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公众号

关注公众号

手机扫码查看

手机查看

喜欢作者

打赏方式

微信支付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支付宝支付
×

延迟退休,科研工作者们该如何健康工作到退休?

2016.8.19

  最近一段时间,大家纷纷被里约奥运会、宝宝离婚案刷屏,虽然大部分人都是不明真相的群众,但依然抑制不住围观吃瓜的热情,恐怕也就不小心漏掉了那么一两条和自己更紧密相关的信息,比如,人社部网站连续3天转发了12篇延迟退休的主题文章。

  延迟退休要提上日程了,人社部新闻部发言人李忠表示:延迟几年退休,时间延长了,基础养老金的数量是增加的。根据人社部设定的时间表,最快2022年我们就要迎来延迟退休政策。除了青春,你准备好为自己心爱的科研事业奉献剩下的老年生活了吗?

  延迟退休受多种因素影响

  中国劳动保障报记者:现在有一些人对延迟退休持反对态度,认为中国还不符合延迟退休年龄的条件。影响退休年龄的因素有哪些?

  中国社会保障学会会长郑功成:延迟或调整法定退休年龄需要全面把握相关因素:

  一是人均预期寿命。寿命延长则工作年限应当适当延长。

  二是劳动力供求状况。供过于求当然不能延长法定退休年龄,供不应求则不可能不延长法定退休年龄。当供求关系发生深刻变化后,自然也应当调整法定退休年龄。

  三是受教育年限。受教育程度越高,工作年限也需要相应延长,否则便是人力资源的巨大浪费。

  四是人口老龄化程度。步入老年型社会后,基于代际公平与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就业人口的年龄必然需要递增。

  五是性别平等。在当代社会,如果女性退休过早,或者与男性退休年龄差距过大,意味着强行过早地剥夺了女性工作的权利。虽然有的女性愿意早退休,但对于愿意继续工作的女性而言,显然是一种制度性歧视或排斥。

  目前,中国的法定退休年年龄是女职工50岁,女干部55岁,男职工为60岁,把退休时间延迟5年的话,可以为国贡献出更多的力量,用中大社会保障中心主任申曙光的话就是:最大限度发挥劳动者价值,避免资源的浪费。

  有人算过一笔账,一位女博士干部,读书出来30岁,工作25年后就退休了,可55岁也算学术壮年,还能在再发挥热量哩!退休回家,含饴弄孙难免有点可惜。

  如何成长为一名合格科研工作者?

  一直以来,科研工作者,尤其是青年工作者普遍反映压力较大,一来,初入工作岗位,青年科研工作者往往收入不高,但又面临三十而立的尴尬现实,婚姻车房等生活问题迫在眉睫;二来,进入高校往往意味着职称评定之路的开始,写SCI,申请奖金,环环相扣;三来,一些高校还需要给学生授课,如何为人师表,传道授业,备好上课内容也是一件大事;四来,初入科研生涯,对自己的要求严格,往往有很多人会在课题上投入大量时间,废寝忘食,五来,···

  虽然压力大,但是一名合格的科研工作者还是应该时刻保持斗志,全身心投入科研事业。太原理工大学物理与光电工程系教授王云才就曾在《青椒科研行为八戒》中提到:“我们秉承的还是一周工作六天,一天工作十小时。我们只有在投入充足时间的前提下,笨鸟先飞,才可能在弱肉强食的科研丛林中生存下来。”

  可见,一名合格奋发向上的科研工作者需要顶住心理、生理压力,奉献时间,积极进取,做出研究成果,这已成为共识。

  科研工作者的健康窘境

  然而,科研工作者废寝忘食奋斗之际,往往忽略了自身的健康。2009年有一份针对4793里科研人员的体检调查报告,发现科研人员患病率列前3位的分别是慢性咽炎、高血压、高脂 血症,几率分别是30.67%、18.90%、10.64%,其中,男性科研工作者明显高于女性,随着年龄的增高,疾病发生的风险率也有所增高。

  《知识分子》联合自然科研曾发起过一份关于“青椒”(高校青年教师)和“青稞”(青年科研人员)的调查,结果称,12.84%的青年科研工作者每周工作时间不多于40小时,刚刚符合《劳动法》的规定(每周工作时间不超过44小时);而多达58.39%的青年科研工作者平均每周工作时间超过50小时。调查显示,将近一半人表示自己过度疲劳,不太健康;只有一成人群表示自己非常健康。

  近日,39岁英年早逝女青千赵永芳的讣告更是引起了人们对科研工作者健康的关注,网上查询相关内容,可以搜索到很多文章:

  为祖国健康工作五十年

  现在退休政策出台在即,可是科研工作者的身体素质还没有提升上来,小编很是忧心,为此,特引用清华大学蒋南翔校长的金句,与君共勉:为祖国健康工作五十年。

  蒋南翔校长的话颇有哲理,延迟退休的政策推行后,我们为祖国健康工作的时间就更接近理想的五十年了,兢兢业业工作在科研第一线的工作者们,工作之余,要重视体育锻炼,这样才能健康工作到退休~

  来,感受一下全国人民喜迎延迟退休,共建社会主义的澎湃心情!

推荐
热点排行
一周推荐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