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公众号

关注公众号

手机扫码查看

手机查看

喜欢作者

打赏方式

微信支付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支付宝支付
×

专家解答:新冠肺炎患者治愈后如何重归社会

2020.3.23

  根据国家卫建委网站公布的数据,截止3月19日24时,我国已累计治愈出院新冠肺炎患者71150人,现有确诊人数为6287人。据此,华中师范大学王斌课题组估算,到4月底累计治愈出院总数将近7.8万人。

171857_202003231427091.jpg

  庞大数量的新冠肺炎治愈人群如何重归社会,将成为各界关注的焦点。为此,3月13日,国家卫健委办公厅便下发《新冠肺炎出院患者健康管理方案(试行)》指出,做好新冠肺炎患者治愈出院后的隔离管理、随访复诊、健康监测、康复医疗等工作,实现全流程管理,促进出院患者全面康复。

  然而,出院患者的全面康复工作却面临较大挑战。

  近日,华中师范大学的一份研究报告指出,这其中的挑战主要有,一是当前社区的康复专业能力和资源不足;二是社区和基层医疗机构之间尚未建立联动机制;三是因公众对传染性疾病的误解;四是患者出院后仍有重大疾病后的心理应激。

  建立建全“体医结合”的社区康复医疗体系

  《新冠肺炎出院患者健康管理方案(试行)》明确指出:“定点医院要及时将出院患者信息推送至患者辖区或居住地居委会和基层医疗机构,基层医疗机构要指导出院患者及家属按要求做好隔离管理和自我健康监测。”且要求“在患者较为集中的地区要安排基层医疗机构承担社区康复任务”。

  “但当前基层医疗机构的康复专业能力和资源不足,难以为出院患者提供有效的康复医疗服务。基层医疗机构的康复医疗条件不佳,缺乏对出院患者进行科学康复的必要条件;且社区医疗水平有限,缺乏专业的康复工作人员。但患者大病初愈,体质偏弱,回归社区后急需相关的康复服务。”华中师范大学体育学院院长王斌说。

  对此,他建议,以此次新冠肺炎疫情为契机,建立建全“体医结合”的社区康复医疗体系,完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提出的“注重预防、治疗、康复三者的结合。既着眼长远,创新体制机制,又立足当前,着力解决医药卫生事业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王斌认为,将医学、心理学和体育的专业资源进行有效整合,为各方搭建一个共同工作平台。与终端的基层医疗机构和社区进行对接,同时与建设中的新冠肺炎康复门诊结合,构建社区康复的良效运行机制。依托社区康复医疗体系为出院患者构建居家康复服务平台,精准推送专业信息,并让专家与患者实时互动,为出院患者提供个性化的科学康复方案。

  加强对出院患者的追踪监测

  在华中师范大学体育学院副教授赵华看来,目前,社区和基层医疗机构之间尚未建立联动机制,对出院患者回归社区后缺乏有效的追踪监测。虽然按照规定,出院患者要在出院后第2周、第4周到定点医院进行复诊,但难以做到实时追踪。“而社区掌握患者居家的基本情况,但却并未介入康复过程。在医疗机构和社区间缺少针对出院患者康复的联动机制,使得相关措施难以落地,影响了新冠疫情的防控效果。”

  加强对出院患者的追踪监测,建设康复医疗数据平台,使康复干预精准化。在赵华看来,是接下来的动作。

  他建议,由基层医疗机构对辖区内出院患者进行追踪监测,建设康复医疗数据平台,对出院患者康复过程进行全程管理。贯彻国家卫健委对基层医疗机构的要求,为疾病恢复期的患者提供专业康复医学指导。完善医疗机构与社区之间的联动机制,在社区康复干预与患者前期治疗间做到无缝衔接,使康复干预做到精准、高效。对康复医疗数据平台的信息定期更新与加工,以便有关部门能及时、精确掌握,为科学决策提供数据支撑。

  帮助出院患者重建社会支持系统

  “治愈患者虽然回归社会,但由于公众对传染性疾病的知识了解不够全面准确,加之放大了传染性疾病的易感染性风险,使得周边邻居或工作同事对他们的接纳程度有限,出现猜疑、警惕甚至排斥,不利于他们出院后重新融入社会。” 中国康复研究中心/世界卫生组织国际健康分类家族合作中心教授邱卓英说。

  邱卓英指出,应帮助出院患者重建社会支持系统,增进社区互信,创建有利于回归社会的良好氛围。

  在他看来,应重视和加强对出院患者的帮扶,尤其是帮助他们重建社会支持系统(尤其是依托家庭、社区和工作单位的支持系统),为他们创建信任、关怀和支持的社会环境。及时公开有关信息,多渠道宣传健康教育知识,消除民众对新冠肺炎的恐惧,增进社区互信,鼓励邻里互助,以利于患者尽早回归社会。同时,也应及时识别有严重心理行为问题的出院患者,予以专业治疗。

  为出院患者提供针对性的心理支持

  《新冠肺炎疫情心理疏导工作方案》指出,“对治愈隔离患者提供心理服务,重点为焦虑抑郁、失眠、创伤后应激障碍等患者提供心理疏导。”患者出院后仍有重大疾病后的心理应激,容易引发心理问题,影响生活质量。新冠肺炎病情复杂,致死率较高。恐惧和焦虑等不良心理反应不仅影响患者机体免疫力,而且影响生活质量。为出院患者提供针对性的心理支持,帮助他们增强回归正常生活的信心和能力,也是一项重要工作。

  华中师范大学心理学院副教授唐汉瑛建议,要依托社区康复医疗体系,整合心理领域的社会力量,为出院患者提供专业服务。针对不同类型出院患者可能出现的不同心理支持需求提供差异化服务。对于中、重症出院患者,应组织专业的心理支持力量进行为期1~3个月的追踪观察,确保出院患者一旦出现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症状时能够及时得到专业的心理援助。

  对于大多数轻症出院患者,出现严重心理障碍等的可能性相对较低,更多需要的是负性情绪疏导。他建议,依托专业的心理援助热线,确保他们有需要时能够及时得到专业的情绪疏导服务;同时组织心理专家制作以缓解负性情绪为核心的心理调节训练,如冥想、放松训练、积极暗示和想象调节等指南或素材,通过“康复驿站”、社区和网络平台等多种途径普及相关知识和训练方法,帮助他们提升心理自助能力。

推荐
热点排行
一周推荐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