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公众号

关注公众号

手机扫码查看

手机查看

喜欢作者

打赏方式

微信支付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支付宝支付
×

复旦大学高分子科学系教授于同隐先生逝世

2017.2.08

   

   于同隐先生生平

  中国共产党党员,著名有机化学家、高分子科学家和化学教育家,中国高分子科学的奠基者和开拓者之一,复旦大学高分子学科的创建人和带头人、高分子科学系教授于同隐先生,因病医治无效于2017年2月6日10点56分在上海仁济医院东院逝世,享年101岁。

  于同隐先生1917年出生于江苏无锡。195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4年考入浙江大学化学系,1938年毕业于西迁途中的浙江大学,毕业后进入重庆兵工署材料试验处工作。1943年重返浙大(贵州遵义校区)任教。1947年赴美留学,1951年1月在密歇根大学获得博士学位。1951年8月回国任浙江大学化学系教授。1952年全国高校院系调整至复旦大学化学系任教授。1955年任复旦大学化学系有机化学教研室主任。1958年根据国家发展高分子工业的迫切需要,受命筹建中国科学院与复旦大学合办的高分子化学研究所以及复旦大学化学系高分子教研室,并任高分子化学研究所副所长和高分子教研室主任。1982年任新成立的复旦大学材料科学研究所所长。1993年任新成立的复旦大学高分子科学研究所名誉所长。

  于同隐先生曾任中国化学会理事,中国化学会高分子专业委员会委员。长期从事有机化学、高分子科学的教学与科研工作。主要涉及有机合成、高分子合成反应理论、高分子光化学、高分子粘弹性、高分子结晶、高分子合金、生物大分子等领域。发表论文二百余篇,获得多项ZL,编、著、译多部有机化学、高分子科学专著,多项研究成果获得国家和省部级奖励。

  于同隐先生一生功绩中最为人称道的是创建了复旦大学高分子学科和培养了众多的专业人才。在1958年开创复旦大学高分子学科的时候,涉足的师生对高分子科学还是一片空白,于先生精心布局、身先士卒、刻苦钻研,带领大家开始向高分子科学进军。1976年文革结束、百废待兴,于先生又挑起了重建高分子学科的重担,以一个领军者的高瞻远瞩,对高分子学科方向作了全面、精心的谋篇布局,鼓励广大中青年教师带领学生,独立开展研究工作;广泛邀请世界著名专家来校系统讲座;积极推荐中青年教师出国进修;在于先生的呕心沥血、亲力亲为、不畏艰难、努力推进之下,复旦大学的高分子学科迅速赶上世界潮流,为复旦大学高分子学科的新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乃至发展成为今天有着广泛国内外影响和良好声誉的高分子科研与教学的重要基地。

  于先生育人一生,培养了众多人才,共有三十余名硕士、三十余名博士和三名博士后。在七十岁高龄仍招收博士生,拓展到动物丝及其丝蛋白的结构与性能研究,毅然为复旦大学高分子专业开创了生物大分子的新研究方向。现今他的学生遍布国内外,真可谓桃李满天下。

  于先生刻苦钻研、创新思维、求真务实、开放包容的科学精神,正直谦虚、胸怀坦荡、淡泊名利、平等待人、提携后辈、甘为人梯的高尚品德,深为广大师生所称颂和爱戴。

  于同隐先生享年百岁,诚谓仁者寿。

  我们永远缅怀和纪念于同隐先生。

  于同隐先生的崇高科学精神和道德风范,永远激励我们前行。

推荐
热点排行
一周推荐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