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公众号

关注公众号

手机扫码查看

手机查看

喜欢作者

打赏方式

微信支付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支付宝支付
×

TD-MSQS 2020 人物篇-院士风采

2020.11.04


TD-MSQS 2020 人物篇-院士风采

image.png

张玉奎 院士

中科院大连化物所研究员,中国科学院院士。1965今在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工作。曾任副所长、国家色谱研究分析中心主任、蛋白质研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专家组成员、973前沿交叉领域专家组组长、中国分析测试协会副理事长等。2003年当选中科院院士。

主要从事色谱基本理论和新技术、新方法的研究。在基础研究方面,阐明了色谱过程中影响分离行为的分子结构因素,从而建立了系统的色谱热力学研究方法,也为液相色谱专家系统的建立奠定了理论基础。在深入理论研究的基础上,注重完成国家任务与仪器的应用开发。近年来,结合国家重大应用领域的需求,放眼于分析学科与生命学科的交叉发展,侧重开展蛋白质组定性和定量分析新技术新方法的研究,并将其用于细胞生物学、疾病发生发展机理和环境毒理等领域的蛋白质高准确度、高灵敏度和高通量的分析中。目前国内外发表论文500余篇,撰写专著7部,2012年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

image.png

陈芬儿 院士

精细有机化工和原料药制造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1999年毕业于四川大学有机化学专业,获博士学位。现任上海复旦大学化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2015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长期从事精细有机化工原料药制造技术及工程化研究。发明了氯霉胺类催化剂及配套高立体定向催化醇解技术,在国际上建成了维生素H催化生产新工艺;发明了脂环烃芳香化类的清洁技术,建成了全球产量最大双氯灭痛类系列原料药生产新工艺;建成了均相自催化重排为关键技术洛索洛芬、酮洛芬等原料药通用生产工艺;开发了一系列聚合物氧氮丙啶氧化剂及配套环内酯立体定向氧化技术,建成了世界第一条喜树碱类原料药化学全合成生产线。相关成果获2005年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2007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各一项、2006年何梁何利科学与技术进步奖、2006年中国ZL金奖及省部级科技一等奖3项。发表学术论文250余篇,申请中外发明ZL102项(授权43项),主参编著作7部。


image.png


李天初 院士

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研究员,中国工程院院士,现任中国仪器仪表学会理事长。2011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长期从事时间频率、光干涉和光纤光电子计量研究。上世纪80、90年提出和研究准相干光干涉光纤传感,干涉逼近测量液体折射率,牛顿环测量光学表面反射相移等新原理新技术;研究空气折射率干涉仪设计原理,光干涉测量长度的相对不确定度极限等;规划并主持研制系列光纤基本参数测量标准装置。1997年以来主持研制系列激光冷却-铯原子喷泉基准钟,复现秒定义, 2014年NIM5喷泉钟通过国际评审参与驾驭国际原子时, 2015年起为北京卫星导航中心地面时间提供计量溯源; 规划指导研制飞秒光学频率梳, 建立微波和光学频率的相干联系; 指导研制伺服锁定光纤链路高保真传输微波频率; 规划指导研制锶原子光晶格钟, 2015年参与国际锶原子推荐频率赋值; 指导研制NIM-AGRb-1铷原子干涉绝对重力仪,成功参加2017年国际绝对重力比对;指导潮汐重力频率偏移的研究; 规划和参加重力频率偏移来源于频率源,还是在传输过程中发生的实验研究等。

发表主要杂志论文60余篇。1995、2002、2006年作为第一完成人获一、二、三等“国家科技进步奖”各一次,2016年作为第二完成人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2015年获何梁何利科技进步奖。


image.png



谭天伟 院士

生物化工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1986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化工系,1993年获得清华大学博士学位,现任北京化工大学教授,校长。2011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谭天伟院士主要从事生物化工研究。在脂肪酶及酶催化合成化学品上进行了大量研究,实现了有机合成用脂肪酶的生产和酶工业催化的应用;建立了基于标志代谢物控制的发酵放大新方法,并用于酵母发酵产品的工业生产;开发了发酵废菌丝体综合利用工业化应用新工艺。先后获国内外发明ZL40余项,发表SCI收录论文500余篇。获2项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和5项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第一完成人)。获得何梁何利科学与技术创新奖、谈家桢生命科学奖、亚洲青年生物技术杰出贡献奖(YABEC award)、赢创-Friedrich Bergius Lecture奖等。国家教学名师,培养博士和硕士研究生150余名。



image.png

谭蔚泓 院士

湖南大学化学化工学院、生物学院教授,中国科学院肿瘤与基础医学医学研究所所长,中国科学院大学附属肿瘤医院院长;上海交通大学分子医学研究院院长。化学生物传感与计量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2015年当选中国科学院化学部院士。

谭蔚泓教授长期致力于生物分析化学和分子医学的研究,解决了分析化学与生物医学交叉领域中的一些关键科学问题,在国际生物分析化学领域有着重要的影响。他在核酸适体、分子识别,纳米生物传感等领域做了大量系统的原创性工作。共发表论文700余篇。以第一完成人获2014年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获得湖南省光召科技奖、2018年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2018年美国化学会“光谱化学分析奖”、2019年美国PITTCON分析化学成就奖等多项奖励。


image.png

郑裕国 院士

生物化工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现任浙江工业大学生物工程学院院长、教授,兼任生物转化与生物净化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主任、浙江省生物有机合成技术研究重点实验室主任等。2017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长期从事医药和农药化学品生物制造工程技术创新,建立了以生物技术为核心,融合有机合成、化学工程原理和方法的生物有机合成技术新体系。授权发明ZL90多件,发表SCI收录论文200余篇,主编出版教材、专著3部。以第一完成人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2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省部级科学技术一等奖6项和二等奖1项。

                                  (文稿:宋丹)


2020年11月10-12日,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和国际计量局拟联合举办第三届 “药物及诊断试剂研发与质控——测量与标准,质量与安全(TD-MSQS 2020)” 国际研讨会,以期进一步促进该领域的学术交流和技术发展,提升企业的研发水平和产品质量。本次会议将在南京市政府的支持下,在江苏省南京市举行。

本次会议可通过官方网站http://tdmsqs.ncrm.org.cn注册或扫描二维码注册,注册成功后请填写参会回执发送至会议邮箱pptd@nim.ac.cn。

 

欢迎各位专家、同仁报名参会!

更多信息请关注会议官方网站:http://tdmsqs.ncrm.org.cn。


推荐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