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公众号

关注公众号

手机扫码查看

手机查看

喜欢作者

打赏方式

微信支付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支付宝支付
×

亲体活体肝移植术的概述

2022.11.11

  肝移植术最初由Tack Cannon于1956年提出。1960年Moore等完成了动物肝移植的实验研究。1963年Starzl为一先天性胆道闭锁的病儿完成了世界首例人体原位肝移植。当时由于临床经验的欠缺及缺乏有效的抗排斥药物,使最初的肝移植1年存活率尚不到20%。20世纪80年代以后,由于移植技术的进步,相继在术中无肝期使用转流技术及环孢素(CsA)的问世,使肝移植术后1年存活率上升到60%~75%,尤其儿童肝移植的效果更优于成人,2年存活率达到80%。除了年龄因素外原发病的差异是更重要的原因,儿童肝移植主要对象为胆道闭锁,其次是代谢性疾病及硬化性疾病,肝脏恶性肿瘤在儿童中是很少量的,随着存活率的提高,肝移植技术真正成为一种可接受的终末期肝病的治疗方法。1987年Wisconsin大学研究出器官保存液——UW液,使肝脏冷缺血时间延长至24h,这一研究成果使供肝的保存质量大大提高,明显降低了原发性移植物无功能等由供肝保存所导致的并发症。UW液的出现使供肝保存时间延长,一些新的术式诸如减体积肝移植、劈裂式肝移植和活体肝移植等新技术应运而生。1989年日本推出了新的免疫抑制剂FK506应用于临床,它对顽固性急性和慢性排斥反应的逆转率较高,可单独或与激素联合应用,特别适用于CsA和激素难治性的排异反应。随着新的强有力的免疫抑制剂不断被推向临床,肝移植的成功率得到了大大的提高。1989年Tzakis首先报道了背驮式肝移植技术(piggyback technique),该技术后来被众多学者推崇,尤其在儿童原位肝移植中采用更具优点。由于无肝期不采用转流技术,避免了因转流过程所带来的各种病理生理干扰,大大降低了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目前的资料显示儿童原位肝移植的临床效果优于成人,可能与小儿发病时间短及其与成人之间的免疫状态差异有关。由于近年来手术操作技术的完善和新的免疫抑制剂的应用,使儿童原位肝移植的临床应用得到了迅速发展而且疗效逐年提高。

  世界首例活体肝移植术是由澳大利亚医师Strong等于1989年成功实施的。尽管活体肝移植术的技术难度及手术风险很大,但基于尸体供肝的严重缺乏,一些晚期肝病病儿在等待供肝到来之前即死去的现实,人们还是勇敢地接受了这一术式,特别是由于文化背景的差异,一些亚洲国家及地区至今尚无脑死亡法的建立,导致很难获取尸体供肝,因此这项技术在亚洲的日本、中国香港地区以及台湾地区迅速发展,20世纪90年代后期在一些肝移植中心已成为常规的手术。国内王学浩等2002年报道13例次活体肝移植术,其中10例为Wilson’s病,供体均来自病儿母亲,全部供体手术后未出现任何并发症,9例受体已获长期健康生存,这种术式在儿童肝移植术中更具前景。

  手术适应证、禁忌证及围手术期处理与同种异体原位肝移植章节中所述相同。活体肝移植最值得关注的问题是如何保证供体的安全,术前对供体仔细评估,术中精细解剖是最重要环节,前者包括供体的心理和既往健康状况,心肺及肝肾功能,血常规,血型,血糖,电解质及凝血功能测定,系列的血清病毒学检查(乙型肝炎病人不能选作供体),影像学检查(包括CT或MRI),必要时行MRCP、经肝动脉或肠系膜上动脉造影以了解肝静脉、肝动脉、门静脉及胆道的走行及解剖细节,特别注意了解有无肝动脉的变异。如果术前未做MRCP,则术中最好行胆道造影以显示胆道结构及有无胆道变异情况。如术前一些影像资料对血管的走向或变异尚有不明确之处,术中应准备B超检查进一步确认,只有清楚掌握了门静脉、肝静脉及其分支的走向后,才可对肝实质的切割准确判断。所有的各项检查必须是在供体自愿的情况下进行,活体肝移植涉及两个活体的生命,手术前所有法律程序必须完成。供受体血型必须相合。

推荐
热点排行
一周推荐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