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公众号

关注公众号

手机扫码查看

手机查看

喜欢作者

打赏方式

微信支付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支付宝支付
×

建立黑臭河长效管理机制

2017.5.25

  当前,很多地方都很重视黑臭河污染问题,采取河道清淤、河水置换等措施对河道进行治理,但实际效果并不理想。每到夏季,伴随气温升高,一些地方河流还是会发出阵阵难闻的气味,相关信访举报增加。

  笔者在处理黑臭河环境问题过程中发现,黑臭河整治效果之所以不理想,有认识不到位的因素,也有管理不到位的原因。只有对症下药,建立长效管理机制,才能确保黑臭河治理取得良好效果。

  黑臭河为何难以根治?

  通过调查研究,笔者认为主要存在以下原因:

  一是未注重河流的整体属性。河流具有整体性、流动性等特点,河与河相通、沟与沟相连。很多地方采取的逐条治理的模式,易造成水质交叉污染、反复污染,从而达不到治理效果。

  二是对“河长制”认识不到位。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全面推行河长制的意见》要求各地在2018年年底前全面建立河长制。很多地方在执行过程中,对河流主干道、大小支流明确了责任人,但把那些小沟小河或流域短的中沟交由所在地的居委会管理,未明确“河长”,弱化了水环境管理责任。

  三是环境基础设施薄弱。在城中村、旧城区和城乡接合部等区域,由于配套管网、垃圾站等设施建设不到位,农贸市场等公共场所产生的废水、居民生活废水基本处于直接排放状态,严重污染河流水质。

  四是“三产”管理不到位。目前各地工业污染源的生产废水基本是经过处理后,通过专用管道排入污水处理厂深度处理,而数量众多且分布范围广的“三产”经营户产生的废水,大都是通过自建的排水管道排入附近沟渠,对水质造成影响。

  五是存在违章占用河道现象。一些居民为扩大使用面积,在河道边擅自建设建筑物,导致河水流通不畅或者堵塞断流,造成水体变黑、变臭。另外,由于一些居民环境意识不高,将生活垃圾随手抛弃河道的现象仍然存在,增加了黑臭河治理难度。

  六是长效管理机制不到位。有的垃圾河、黑臭河通过整治可以达到水质要求,但由于缺少长效管理机制,放松了日常养护,长而久之黑臭现象又重新出现。

  黑臭河整治的几点建议

  抓好城市黑臭河整治工作,还河水清澈之本质,尽快改善居民生活环境,已经刻不容缓。今后应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明确责任,加强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各地对河流主干道、大小支流明确“河长”的同时,也要对那些小沟小河或流域短的中沟实施“河长制”,强化水环境管理责任。在本级总“河长”的统筹领导下,开展水资源保护、水域岸线管理、水污染防治、水环境治理等工作。按照《城乡规划法》等相关规定,在城市发展、乡村改造过程中,优先安排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完善本行政区域城镇排水与污水处理规划,统筹管网、泵站、雨水调蓄、排放等排水与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和改造。

  对症下药,全面开展水环境综合整治。根据河流的生态系统性及自然规律,对辖区黑臭河整治事先抓好调研,对症下药,实现“一河一策”,落实治理任务,切实改善区域环境质量。环保部门要深入调查辖区入河排污口情况,全面统计、清理非法或设置不合理的排污口。要联合工商、城管等部门,对“三产”开展专项督查行动,严厉打击废水直排行为。住建部门要开展好城市污水管网排查,提高管网收集效能,消除错接、漏接、混接、雨污不分现象,对涉及河道的违章建筑,要限期拆除到位。城管部门要合理设置垃圾投放设施,规范垃圾收集中转站运行,严查对河流的二次污染。

  建章立制,形成河道长效管理机制。要细化目标任务,实行差别化考核办法。对已经完成整治的黑臭河,要建立养护制度,落实河道日常保洁、养护责任,保证河道长期保持河清水洁、岸绿鱼游的良好生态环境。组织环保、住建、水利、城管等部门,开展“回头看”行动,定期开展河道水质监测和综合评估。如发现水质异常、污染反弹等水环境问题,及时清理改正到位。

  强化宣传,不断提高公众环境意识。各地在加强正面宣传的同时,也要及时公开黑臭河整治进度、验收标准等信息,接受公众监督。要发挥基层组织的作用,居委会、村委会可根据环境政策、环境法律法规规定,结合本地实际,把垃圾定点投放、不得随意抛河等文明习惯纳入村规民约,规范公众的环境行为。鼓励居民自愿加入义务护河等环保志愿者队伍,动员全民参与治河护河活动。在加大环境执法力度的同时,充分利用文明城市、卫生城市等各类创建活动,开展爱我家园、美化家园环境宣传,不断提升居民的环境意

推荐
热点排行
一周推荐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