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公众号

关注公众号

手机扫码查看

手机查看

喜欢作者

打赏方式

微信支付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支付宝支付
×

探寻雾霾围城下的突围之路

2013.11.07

  雾霾围城下的突围之路在哪里?由中国环境报社主办、环境经济杂志社承办的专题研讨会于11月5日在北京举办。

  环境保护部官员、科研院所的学者专家、民间社团代表和多家媒体就此主题,特别是机动车尾气污染进行了深入细致的研讨,涉及政策制定和完善、技术解决方案、行政管理策略、检测方法等多个专项领域,提出了一些值得深入思考的问题和相关的解决方案。

  机动车尾气是城市空气污染防治的重中之重,研讨会对此达成共识。“城市中汽车排放对PM2.5有多少贡献,各地研究结果不同,但都认为是主要排放源。尾气排放是造成城市灰霾、光化学烟雾污染的重要原因,一些地区频繁发生PM2.5污染问题,与机动车尾气排放密切相关。”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韩应健研究员表示。

  “对机动车尾气污染危害的严重性,我国从官方到民间都处于认识严重不到位状态。”四川大学催化材料研究所所长陈耀强提出:“在PM2.5的三大主要来源中,与工业排放和扬尘相比,机动车尾气中的PM2.5是毒性最大的。我国机动车尾气净化催化剂超期使用以及催化剂失效,导致发动机燃烧劣化,是我国在用车污染物排放超标数十倍甚至上百倍的主要原因。”

  陈耀强建议,我国应制定完善的在用车尾气污染检测/维护(I/M)制度并付诸实施。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绿色经济研究所研究员颜梓清也一再强调I/M制度的重要性。她建议,应加强对在用机动车排污有效数据收集,推广方便、快捷、透明车辆检测,改变对检测机构和检测设备的监管方式,全国统一检测方法、检测技术,保障检测数据的一致性和重复性。

  环境保护部科技司副司长胥树凡表示,雾霾的形成是多要素、多条件长期综合作用的结果,要解决这个问题也将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我们要面对现实,政府、企业、专家、民间社团和媒体要共同努力。

  参与研讨的还有绿家园志愿者召集人汪永晨等民间社团代表,以及新华社等多家媒体代表。研讨会由中国环境报社社长杨明森主持。

推荐
热点排行
一周推荐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