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公众号

关注公众号

手机扫码查看

手机查看

喜欢作者

打赏方式

微信支付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支付宝支付
×

医院全血零库存的可行性分析

2021.6.04

【摘要】  目的 正确理解库存全血的概念、纠正错误的思想观念、严格把握全血输注的适应证等。方法 采用列表归纳的方法,分析柳州市人医院2005年9月~2006年9月各科的用血情况,以了解不合理使用全血的程度。结果 全血并不全,备全血没有起到真正意义上的作用。结论 全血零库存是提高成分输血的有效措施。

【关键词】  交换输血,全血;血液成分输血

    医院全血零库存,是指医院血库没有必要常规储备全血。因为全血并不“全”和备全血没有起到真正意义上的作用,需要时由血液中心(血站)提供新鲜全血。目的是从医院医疗用血的源头(血库)上,严格把握全血输注的适应证,配合临床输血审批制度等,从而更有效地提高血液成分使用率。

  1  对象与方法
       
  采用列表归纳的方法,整理我院2005年9月~2006年9月各科使用全血的情况,以了解不合理使用全血的程度。

  2  结果

  2.1  我院2005年9月~2006年9月全血去向 

  见表1。表1  我院2005年9月~2006年9月全血去向(略)

  2.2  我院2005年9月~2006年9月各科使用全血的大致状况  见表2。表2  我院2005年9月~2006年9月全血使用状况  (略)

  3  讨论
      
  表1细化了全血去向。表2统计了我院2005年9月~2006年9月各科使用全血的大致状况,并且试把用于纠正贫血、术后、补充血液成分方面的全血划归为不合理使用全血,从中可以了解到不合理使用全血所占的分量。分析各科使用全血的情况可以见到,全血的用量很大。作为临床用血方面,对全血输注适应证的把握,各科自有千秋,在理解和应用上有很大差异(见表2)。作为输血科(血库)方面,储存的几乎都是72h之后的全血,有的还是库存时间长了,急于推出去的旧全血。储存旧全血无意义,在全血的使用方面,真正可以满足临床的只有血站。

  3.1  新鲜全血的输注对象及弊端 

  新鲜全血的适用对象是:①急性大量出血:如产后、手术、严重创伤导致的大量出血,出血量>20%,血细胞压积<0.30或Hb<100g/L;②体外循环:如心、肺手术;③换血:如重度新生儿溶血病。输注全血的弊端有:①增加循环负荷:若按成分的治疗剂量,折合成全血或血浆供给患者,所用全血或血浆的量非常大,无疑会发生血循环负荷过重的危险。例如单采一个治疗量的浓缩血小板相当于12u(由2400m1全血中制得),一个治疗量的冷沉淀12u(由2400ml血浆中制得)。②潜在的致病因子:全血中的白细胞可能导致人类白细胞抗原(HLA)之间的同种免疫,导致血小板输注无效、输血相关的PT-GVHD(移植物抗宿主病)和非溶血性输血发热反应[1],同时白细胞还是一些嗜白细胞病毒如巨细胞病毒等的载体,输注含白细胞的血液制剂将具有传染这些病毒的危险[2]。因此,最大限度地减少血液成分中白细胞残留量,无疑是保障输血安全的一项重要措施和提高产品质量的一个关键指标。Watering等[3]指出,去除白细胞的异体血比未滤去白细胞的异体血术后病死率和感染率均降低。③不良刺激作用:保存时间过长的全血,其血浆内的钾、钠、氨、乳酸等成分含量增高,对心、肝、肾可产生不良刺激作用,并且加重了患者的代谢负担。

  3.2  全血并不“全” 

  刘灿征等[4]研究证明,随时间的延长,全血并不“全”。血液离开血循环,保存在血袋内,要发生“保存损害”,保存液是针对红细胞设计的,对血小板、白细胞中的粒细胞很难保存在保存期内,FVⅢ是不稳定因子,在保存期内丧失大部分。根据临床需要选择不同保存时间的库血输注,既达到发挥治疗作用,又降低副作用。补充白细胞和血小板,48h内的血视为新鲜血。补充凝血因子,当天的血视为新鲜血。采血后72h的血视为新鲜全血没有科学依据。即使是200ml当天血,除红细胞外,其余成分1u也不够一个有效治疗量(成人需12u)。只有成分输血,才能达到冶疗的目的。

  3.3  备全血没有起到真正意义上的作用 

  全血输注虽然逐年下降,但仍然占较大的比例,使成分输血极其艰难地维持在卫生部要求的范围之内。随着“人工肝”、治疗性单采等的开展,临床血浆用量剧增,这在提升成分血使用率方面起了很大作用。临床需要的是新鲜全血(采集48h内),而医院储存的全血想要保持其新鲜度在72h内,是根本做不到的。当库存全血保存的时间一长,就急着推出去,由此纵容临床错误观念的滋生,助长血库给用、临床得用,进而滥用,要不就过期浪费。不理解这一点,库存全血少备与备足其实道理都是一样的。储存旧全血无意义,而更有效提高成分输血的使用率为全血零库存,需要时由血液中心(血站)提供新鲜全血。全血零库存配合输血审批制度,可以更好地把握输血适应证。

【参考文献】
    [1]齐村生,任会莹.血液去白细胞后白细胞残留量的检测[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06,27(5):477.

  [2]Chamfly V. French evaluation of conditions for the systematic implementation of leucocyte removal inlabile blood products(LBP) [J]. Transfus Sci,1998,19:333-342.

  [3]van de Watering LM, Houbiers JG, Vandevalde CH, et al. Postoperative infection after colorectal surgery [J].Transfusion,1996,37(2):102.

  [4]刘灿征,杨晨曦,武峰,等.血液在不同保存期有形成份及理化指标变化的研究[J].齐鲁医学检验杂志 ,2004,15(4):34.


推荐
热点排行
一周推荐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