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公众号

关注公众号

手机扫码查看

手机查看

喜欢作者

打赏方式

微信支付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支付宝支付
×

一例丙酮烧伤诊疗分析

2022.3.16

 

丙酮,又名二甲基酮,为无色透明、易燃、易挥发的有机溶剂,主要用作工业溶剂、化工原料及化学试剂等;对眼、鼻、喉有刺激性,可经呼吸道、消化道和皮肤吸收,对中枢神经系统有一定麻醉作用,但未见皮肤接触丙酮引起烧伤的相关报道。2015年10月,我院收治1例丙酮烧伤患者,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患者女性,29岁,戴棉质手套工作时由于少量丙酮(纯)溶液沾染手套未引起注意,工作约2 h感觉左手轻度烧灼性疼痛,伴轻度头晕、乏力、心慌,遂脱去手套,见手指、手掌等处发红,即用自来水冲洗约10min,伤后4h接触丙酮部位可见水疱,局部红肿,来我院就诊。门诊以“丙酮接触烧伤”收入院。

 

入院查体:意识清,痛苦貌,生命体征平稳,神经系统检查无异常,血常规、血气分析、肝肾功能化验指标未见异常。左手烧伤创面约2%体表总面积(total body surfacearea,TBSA),主要分布于手掌侧和手指,有较多小水疱,局部肿胀明显,去除部分水疱皮,见创面基底红润,渗出较多,触痛敏感,为浅Ⅱ度烧伤。

 

入院后继续给予自来水冲洗创面约30 min,清创后创面应用银锌皮肤黏膜抑菌霜(新乡市华信药业有限公司)外涂抗感染,外用无菌厚层敷料包扎,手指分开,保持手部功能位,每天换药1次;局部应用光子治疗仪(深圳普门科技有限公司)照射控制创面炎症,促进创面愈合,抬高患肢;静脉滴注头孢米诺1次/12 h,每次1.0 g,共3 d;疼痛难忍时给予双氯芬酸钠盐酸利多卡因注射剂肌肉注射1次,每次2 ml。伤后第5天,创面肿胀明显减轻;伤后第8天复查血常规、尿常规、肝肾功能等均正常,中枢神经系统检查未见异常;伤后第10天,治愈出院。

 

2.讨论:

 

丙酮在工业上被广泛用作溶媒,具有较强的挥发性和刺激性,急性中毒对中枢神经系统具有麻醉作用,对眼和黏膜有一定刺激性。文献报道,患者接触高浓度丙酮较长时间,气道黏膜充血水肿,呈管型剥脱。

 

本病例显示,患者在宽敞的厂房内工作2 h后发生头晕、乏力、心慌症状,可能与吸入丙酮所致的缺氧反应或因吸人丙酮初发中毒表现有关。由于手部接触面积不大,因局部经皮吸收所致中毒的可能性较小,经脱离环境后症状缓解。在住院期间通过对患者的临床观察及实验室检查,未发现气道及肝肾功能损伤。

 

根据本例患者发生皮肤损伤的创面特点结合实验室检查可排除接触性过敏反应,其致伤的主要机制可能为丙酮刺激角质层深部皮肤结构,导致细胞损伤后毛细血管脆性增加,血管渗出,继而导致疼痛和水疱的产生问。丙酮烧伤创面的临床表现和处理原则按烧伤常规处理即可,人院后应详细询问职业接触史,对长期接触丙酮的患者,应完善相关检查,关注呼吸道、肝肾功能及中枢神经反应变化。

 


推荐
热点排行
一周推荐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