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公众号

关注公众号

手机扫码查看

手机查看

喜欢作者

打赏方式

微信支付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支付宝支付
×

第六届“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奖”颁奖仪式在京举行

2010.1.29

24025_201001291017575.jpg

  于吉红

  于吉红:吉林大学化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于吉红于1985年至1995年在吉林大学获得学士、硕士、博士学位。1996-1998年先后在香港科技大学和日本东北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1999年晋升为吉林大学化学系教授,2007年受聘为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目前担任多个国际杂志的国际编委,任分子筛专业领域杂志 Microporous and Mesoporous Materials的亚洲编辑。在分子筛多孔晶体材料的定向设计与合成方面开展了系统的开拓性工作,为无机多孔晶体材料的分子工程学建设提供了重要基础。在国际著名学术期刊Acc. Chem. Res., Chem. Soc. Rev., Angew. Chem. Int. Ed., J. Am. Chem. Soc.等发表SCI检索论文近200篇。获得2001年国家杰出青年基金,2007年第十届中国青年科技奖、2007年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2008年吉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等多项奖励。

  个人自述:我从小对学习就有着一种特殊的兴趣。对科学真正有所感悟应该是在大学以后。在学习的过程中,在一些老师的影响下,才真正培养了对科学追求的思想。后来又继续攻读硕士、博士,在这期间受到了我的导师、著名无机化学家徐如人院士的影响。他高尚的人品、对科学执着、奉献的精神和在科学方面所做出的突出贡献,深深地影响着我、激励着我。"世界需要科学, 科学需要女性"。我热爱科研工作,这是我一生无悔的选择。我喜欢shopping和旅游等。

 

24025_201001291017576.jpg

  蒋澄宇

  蒋澄宇,女,生于1964年11月,北京市人。北京协和医学院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系,教授,系主任;中国医学科学院基础医学研究所研究员。蒋澄宇教授1988年毕业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生物系,获理学学士学位,1997年毕业于美国布朗大学分子生物,细胞生物,和生物化学系,获哲学博士学位。随后在美国哈佛医学院遗传系与麻省总医院分子生物学系做博士后工作。2003年回国在北京协和医学院生化系工作。蒋澄宇教授长期致力于RNA病毒(SARS,禽流感,和艾博拉等病毒)致病机理的研究。对呼吸衰竭等致病机理做了深入研究。阐述了SARS、禽流感、炭蛆杆菌和纳米材料等导致的呼吸衰竭的分子致病机理。研究成果发表在《自然》、《细胞》及《自然·医学》等杂志上, 并获得中, 美, 欧盟等国ZL,曾独家转让世界排名前五名的制药公司

  个人自述:我出生在知识分子的家庭,从事科学研究是很自然的事。姥爷张任上世纪二十年代从美国学成回来,一辈子奉献给了国家的水利事业。父亲蒋宏燿五十年代从苏联归国与北大毕业的母亲张立敏一起奉献给我国的原子弹和氢弹事业,以及后来的地球环境事业。我在清华附中生物小组活动中喜欢上了生命科学,怀着强烈的好奇心,探索其中的奥秘。在求学和研究中,逐渐明白科学和人生的道理。感谢国家、家庭和恩师培养教育我,愿意多做一些对国家人民有益的事。

 

24025_201001291017577.jpg

  曾凡一

  曾凡一,毕业于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获医学/理学双博士学位,现任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遗传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主要从事发育生物学和医学遗传学研究,以哺乳动物生殖与发育中重编程的细胞和分子机制为核心,研究不同发育阶段基因表达和调控的分子机理。建立了体内研究干细胞生物学特征的哺乳动物模型和同体克隆技术。在Nature、PNAS等权威杂志上发表学术论文40多篇。获中国青年科技奖、教育部自然科学一等奖,以及2006年中国基础研究十大新闻。近期和中科院动物所合作利用iPS细胞获得了具有繁殖能力的小鼠,首次证明了iPS细胞具有和胚胎干细胞相似的多能性。该项成果在国际权威杂志《自然》上发表后引起国内外强烈的反响,被美国《时代》周刊评为2009年世界十大医学突破之一。

  个人自述:我出生在一个科学家家庭。父母这一代人为祖国的科学事业奋发拼搏的精神深深地感染了我。我从小就经常到实验室学习做实验,还参加了遗传病研究组,深入农村山区普查血红蛋白病。这段难忘的经历让我树立了用科学解除病人疾苦的理想,并激励我到美国攻读医学和生物学双博士学位以报效祖国。我们一家钟爱艺术。我从四岁半开始学习钢琴,五岁登台演出,大学里主修生物学兼休音乐。我深深感悟到科学与艺术的相融:艺术让科学插上了想象的翅膀,而科学让艺术从梦想变为现实。

推荐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