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公众号

关注公众号

手机扫码查看

手机查看

喜欢作者

打赏方式

微信支付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支付宝支付
×

甲状腺癌的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

2018.8.08

  甲状腺癌是最常见的甲状腺恶性肿瘤,多见于女性,临床症状多不明显,由于影像技术的改进,早期的诊断和及早治疗使死亡率明显下降。本文通过对49例甲状腺癌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表现进行分析,旨在探讨高频彩超在甲状腺癌中的诊断价值。 
  1资料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本组49例,男性14例,女性35例,年龄23~62岁,平均36岁,所有患者为我院2003年5月~2007年5月住院患者,均经手术后病理组织学证实为甲状腺癌。其中,乳头状腺癌38例,滤泡状腺癌7例,髓样癌2例,未分化癌2例。 
  1.2仪器与方法 
  采用ALOKA-SSD-5500SV彩超,线阵探头,探头频率2~12 MHz。患者取仰卧位,充分暴露颈部,对甲状腺区进行横、纵、斜等多切面扫查,常规测量甲状腺大小、回声,观察肿物部位、数目、形态、大小、边界、内部回声,有否颈部淋巴结肿大,彩色多普勒观察肿物周边及内部血流形态及其分布,频谱多普勒(PDE)检测动脉收缩期峰值流速(Vmax)、阻力指数(RI)等参数。 
  2结果 
  本组49例,病灶共53个,超声检出率94.3%(50/53),诊断符合率77.4%(41/53),误诊、漏诊率22.6%(12/53)。6例误诊为甲状腺腺瘤,3例误诊为结节性甲状腺肿,其余3个直径小于1.0 cm的微小病灶超声未发现。 
  本组甲状腺癌的影像学检查结果:①部位、数目:左侧22例,右侧18例,双侧1例,峡部8例,以单发多见。②大小:肿物最大6.4 cm×4.8 cm×4.6 cm,最小0.8 cm×0.6 cm×0.6 cm。③形态:形态失常不规则39例,占79.6%(39/49),椭圆形10例。④边缘回声:边界模糊不清晰,边缘呈“毛刺征、锯齿状、伪足样”,周边无声晕41例,占83.7%(41/49)。⑤内部回声:不均匀低回声34例,占69.4%(34/49),等回声5例,高回声2例,混合回声8例。⑥微钙化灶:内见≤0.2 cm细沙粒样强光团微小钙化灶30例,占61.2%(30/49)。⑦液性:内见液化无回声暗区8例。⑧后方衰减:肿物后方衰减25例,占51.0%(25/49)。⑨颈部淋巴结肿大:颈部探及肿大淋巴结38例,占77.6%(38/49),其中25例淋巴结转移,13例淋巴结反应性增大。⑩彩色多普勒超声表现:肿物周边无血流环绕,内部血流丰富,以动脉血流为主。 
  参考Aaler等方法将肿物的血流信号分0~Ⅲ级。0级:难以显示血流信号;Ⅰ~Ⅱ级:显示血流较差;Ⅲ级:血流丰富。本组0级2例,Ⅰ~Ⅱ级9例,Ⅲ级38例,以肿物较大者多见,肿物越大,内部血流越丰富。Vmax:13~87 cm/s;RI:0.48~0.9。 
  3讨论 
  甲状腺癌是人体内分泌系统最常见的恶性肿瘤,特征性的临床表现不明显,多数为偶然发现颈部肿物,部分可出现局部压迫或浸润症状,少数有局部或远处转移。超声在诊断甲状腺肿物方面已经广泛应用。高频超声对甲状腺占位性病变检出的敏感性明显优于核素扫描、CT、MRI等其他影像学检查[1]。在发现病灶、病灶个数、定位、判断病灶实性或囊性等物理性质方面已经被临床公认,对肿物内部的细微结构亦能显示,结合彩色多普勒观察病灶血流特点,有利于良恶性的鉴别。本组49例53个病灶,甲状腺肿物检出率94.3%,甲状腺癌诊断符合率77.4%。 

  本组49例53个病灶,高频超声发现50个,其余3个漏检均为直径小于1.0 cm以下的肿物,术后病理证实为甲状腺乳头状微癌。1988年WHO确定直径≤1.0 cm的甲状腺癌称甲状腺微癌,亦称隐匿性甲状腺癌。甲状腺癌常以单发多见,与肿物部位无关,与肿物大小无关,与肿物形态有关,甲状腺癌肿物形态失常、欠规则,边界模糊不清晰,边缘不光滑呈“毛刺征、锯齿状、伪足样”,是由于癌细胞向周围组织浸润形成肿物而周边界限不清。肿物无包膜,周边无声晕。声晕的形成与肿物生长快慢、是否有浸润有一定关系,是由挤压周围组织后形成一种界面反射所致。另外声晕是出血、水肿及炎症反应,有血管参与,恶性肿物由于癌细胞生长过快向组织浸润不形成声晕,本组肿物周边无声晕占83.7%。 

  甲状腺癌与肿物内部回声有关,大多数表现为低回声,少数可为等回声、高回声、混合回声,本组低回声占69.4%。由于甲状腺恶性肿物的组织以癌细胞为主,细胞体积大,容易重叠,间质成分相对减少,不形成强烈反射的界面,故表现为实质性低回声,另一方面超声透过癌瘤后,能量被吸收衰减,呈低回声或衰减区,后方亦呈衰减区。结合病理结果,肿物内部均匀低回声区,髓样癌多见;内部不均质低回声区,乳头状癌多见;小于1.0 cm低回声区内出现沙粒状强回声团微小钙化,多为乳头状微癌;肿物底部回声明显减低或消失,其后方衰减,多见于滤泡状癌。本组61.2%甲状腺癌低回声病灶内出现≤0.2 cm细小沙粒状强回声团微小钙化灶(图1),部分其后方可出现声影,虽然甲状腺良性肿瘤亦可出现钙化灶,钙化灶不是鉴别良恶性的依据,但良性表现为簇状或斑片状,恶性表现为细沙粒状。Weher等[2]认为细沙状钙化常出现于恶性肿瘤,尤其是乳头状癌,与本组基本相符。微小钙化灶是诊断甲状腺癌特异性最高的指标[1]。可能与癌细胞生长速度过快,肿瘤纤维组织及血管增生过度,出现钙化合物沉积而导致钙化。本组少数病例肿物内出现囊性变,局部可见液性无回声区,是由于癌肿变性、坏死、出血所致,不作为区分甲状腺肿瘤良恶性的标准。 
  本组检出颈部淋巴结肿大38例,其中颈部淋巴结转移性肿大25例,淋巴结反应性增大13例。检出的颈部淋巴结肿大,仔细观察位置、大小、形态、内部结构、有无钙化、长宽之比、血流情况等,发现转移性肿大的淋巴结的内部回声较甲状腺内回声低或相等,偶见微小钙化强光点(图2、图3);反应性肿大淋巴结呈低回声,无坏死或钙化;炎症性或结核性肿大的淋巴结则为低回声或无回声,偶亦有钙化。超声检出颈部淋巴结肿大并定位引导穿刺细胞组织学活检,为病理学和淋巴结分期提供依据。本组49例,彩色多普勒超声显示肿物周边血流欠丰富,无血流环绕,内部血流丰富(图4),以动脉血流为主。血供丰富程度与肿物大小有关,随肿物增大,血供增多、血流丰富、速度加快、阻力增高。较大恶性肿物处于高代谢状态,肿瘤组织快速增殖,加上恶性肿瘤的血管多为新生血管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作用,新生的血管增多而不规则,血管壁薄,缺少平滑肌无弹性,而且恶性肿瘤内缺乏淋巴管网,组织间流体静压升高引起血流阻力增高。虽然良恶性肿瘤血流供应不同是彩超鉴别肿物性质的基础,其供血特点对诊断有重要的价值,但血流频谱缺乏特异性[3],故必须结合二维声像图对甲状腺癌定位、定性或半定性作出判断,为临床手术治疗提供有价值的依据。 


推荐
热点排行
一周推荐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