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公众号

关注公众号

手机扫码查看

手机查看

喜欢作者

打赏方式

微信支付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支付宝支付
×

苏州大学特聘教授Cell子刊发癌症新成果

2016.5.03

  多发性骨髓瘤是一种骨髓中克隆性浆细胞异常增生的恶性肿瘤。这种常见血癌主要发生在老年人中,寿命越长晚年出现这种疾病的可能性就越高。蛋白酶体抑制剂为多发性骨髓瘤的治疗带来了一场革命,大大改善了这些患者的生存情况。不过,蛋白酶体抑制剂目前主要凭经验使用,骨髓瘤也会对它们产生抗性。

  德克萨斯大学和苏州大学的研究团队为此展开了深入研究。他们在四月二十八日的Cancer Cell杂志上发表文章指出,TJP1决定着多发性骨髓瘤对蛋白酶体抑制剂的敏感性。文章通讯作者是德州大学MD安德森癌症研究中心的Robert Z. Orlowski和苏州大学唐仲英血液学研究中心的特聘教授杨林(Lin Yang)。

  研究显示,TJP1通过EGFR/JAK1/STAT3信号通路调节蛋白酶体的活性,控制多发性骨髓瘤对蛋白酶体抑制剂的敏感性。在临床上,骨髓瘤细胞高水平表达TJP1的患者能够更好的应答蛋白酶体抑制剂bortezomib,药物对他们的作用时间也更持久。这项研究指出,TJP1可以作为生物学指标,帮助医生鉴定那些更适合使用蛋白酶体抑制剂的患者。

  苏州大学近年来在知名国际刊物上发表了多项研究成果。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但人们还不清楚这种疾病的具体机制。苏州大学、克利夫兰诊所的研究人员在Nature Medicine杂志上发表文章指出,PCSK6介导的corin激活对于正常血压的维持至关重要。这项研究的通讯作者是任职于苏州大学和克利夫兰诊所的吴庆宇(Qingyu Wu)教授。(更多详细信息请参见:苏州大学苏州大学特聘教授Nature Medicine发表重要成果)

  匹兹堡大学医学院、苏州大学的研究人员在Cancer cell杂志上发表研究证实,IL-36γ可以转变肿瘤微环境,促进1型淋巴细胞介导的抗肿瘤免疫反应。苏州大学客座教授、匹兹堡大学医学院免疫学副教授卢斌峰(Binfeng Lu)博士是这篇论文的通讯作者。卢教授主要从事肿瘤免疫学研究,在Science、 Nature Immunology、Immunity和PNAS等国际一流学术杂志发表50余篇论文。(更多详细信息请参见:苏州大学客座教授Cancer cell发表癌症研究新成果)

  苏州大学的研究团队还在模式生物线虫中证实,表皮结构损伤可导致STA-2释放,诱导先天性免疫反应。这一研究发现发表在Immunity杂志上,文章通讯作者是张惠敏(Huimin Zhang)教授及熊思东(Sidong Xiong)教授。张惠敏近年的研究方向主要集中于上皮细胞的结构与功能。熊思东教授的学术兴趣为分子免疫学和病毒学研究。

  作者简介:

  杨林教授毕业于南京大学生物系,获学士和硕士学位,1998年于中山大学生命科学学院获博士学位,1998-2001年担任中山大学生物医药研究中心副研究员、基因工程药物室主任,2001-2003年在美国Rochester大学George Whipple癌症实验室从事博士后研究,主要从事前列腺癌细胞内PI3K/Akt信号通路对雄激素受体活性的作用机理,以及雄激素非依赖型前列腺癌发生的分子机理研究。2003-2007年在美国MD安德森癌症研究中心癌症生物学系从事博士后研究,负责人类癌症基因组学和表达克隆策略筛选肿瘤发生调控因子等项目;2008-2010年任职MD安德森癌症研究中心癌症医学部淋巴瘤和骨髓瘤系研究指导,负责骨髓瘤病理发生分子机理以及免疫治疗策略等项目的研究。现任苏州大学唐仲英血液学研究中心特聘教授、美国MD安德森癌症研究中心兼职教授、西安交通大学苏州研究院兼职教授、苏州工业园区2010年第4届科技领军人才、2012年姑苏创业创新领军人才。杨林教授同时担任美国ApoCell公司高级研发顾问,参与循环肿瘤细胞分析、新型抗癌药物临床试验效果的分子鉴定等项目。现为美国癌症学会、美国血液学会、美国生化与分子生物学会会员,并在各类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50余篇。

推荐
热点排行
一周推荐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