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公众号

关注公众号

手机扫码查看

手机查看

喜欢作者

打赏方式

微信支付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支付宝支付
×

传递智慧、激扬人生——构建光谱新生代

2018.10.20

——第二十届全国分子光谱学学术会议之院士-青年学者交流活动

  分析测试百科网讯 2018年10月20日,第二十届全国分子光谱学学术会议暨2018年光谱年会开幕式暨40周年庆典在青岛举办。在会议同期,组委会特邀请到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中科院院士李灿,厦门大学、中科院院士田中群和美国伊利特伊大学、南京大学聂书明教授,召开了院士-青年学者交流活动,三位专家为现代青年光谱工作者答疑解惑。

主持人:河南师范大学校长 常俊标

从左至右:河南师范大学校长常俊标,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中科院院士李灿,厦门大学、中科院院士田中群,美国伊利特伊大学、南京大学聂书明教授

会议现场

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中科院院士 李灿

  李灿院士:非常荣幸参加这样的活动,和大家交流人生。我和光谱结缘是青年求学时期,感谢光谱学科使我一步步走上来。记得我刚博士毕业还是助理研究员时,当时他们推举我做大会报告。当时做大会报告的有梁映秋、席时权老师等,此事对我激励很大,自那时起一直做光谱。博士后我在大连化物所工作。我们的工作是用光谱及现代技术来解决催化问题,后来发现真的工作要上水平,只靠商品化仪器不行,必须改造仪器;比如要设计红外、拉曼池,在高温高压下能工作。今后还需发展新的光谱原理方法,今天我讲的紫外拉曼,和后来的手性拉曼,和快速光谱等。我一直工作在催化剂国家重点实验室,在用光谱研究催化机理方面做工作。

厦门大学、中科院院士 田中群

  田中群院士:非常感谢这样一次交流的机会,看到台下这些年轻人,可回想起我们当时30年前的情况;感触很深,时间过得很快。希望这个会有一个实质性的交流,对大家有些帮助。我文革中也下乡,当过工人,当时非常渴望到大学学习,后来从事学术工作非常珍惜,认为是天赐良机,赶上了很多好政策。我非常同意李院士的说法,不管在国外还是国内,都非常希望研究方法能够创新。所以希望今天晚上我能够给大家一些帮助。

美国伊利特伊大学、南京大学 聂书明教授

  聂书明教授:我是1979年考到南开,83年毕业考出国,84年到美国西北大学留学。一开始我没有想学光谱,后来看到表面增强的工作很棒,84年后就投身光谱,一直在做光子有关的研究。有个故事,我妻子问我:为什么你照相效果那么好?我的回答是:首先你非常好看;其次因为我是学光谱的,光子在你脸上怎么反射,我有个量的经验。那时我们是第一批到美国的留学生,什么也不懂,但后来同时学习了大量的能力,在非常单纯、安静的状态下学出来;所以不要极早地选择,要先把听说读写、沟通等能力都发展起来,以后做什么都可以。当时出国时,国内12所大学挑100名考试选50个人,我是靠后的;而后来发现,不管在学术上还是经营企业上,最成功的反而是那些比较靠后的人。实际上决定成功的,才能不是最重要,而是你的性格。另外对光谱行业的发展,我们以前用特别大的光谱仪,现在可以便携,技术的飞速发展使得我们感到光谱可能走向可穿戴器件。人人都在做光谱,反而不知道是光谱,可能是未来的发展。光谱可以不损伤地测出化学成分,比如皮肤、血液、蛋白质等,所以未来的发展,不用光谱仪的可穿戴应用的光谱是其中一个发展方向,希望我们一起迎接它的到来。

参会学者纷纷提问

  问:关于溶液中核酸的拉曼测定的实验问题,主要关于信号的稳定性。

  几位嘉宾都给了中肯的建议。比如,拉曼也要考虑水的散射。要判断是强度的不稳定还是频率的变化,实验具体的参数很重要。在光电场的热点下,外界造成的影响也不一样,比如温度、光照的影响,造成光谱不稳定的情况非常多。建议多做一些实验,另外还应考虑核磁灵敏度够时应该用核磁,比拉曼SERS获得信息更多。对一个具体的问题,尽量多考虑各种方法来解决问题。聂教授还建议,如果做SERS需要信号特别稳定,可用纳米颗粒把样品包裹起来,可以保持半年到1年。而有关SERS定量确实是一个难题。“我们的方法是,让所有的纳米颗粒都一样,不要采用那些聚集的、团聚的样品,可能更好。”

  搞SERS,要以问题为导向。往往那些SERS灵敏度最高的,信号是最不稳定的。

  问:怎么样做到“既要上书架,又要上货架”?

  田中群院士:确实在现有阶段,基于一个前提,现在分子光谱仪器从大到小,到手持,到可穿戴,趋势是改变的。这说明现有的科学仪器再也不是像高校里的研究人员做的,这在今后10年将会有很多例子。从基础研究到产业化,这个时间越来越快,所以有很多机会。基础必须打好,先把一件事做好。每个人都要树立自己的标签,首先要有一个高门槛,今后再有一个宽门槛。高门槛是第一要素,而宽门槛往往要合作。

  “既要上书架,又要上货架”讲白了就是“顶天立地”。某一个领域的技术可以被应用,被教科书采纳,可“上书架”。 “上货架”确实要成为真正可以卖的东西,要做出可被市场接受的产品。

  李灿院士:这种提法实际上对科技工作者的要求是很苛刻的。先要先定义什么是上书架,什么是上货架。严格来说,是上教科书的才叫上书架,先做到原始创新;真正的上货价,是真正对产业有影响。其实,年轻人需先把一个方面做好,在某一个方面有自己的贡献就很不容易;再有很重要的应用前景,在自己手里或别人手里能产业化。

  聂书明教授:上书架是基础的研究,上货架是应用的研究。一个学者是可以既做基础的研究,又可以做应用研究的。任何一个学科一个课题,若加入很明确的应用,这个学科会活力无穷,比如原子弹对于核物理的意义,再比如现在大热的免疫治疗。重大应用推动基础研究的发展。

  问:我主要做SFG和原位电化学红外,但是做机理研究没有做材料方面发文章的影响因子高,请问一下各位对基础研究的看法?

  田中群院士:选择做电化学反应机理,其实挑战性很大,比较高的层次才做到反应机理。电化学反应机理研究当前落后于催化反应机理的研究,对于界面的研究还不够深入。但是我们很清楚地看到,现在很多催化的老师也关心电化学,所以电化学这个领域是对的。有两个建议:1、找到自己的专长;2、加强合作,可以找搞理论的合作伙伴。

  李灿院士:要从根本了解科学的本质,长远地看,原创性的工作,在理解方面也很重要的。学术界出来很多新的材料,不要做那么多机理,但是可能需要解释得很全面。

  聂书明教授任何一个课题,一个领域,首先要看有没有重大的问题没有解决,有没有重大的应用。假如没有什么,就也可换方向。从懂的地方到不懂的地方,也是一种挑战。

  问:我们中国发的论文量很大,但是引用率和影响力低一点,是不是我们创新力不够?还是什么原因?

  李灿院士:有些人认为中国发论文的整体水平差。实际,不是所有高水平的工作,都要贵重的仪器来做。不要为发文章而写文章。

  聂书明教授:1、改革开放后20年,我国在科研方面才慢慢建立,所以在成果方面还需要一定的时间;2、发表了文章不是终点,还要主动去交流;3、所有的非英语国家的论文写得不行,实际上有可能是数据好,说不出来,所以用英文写文章也需要技巧。

  国产拉曼光谱仪能够快速进入哪些市场?

  李灿院士:仪器的国产化问题,不光是拉曼光谱,其它仪器也有同样的问题。为什么国外仪器在国内很普及?1、的确他们做得好,代表国家的精加工业,即使一个小的零部件,也需要很多人做。我国有些被“卡脖子”的技术;2、另外我国市场的运作也不行,国外仪器品牌在国内已经有了一定的声誉;3、崇洋媚外的思想让很多实验室自豪地展示国外的仪器。

  田中群院士:现在的评价体系,对仪器研究非常不利。但是这个体系这个会变的,尤其在中美贸易战的现状下,卡脖子的问题会要解决的。国产仪器的出路有两方面:要实事求是、踏踏实实地研发;不要去和主流产品拼,打差异化,比如现在便携的、手提的、可穿戴的仪器,我国和国外是处于一个起跑线上的。

  聂书明教授1994年我在印第安纳,发现美国很多大学在做质谱,那时国内没人做质谱,没人知道怎么做高真空,目前,我国在科学仪器方面的逆差也十分严重。但是国产手机也是在近些年才开始普及的,或许再过20年,国内就都是国产仪器了。

  问:在做非均相催化方面,发的好的文章做的是模拟体系,发的档次更好;相反思路很好,但偏工业偏应用,催化剂表征,机理解释上不是那么清楚,所以文章更容易被拒掉。怎么看待这个问题?

  硕士和博士是科研主力军,但是对于本科学生的投入精力不足,学生质量急剧下滑。如何平衡教学和科研的关系?

  李灿院士:不是文章发的期刊好就是文章好,我认为有创新性的文章,不管发生在什么期刊上,都是好。不能把对科学研究的认识简单化。所有期刊都讲究要发原创性的工作,只是面向的读者范围不同,才有影响因子的不同。刚才讲催化的现状,做一些非常模型的体系,发到Science上;OXO-CO反应不是很重要的反应,容易把问题搞清楚,对其它催化也有启发。不一定所有文章都要发到更高因子的,而要考虑这篇文章是不是要影响更多的同行。

  在科研和教学方面,我认为当好一个教授,首先要把教学搞好。

  田中群院士:唯影响因子的评价标准即将过去。也许可以采用协同的办法,要合作、协同。

  关于科研和教学平衡的问题,有一些教师进修的体系。如我们老一辈的科学家都是先助教,后来才开始搞科研。如果把教书当科研来看,也会有不同的感受。

  聂书明教授:年轻的教师如果成长为一个学者,研究是第一位;但是教学本科一定要过关。年轻人一定要保持学术地位,以及保持活跃,要相互学习,不要一个人躲在实验室里。

文章提到的专题
推荐
热点排行
一周推荐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