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公众号

关注公众号

手机扫码查看

手机查看

喜欢作者

打赏方式

微信支付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支付宝支付
×

最新研究发现视听整合帮助树蛙识别不完整鸣叫

2022.6.21

  通讯信号的破碎化在自然环境中是常态,例如,森林中目标物体经常被部分遮挡,动物的叫声经常被噪音遮蔽或打断。长期的进化与适应,使人和许多动物具有一定的补全残缺信号的能力。当连续的声音被另一个短暂而响亮的声音(如咳嗽声)掩盖时,我们的听觉系统会积极填充遮蔽部分,仍可将残缺信号感知为一个完整的听觉信号。这种感知修复形式称作听觉诱导(auditory induction)或非模态补整(amodal completion)。非模态补整已在几种动物中被证明,包括一些灵长类和鸣禽(Miller et al., 2001)。在繁殖季节,蛙类的求偶场中充斥着各种遮蔽鸣声信号的声源(同种其他个体鸣叫或异种鸣叫),雌性在选择鸣叫个体作为配偶的过程中面临挑战。目前,关于无尾两栖类听觉诱导的研究较为有限,尚无研究证明无尾两栖类的鸣声通讯具有非模态补整。野外观察发现,锯腿原指树蛙(Kurixalus odontotarsus)在自然条件下偶尔发出部分音节缺失的广告鸣叫(图1),可为探索非模态补整提供理想模型。

  当一边播放完整的5音节广告鸣叫,另一边播放第2个音节缺失的广告鸣叫时,约64%的雌蛙选择完整鸣叫(图3a)。当在缺失位置填上白噪音后,雌蛙的选择偏好没有发生改变(图3b),表明锯腿原指树蛙的鸣声通讯不具有非模态补整,即在缺失位置补上噪音无法使缺失鸣叫恢复为完整意义的鸣叫。

  在长期复杂的环境压力下,人和动物进化出整合多种感觉系统进行通讯的能力,即多模通讯(multimodal communication)。我们在交流时会使用声音、嘴型和手势等多模信号,人脑可以从面部表情以及嘴型获取视觉信息(“唇读”,lip-reading),这些视觉信息可以帮助我们识别说话内容。许多动物的求偶信号也包含多种感觉信息。蛙类鸣叫时伸缩的鸣囊与我们的嘴唇类似,鸣囊可以作为声音的放大器,也可以传递视觉信息(Starnberger et al., 2014)。

  视听多模信号的整合方式影响信号感知的结果,例如,麦克格效应(McGurk effect)表明说话时嘴型提供的视觉线索会影响我们的听觉认知(McGurk and MacDonald,1976)。当一种低吸引力的声音信号和一种低吸引力的视觉信号结合时,雌性泡蟾(Physalaemus pustulosus)会认为这是一种高吸引力的多模信号——“多感觉拯救假说”(the perceptual rescue hypothesis)(Taylor and Ryan,2013)。以往研究表明,蛙类的视听多模信号能增加雌性的工作记忆,利于雌性做出选择(Zhu et al., 2021)。那么,视听整合能否帮助雌蛙识别缺失鸣叫?

  结果显示,尽管视觉鸣囊显著增加了缺失鸣叫的吸引力(图6c),但吸引力仍赶不上完整的广告鸣叫(图6d),结果不支持“多感觉拯救假说”。单纯的视觉鸣囊不能帮助雌蛙识别缺失鸣叫。而当在缺失位置同时呈现白噪音和视觉鸣囊时,缺失鸣叫与完整鸣叫的吸引力相当(图6e),这一结果支持“信号交互作用假说”(inter-signal interaction hypothesis)(Caldart et al., 2021)。

  研究还发现,当存在视觉信号时,雌蛙做出选择的时间更短。这将降低雌性在评估配偶过程中被捕食的风险,并暗示视觉线索能够比听觉线索提供更准确的位置信息。

  当存在视觉鸣囊时,被噪声遮蔽的缺失鸣叫的吸引力与完整鸣叫一样,表明视觉线索可以弥补声音通讯中的噪声干扰。这与人类在语音暂时被噪声掩盖时,可以通过“唇语”来增强语音识别类似。这种多感官信号交互作用可以帮助动物在噪音环境中识别鸣声信号。该研究对剖析动物视-听觉多模信号的功能、人类和动物非模态补整能力的进化有重要意义。

  该研究由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动物行为与仿生项目组、海南师范大学与美国得克萨斯大学合作完成。相关研究成果以Multisensory integration facilitates perceptual restoration of an interrupted call in a species of frog为题,发表在Behavioral Ecology上。研究工作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四川省科技创新项目、中科院青年创新促进会和生态环境部“生物多样性调查与评估”项目的支持。

推荐
热点排行
一周推荐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