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公众号

关注公众号

手机扫码查看

手机查看

喜欢作者

打赏方式

微信支付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支付宝支付
×

电子顺磁共振波谱技术的应用及进展

2020.3.05

电子顺磁共振(EPR)波谱技术是现代高新技术材料的性能测试手段之一,是一项检测具有未成对电子样品的波谱方法。即使是在进行的化学和物理反应中,电子顺磁共振也能获得有意义的物质结构信息和动态信息,且不影响这些反应。电子顺磁共振目前已在物理学、化学、生物学、生物化学、医学、环境科学、地质探矿等许多领域得到广泛应用,电子顺磁共振EPR是弥补其他分析手段的理想技术。

电子顺磁共振EPR 技术最初是物理学家用来研究某些复杂原子的电子结构、晶体结构、原子偶极矩及分子结构等问题。后来化学家和生物学家把 电子顺磁共振EPR 技术引入化学和生物学领域,用来阐明复杂的有机化合物中的化学键和电子密度分布以及动植物中存在自由基等问题。20世纪70年代以来,美国、日本和德国等发达国家都在不断进行仪器的改进和技术创新,已经将 电子顺磁共振EPR 技术广泛应用到许多领域。20世纪末,世界上电子顺磁共振 EPR 技术发展更加活跃,进入了脉冲、多频和活体电子顺磁共振 EPR 等技术发展的新时代。而且通过学科交叉,电子顺磁共振EPR 与分子学、NMR以及其他技术方法结合,在更加广泛和深入的层次上开展应用研究。与此相比,这段时间我国的电子顺磁共振 EPR 波谱技术的发展较为缓慢,研究工作处于不太先进的水平。但是近几年来,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对科技方面的投资也越来越多,目前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四川大学、厦门大学和中国科技大学等十几所高校率先投入了电子顺磁共振 EPR 应用方面的科学研究。为了促进我国电子顺磁共振EPR 技术的发展和整体学术水平的提高,中国科技大学先后于2011年4月和2012年4月组织召开“中国电子顺磁共振波谱学学术研讨会”。研讨会的目的是:通过学术交流,了解并分析我国 电子顺磁共振EPR 波谱学应用研究和谱仪研制在国内外的现状,剖析当前电子顺磁共振 EPR 波谱学研究存在的瓶颈问题;探讨和凝炼我国未来物理、化学、材料科学、环境科学、生命科学和医学等学科在此领域中的发展方向;探讨 EPR 领域高水平人才培养等问题。


推荐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