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公众号

关注公众号

手机扫码查看

手机查看

喜欢作者

打赏方式

微信支付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支付宝支付
×

专家研讨京津冀雾霾成因及对策

2014.3.27

  “2014年2月强霾污染事件与2013年1月的强霾污染事件相比,PM2.5浓度下降了10%,气态污染物浓度总体下降20—30%,但公众直观感觉霾污染严重程度没什么不同”。26日,“区域环境质量协同创新中心”主办的“京津冀地区大气PM2.5污染成因及对策研讨会”在清华大学举行,中科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王跃思研究员对公众关心的话题进行了解析。

  “应该说,北京及周边区域在本次污染过程中采取的应急措施和一些为空气质量达标所采取的长效环保措施已经显示出效果。”王跃思说,“但这样的下降不足以让人的直观感受发生改变,因为大气PM2.5浓度下降到每立方米100微克以下,才会显出明显的效果。”

  2000 年以来,王跃思带领课题组持续对北京及京津冀区域霾污染观测、模拟预测和预警研究,其中对2013年1月和2014年2月北京强霾的研究,获得了该地区大气重霾污染的形成机理和源解析初步结果:北京在2013年1月和2014年2月的雾霾污染事件中,PM2.5在重污染时段的主要来源为机动车、燃煤、工业和扬尘,分别约占42%、28%、13%和12%;而在清洁时段,燃煤占45%,机动车仅占13%。

  “分析研究结果,可以得出北京地区的霾污染主要形成于工业燃煤污染输送和本地机动车交通污染排放。”王跃思说,燃煤污染排放主要来源于河北东部、南部和天津西北部;本地机动车污染主要指城区拥堵的汽车、夜间和五环外大量运行的重型燃柴油卡车。

  王跃思介绍,2014年2月污染过程的一个特点是PM2.5中硫酸盐浓度比例下降,但硝酸盐比例上升很快。“硝酸铵的消光性最强,对能见度的影响很大。这说明目前环保措施脱硝亟须加强。电厂、钢厂、水泥厂、重化工等与燃煤和石油有关的生产单位,必须确保全面脱硫、脱硝和除尘,不但技术设备要全面上马,并且要全天候运行,监管到位。”王跃思说。

推荐
热点排行
一周推荐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