周推荐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