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公众号

关注公众号

手机扫码查看

手机查看

喜欢作者

打赏方式

微信支付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支付宝支付
×

浅谈改良M形瓣在下唇癌切除术后缺损修复中的应用

2022.1.13

唇是面部下三分之一的主要部分,具有独特的功能,包括表达情绪、进食和言语发音等,在社交活动中也发挥重要作用。唇部缺损的常见原因有肿瘤、创伤及感染等,唇缺损重建旨在恢复唇正常形态和生理功能。唇由皮肤、黏膜和肌肉三个层次组成,其复杂解剖结构使得该区域的手术重建成为治疗挑战。唇血供丰富,使得用局部皮瓣来重建唇缺损成为可能。作者对14例下唇癌切除术后缺损病例应用改良M形瓣进行修复,达到了较好的重建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临床资料

 

2014年4月—2018年4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口腔颌面外科收治下唇癌患者14例,其中男12例,女2例,年龄49~80岁,平均(64.4±10.0)岁,依据美国癌症联合委员会(American Joint Committee on Cancer,AJCC)唇癌TNM分期,T1期12例,T2期2例。

 

肿瘤均位于下唇中部,未累及口角,肿瘤切除后缺损宽度为22~34mm,占下唇全长的30%~50%。病理诊断高分化鳞状细胞癌11例,中分化鳞状细胞癌2例,疣状癌1例。所有病例在肿瘤边缘扩大1.0 cm行矩形切除,冰冻活检手术切缘均为阴性,其中2例发现可疑淋巴结者,同期行双侧舌骨上颈淋巴结清扫。所有患者均签署手术知情同意书。

 

1.2手术方法

 

1.2.1改良M形瓣的设计

 

矩形全层切除下唇肿瘤后,在缺损下方颏部沿着颏唇沟纹路延伸制备横向切口,与下唇和颏部的潜在皮肤皱纹线相匹配,不超过颏部美学亚单位的边界,组织瓣宽度等于下唇缺损宽度,下唇缺损两侧缘竖切口向下延伸,再在颏唇沟横向切口两侧分别设计相同的三角形切口(即Burrow三角),Burrow三角上方切口与竖切口相连,底边切口即颏唇沟横向切口向两侧的延伸,Burrow三角向下的尖端角度不超过30°,避免缝合后形成“猫耳”畸形。

 

1.2.2组织瓣切取

 

将设计连线内的皮肤及皮下组织去除,保留底部部分肌肉组织,保留下唇动脉及伴行静脉分支以维持血供。松解组织瓣两侧缘及底端的皮下组织以减少张力,术区充分止血。

 

1.2.3缝合缺损

 

两侧剩余组织向中线推进,分层缝合两侧口轮匝肌断端及皮下组织,重建口轮匝肌的连续性以便于术后口唇功能的恢复,颏部组织向上滑行抬高,利用组织的延展性使颏唇沟横向切口与双侧Burrow三角的上方切口平整缝合,接着准确对位下唇唇红缘,间断缝合下唇黏膜及皮肤,恢复下唇外形,最后缝合颏部皮肤组织,以倒“Y”形关闭缺损。

 

1.3术后随访

 

所有患者术后定期复查,观察患者皮瓣存活、唇部感觉恢复及义齿使用等情况,测量患者最大开口度及双侧口角对称情况,术后患者开口度不影响进食及佩戴义齿则视为功能良好(最大开口时上下中切牙近中切角之间的垂直距离为最大开口度),术后双侧口角在宽度及高度差异小于5mm视为基本对称(患者端坐位,口角至双侧瞳孔连线的垂线距离为高度,口角至面中线的垂线距离为宽度)。

 

2.结果

 

14例患者术中均进行冰冻活检,在确定切缘无残余肿瘤细胞后即刻重建。所有患者(14/14)皮瓣完全存活,无出血、感染或皮瓣坏死等并发症,术后6个月随访,口唇活动及感觉恢复良好,开闭口、发音及饮食功能无明显障碍,平均最大开口度(3.06±0.23) cm,其中3例使用活动义齿患者,义齿可正常摘戴。所有患者口角得以保留,85.7%的患者(12/14)双侧口角基本对称,皮瓣与面部颜色匹配,下唇形态自然美观,瘢痕不明显。术后随访6个月~4年(平均2年6个月),均未出现肿瘤复发或转移(表1)。

 1597967928534861.png

3.典型病例

 

患者,男,78岁。下唇红唇中线处可见1.5 cm×2.0 cm大小肿物,质地稍硬,边界清,表面可见血性分泌物伴结痂,无压痛。术中冰冻活检报告为中分化鳞状细胞癌。矩形切除肿瘤后,设计改良M形皮瓣修复。术后皮瓣存活良好,伤口Ⅰ期愈合。术后6个月回访,肿瘤无复发,无开闭口功能障碍,双侧口角基本对称,下唇形态恢复良好,瘢痕隐蔽,重建效果满意(图1)。

 1597967889591272.png

1597967906727408.png

图1 应用改良M形瓣修复下唇癌术后缺损。a:术前下唇癌;b:改良M 形瓣设计;c:改良M 形瓣切取;d:手术完成后;e:术后6个月闭口照;f:术后6个月开口照

 


推荐
热点排行
一周推荐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