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公众号

关注公众号

手机扫码查看

手机查看

喜欢作者

打赏方式

微信支付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支付宝支付
×

环境与食品前沿:实时现场 更快更灵敏

2022.7.28

——第十七届全国青年分析测试学术报告会环境与食品专场

  2022年7月17-18日,中国分析测试协会第十七届全国青年分析测试学术报告会在山东青岛黄海饭店举办,精彩不断。

  17日下午开始的环境与食品分会场报告中,研究者们分别介绍了实时现场分析设备研制、手性分离、量子点合成、可穿戴监测设备、超临界流体色谱质谱联用技术、荧光探针、分子成像、流动分析、微纳流控、生物传感器、微纳结构气体传感器、磷光分析、油气分析、同位素标记均相免疫分析等方面的研究进展。

image.png

环境与食品分析分会会场现场实况

image.png

报告人:中国科学院烟台海岸带研究所陈令新研究员

报告题目:现代海洋监测技术 微小型化与自动化监测

  海洋检测不但关系到海洋生物的发展,还关系到人类未来的发展。海洋检测装备的微小化成为大势所趋。纸芯片微流控与控制可以完成实时现场分析检测。基于流流控思路,陈令新课题组研发出海洋环境研究仪,可以对海洋中磷酸盐、硝酸盐、亚硝酸盐、铵盐、硫酸盐等5个重要参数进行快速检测,开发了手持终端,并通过了第三方检测。

image.png

报告人:天津大学理学院副院长王勇教授

报告题目:环糊“精”超分子高分辨手性分离与识别

  手性是自然界的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环糊精是一种环状的多糖,分子具有独特的空间结构和高度选择性,在荧光分析、药物控制释放、手性识别、模拟酶、分子开关、超分子构筑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王勇教授课题组在环糊精手性分离领域积极开展合作,研制了单柱通用型手性色谱介质、氧化石墨烯复合膜等技术,对环糊精进行了有效的分离。

image.png

报告人:北京师范大学那娜教授

报告题目:基于电喷雾的合成及反应研究

  用于质谱检测的电喷雾,通常可以对样品进行快速离子化,使样品有更高的反应性。基于电喷雾的特点,那娜教授课题组开发了钙钛矿纳米量子点的合成方法,合成过程可在100ms内完成。该量子点在生物成像方面具有低毒性、水溶性好的特征,可以在细胞甚至活体中进行成像研究。除此之外,锌掺杂钙钛矿量子点有更高的NRR性能,通过XAFS表征和DFT计算,进一步印证了其催化活性。

image.png

报告人:东北师范大学分析测试中心主任周明教授

报告题目:全集成便携与可穿戴式体液电子器件

  2000年第一台可穿戴无创血糖仪的问世使可穿戴传感装置得到广泛关注。目前,可穿戴式汗液传感器对汗液的原位动态分析还存在各种挑战。周明教授团队研发了一款可以监测汗液和创口分泌液分析的可穿戴式的液体器件,通过微流控模块可对人体汗液和创口分泌液进行监测,对人体的身体状况进行实时监测。

image.png

报告人:岛津企业管理(中国)有限公司市场部张玥

报告题目:助力食品环境科研-岛津特色色质谱技术方案介绍

  岛津公司已经在全球色质谱领域推出了很多产品。本次大会上,岛津带来了超临界流体色谱质谱联用技术,该系统可以快速检测植物油中的苯并芘。应用大体积自动进样的质谱联用系统,在制样阶段不需要额外浓缩,可通过两根色谱柱交替使用提高通量。

image.png

报告人:中国分析测试协会青年学术委员会副主任/青岛科技大学海洋科学与生物工程学院院长助理王晓春教授

报告题目:新型分子荧光探针开发和应用

  新型分子荧光探针在生物分析和环境分析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尤其在活体细胞检测方面具有无创成像的特点,可用于物种检测和分子诊断。王晓春教授课题组开发了新型的DNPRH荧光探针,可以对二价铜离子进行高速响应,并通过高分辨质谱对反应机理进行了研究。课题组还开发了Si-RBS近红外荧光探针,可以对水中二价汞离子进行高灵敏度的检测;开发了可以在水介质中对三价铁离子检测的RhBEP荧光探针、对氟离子检测的MQS-Si探针和酪氨酸酶检测的EQR-TYR探针。

image.png

报告人:吉林大学教授级高级工程师高德江

报告题目:光谱快速分析技术及其应用的研究

  光谱仪器广泛应用于生物医学和食品环境方面的检测。高德江介绍了至今农业、食品等方面的国家标准,并简述了现场快速检测技术的现状。高德江团队完成了多项试剂盒和仪器设备的研制,例如农残快速检测试剂盒;同时参与了光纤光谱仪、中性滤光片、光纤探头等仪器设备和关键器件的研发,多个设备已经投入商品化。

image.png

报告人:北京海光仪器有限公司助理工程师焦振

报告题目:连续流动分析法测定酒中氰化物

  氰化物是一类剧毒物质,在自然界中以氰苷的形式广泛存在于木薯、豆类等植物中,尤其在酒的制作过程中很容易积累。目前酒中氰化物已经有多种分析检测方法标准。流动分析技术自动化程度高,极大程度解放劳动力,具有检出限低、重现性好等特点,已经广泛应用于环保、水质、烟草、质检及医学检测等行业。北京海光采用连续流动分析法分析了不同酒水中的氰化物。结果表明随着放置时间增加,酒中氰化物的回收率也在降低。

image.png

报告人:东北大学舒杨教授

报告题目:荧光成像的高保真、定量分析探索

  线粒体膜电位可以通过罗丹明和商业探针JC-1荧光探针测定,但这两种探针均无法进行高保真成像。双靶向探针虽然可以高保真成像,但由于其作用复杂,也很难使用。因此,舒杨教授团队发展了一种高保真成像的荧光探针TPE-NT,可以在近红外成像、拥有高Stocks位移,并在细胞内有光稳定性。在应用实验中,TPE-NT也可以在各种特殊情况下对线粒体膜电位进行高保真的成像。

image.png

报告人:复旦大学孔彪教授

报告题目:超组装智能感知界面构筑及其生物传感应用

  近年来,固态纳米通道膜因其具有纳米尺寸的通道,可控的通道尺寸以及可调的表面电荷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其中,非对称的纳米通道膜器件具有非对称的孔道结构、化学组成以及表面电荷极性,被广泛用于二极管类型的非对称离子传输、刺激响应的智能感知以及盐梯度能量转换。孔彪教授课题组基于前期工作提出的超组装概念,设计了一种共组装与界面超组装协同的策略,制备得到了具有非对称结构的介孔碳硅/氧化铝复合膜,表现出非对称的二极管类型的离子传输特性,可用于温度以及pH可调控的智能离子传输以及盐梯度能转换。

image.png

报告人: 南京师范大学王琛教授

报告题目:纳流控生物分析

  纳流控是对纳米尺度物质传输性质进行研究和应用的科学,广泛应用于能源转化、海水淡化、样品分离和生物传感等领域。王琛教授介绍了团队的一系列成果,包括在纳米通道引入离子通道和结构精准的亚纳米结构膜,纳米通道端面高效生物分析,发展LSPR增强电化学检测技术等,实现了在纳米甚至亚纳米水平上,对细胞内物质进行传输调控、选择性分离和高灵敏的检测,并优化了电化学测试方法,使其更灵敏。

image.png

报告人: 青岛农业大学盖盼盼教授

报告题目:环境污染因子光电传感新方法研究

  光电化学分析对于推动生命科学、环境科学和食品安全等领域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但传统传感界面构建步骤繁琐耗时,且识别效率低、重现性差、固定化探针生物活性低、密度及方向不可控,限制了光电化学分析选择性、灵敏度和准确度的进一步提高。盖盼盼教授所在李峰教授团队在激光诱导石墨烯光电极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成功地用于农药残留物和抗生素等环境污染因子的检测中。

image.png

报告人: 四川大学吴鹏研究员

报告题目:磷光分析

  磷光是一种缓慢发光的光致冷发光现象,当某种常温物质经某种波长的入射光照射,吸收光能后进入激发态,然后缓慢地退激发并发出比入射光的波长更长的出射光。当入射光停止后,发光现象持续存在。吴鹏课题组近年来以室温磷光的光物理和光化学调控为基础,探究其在分析化学领域的新应用。

image.png

报告人: 青岛大学毕赛教授

报告题目:基于DNA纳米技术的生物传感与纳米医学新方法

  作为一种内源性生物材料,DNA具有可编程性、良好的生物相容性等优点。近年来,基于DNA纳米技术已构建一系列尺寸、形貌可控的一维、二维、三维核酸纳米材料,通过对其功能化,已成功应用于生物成像、靶向药物输送等领域。毕赛教授团队近年来在基于DNA纳米技术的生物传感方面取得一系列研究成果,包括基于DNA纳米自主装的协同八项诊疗新技术,光电化学传感新体系与新界面。

image.png

报告人: 青岛众瑞智能仪器股份有限公司产品经理臧远泽

报告题目:油气行业环境应急事件管控技术

  应急管理体系及能力现代化和国家治理体系是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油气能源安全是国家战略安全的重要基石,油气应急管理能力直接影响我国油气能源安全供给和油气产业高质量发展。青岛众瑞仪器是专注于环境监测、生物安全、计量校准等领域仪器研发与创新应用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众瑞仪器推出的ZR-3130便携式有毒挥发气体分析仪,可用于油气的泄露检测和修复工作;而ZR-3160油气回收多参数检测仪,可对加油站油气回收系统的多项关键参数指标进行快速检测。

image.png

报告人: 四川大学刘睿教授

报告题目:金属稳定同位素标记均相免疫分析

  1960年美国化学家R.S.耶洛和S.A.贝尔森提出竞争性饱和分析法,即利用同位素标记的与未标记的抗原同抗体发生竞争性抑制反应的放射性同位素体外微量分析方法,1977年耶洛因此获得诺贝尔生理医学奖。刘睿教授介绍了基于金属稳定同位素标记均相免疫分析,测定CA125、CEA和CA199等前沿工作,该方法具有简便快速分析、高灵敏分析、多组分分析、自验证分析等特点。

image.png

报告人: 黑龙江大学化学化工与材料学院副院长徐英明教授

报告题目:微纳结构材料的可控组装及其在环境气体检测中的应用

  环境污染、能源储存是当今中国乃至世界的重大挑战之一,开发新型的环境修复及能源储存材料为应对上述挑战提供了途径。微纳结构由于其独特的物理化学性质,在环境修复及能源储存领域展现出优势。徐英明教授课题组近年来设计和组装了多级结构氧化物微纳结构材料,并开展对有毒有害气体的检测与敏感机理方面的研究,他重点介绍了材料形貌和结构对性能的影响,及利用XPS、GC-MS和原位红外等实验手段对敏感机理进行分析,对气体传感器在健康和环境领域的应用进行了重点介绍。

image.png

报告人: 湖南师范大学刘固寰教授

报告题目:生物监测中的化学信号放大

  在临床诊断、环境监测、食品分析和病原微生物研究等领域,需要快速、简单、灵敏的方法来实现生物分子的检测。在电化学生物传感器中引入有效的信号放大策略,可以提高电化学生物传感器的各项性能,对各种生物分子特异灵敏的检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刘固寰教授团队将ELISA方法和hSIP-0系统结合研制了新型传感器,对活性氧的电化学信号显著增强。


推荐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