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公众号

关注公众号

手机扫码查看

手机查看

喜欢作者

打赏方式

微信支付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支付宝支付
×

中国在南极中山站建立大气本底监测站

2008.3.09

新华网南极中山站3月5日电(记者张建松)在中国第24次南极科学考察期间,来自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的研究人员在南极中山站成功建立了一个大气本底监测站,这使中国具备了对中山站附近的南极大气本底进行连续监测的能力。

3月4日,我国南极考察队员逯昌贵、张东启、高龙(从左至右)在中国南极大气监测站前。 我国第24次南极科学考察期间,科考队员在南极中山站成功建立了一个大气本底监测站,首次实现对中山站附近的南极大气本底进行连续监测。这项研究是2007-2008第四次“国际极地年”中国行动计划的一个组成部分,得到国家海洋局和中国气象局的共同支持,研究成果将填补我国极地大气化学相关研究领域的空白。 新华社记者 张建松 摄

大气是地球上人类和生物赖以生存的必要条件。大气本底,一般指不受人类活动直接影响的大气成分的平均组成及其状态,是反映全球和区域大气成分变化的“基准”。南极是目前地球上受人类活动影响最少的地区,被公认为全球大气本底研究的最理想地区。目前已有一些国家在南极地区长期观测大气本底。

来自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的逯昌贵、汤洁和张东启在南极中山站成功建立了这个大气本底监测站。据介绍,这个大气本底监测站主要工作是,连续观测南极中山站附近的近地层臭氧、一氧化碳、二氧化碳、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气体和黑碳气溶胶,并利用“瓶采样系统”采集温室气体样品。观测数据和样品将定期送回国内。

3月4日,我国南极考察队员逯昌贵、张东启、高龙在中国南极大气监测站内。 我国第24次南极科学考察期间,科考队员在南极中山站成功建立了一个大气本底监测站,首次实现对中山站附近的南极大气本底进行连续监测。这项研究是2007-2008第四次“国际极地年”中国行动计划的一个组成部分,得到国家海洋局和中国气象局的共同支持,研究成果将填补我国极地大气化学相关研究领域的空白。 新华社记者 张建松 摄


中国科研人员在20多年的南极科学考察过程中,已经在南极中山站利用地基遥感系统,对大气臭氧柱总量进行了连续15年的长期观测。在此基础上,中国第25次南极科考队在南极中山站继续对臭氧和B波段紫外辐射进行综合观测,并向30公里的高空释放臭氧探空气球,以获得精确的臭氧垂直分布廓线;此外,还采集了中山站的降水样品,开展大气“湿沉降”的化学观测。

相关研究是第四次国际极地年(2007年至2008年)中国行动计划的一个组成部分,得到国家海洋局和中国气象局的共同支持,研究成果将填补我国极地大气化学相关研究领域的空白。

工业革命以来,人类活动已经明显改变了地球大气成分的本底,为应对由此而来的环境挑战,世界气象组织于1989年在原来的全球大气本底污染监测网和全球臭氧监测网的基础上,实施了全球大气监测计划。迄今,世界各国已建立了22个全球大气本底监测站和近400个区域大气本底监测站。

中国此前有1个全球大气本底监测观象台和3个区域大气本底监测站。此次在南极中山站新增的这个大气本底监测站,今后将不断完善和扩展观测内容,并计划深入到南极内陆冰盖进行大气本底监测。

推荐
热点排行
一周推荐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