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公众号

关注公众号

手机扫码查看

手机查看

喜欢作者

打赏方式

微信支付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支付宝支付
×

校长划重点!“最短毕业致辞”为何打动人?

2023.6.23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6/503372.shtm

6月21日,西南政法大学2023届毕业典礼现场突遇大雨,为了让学生们少淋雨,校长付子堂把原本准备的3500字致辞内容,浓缩成了一句话:“知行合一致良知,德法兼修事上练”。他补充说,“这本来是我典礼致辞的标题,全文阐释请参照稍后学校官微的推送。”致辞全程只用了15秒钟。

有趣的是,在4年前的2019届毕业典礼上,西南政法大学同样遭遇下雨,付子堂校长也在致辞环节称,“由于天气原因,我就只念标题,全文发布到网上”。学生们报以掌声和欢呼声,“最简短的毕业典礼”在网上赢得好评一片。

64953f1ee4b00d9f0ea1110e.jpeg

6月21日上午,西南政法大学举行2023届学生毕业典礼,校长付子堂“最短致辞”受到关注。图/西南政法大学微信公众号

四年,一名大学新生成长为一名本科毕业生。不变的是,“最短毕业致辞”总是受到欢迎。原因很简单:“看到”人、尊重人,把人的感受和需求放在优先于形式、流程的位置,小细节体现大人性。

毕业典礼是每年毕业季大学的大事,大学往往要进行大量的组织协调管理工作,以确保毕业典礼按照程序顺利走完,整个过程是高度流程化、规范化、精密化的。但遇到天气变化这种不可抗力因素,如何取舍,考验管理者的胸怀和智慧。

如果不管现场环境,坚持不打折扣地走完全程——比如让学生们打伞或穿雨衣参加,听完校长几千字的致辞,也不失为一个选择,相信毕业生也能理解,社会也不会过于苛责。但校长主动将致辞浓缩成只讲标题,让学生们少淋雨、少受寒,无疑是更高级、更温情的做法。不拘泥于形式、灵活变通的背后,是将学生们的健康放在了第一位,是大学人文关怀的生动体现。

64953f1fe4b00d9f0ea11114.jpeg

6月21日上午,西南政法大学举行2023届学生毕业典礼现场。图/西南政法大学微信公众号

在这短短的15秒钟里,校长身体力行地诠释了“知行合一”“德法兼修”,这就是最好的言传身教。值得一提的是,西南政法大学是以培养法律专业人才见长的高校,学生中有不少人毕业后将走上法律相关的工作岗位。“敬法”更“见人”,对于毕业生们来说,尤其有意义。正如罗翔老师所说,“要爱具体的人,不要总想着爱抽象的人”。“最短毕业致辞”,就是见到了每一名真实具体的毕业生,考虑到了淋雨可能会给他们带来的健康和心情问题。

不难想象,这届毕业生们,会从“最短毕业致辞”中,真切感受被看到、被尊重的可贵价值,这种感动和温暖会沉淀于心,化作他们今后关心他人、善待他人的力量。这是一种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是心与心的双向奔赴。

64953f1ee4b00d9f0ea11110.jpeg

感谢师恩仪式。图/西南政法大学微信公众号

教育,包括高等教育,从来都不局限于书本和课堂上的知识传授,而是如德国著名哲学家雅斯贝尔斯所说:“教育的本质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召唤另一个灵魂。”从这个意义上说,校长“最短毕业致辞”不仅体现了大学的人性化、大格局、教育理念的革新,也是对毕业生们上的最好一课。

近几年,每到毕业季,大学校长尤其是知名大学校长的致辞,往往会引发较高关注。毕业生们期待能从这“最后一课”中,聆听师长辈的人生经验和理想信念,得到母校的祝福和期许,踏上崭新的人生征程;社会也期待大学校长们能表达出大学的精神、品格、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担当。

而与这种“宏大”愿景相向而行的是,毕业生和公众也越来越希望,校长致辞能更接地气,更走进年轻人的内心,更能理解那些人生道路上的小纠结、小无奈、小遗憾。一句话:更“看到”一个个鲜活的人。

64953f1fe4b00d9f0ea11112.jpeg

学校对毕业生真挚的祝福。图/西南政法大学微信公众号

让人欣慰的是,这些年那些“出圈”的校长致辞,几乎无一例外都实现了这种“大”与“小”的平衡,有激励毕业生要奋斗不要躺平、要有情有义、要发自内心热爱专业和行业的,有自嘲学校没空调、男女比例不够均衡影响学生体验的,有熟练化用热门影视剧、网络梗寄语毕业生勿忘母校和同窗情谊的……仅以致辞篇幅为例,“最短毕业致辞”、“史上最短开学典礼”也不再是个别校长的“灵机一动”,而成为不少高校管理者的自觉行为。

大学校长们正在摆脱严肃高冷的刻板印象,变得更生动、更个性化、更有人情味了,这本身也是我国高等教育发展进步、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越发清晰的一个微观视角。

(原标题:“最短毕业致辞”,为何打动人?)

 

附件:致辞全文

知行合一致良知,德法兼修事上练

在西南政法大学2023届学生毕业典礼暨授位仪式上的致辞

付子堂

2023年6月21日

尊敬的各位老师、各位家长、各位校友,亲爱的各位西政之士、同学们:

大家上午好!

夏至福至,万物向阳。今天,我们迎风沐雨,满怀喜悦,在渝北校区奥林匹亚音乐广场隆重举行西南政法大学2023届学生毕业典礼暨授位仪式。我谨代表樊伟书记、代表学校,向2023届4513名西政学士、2316名西政硕士和97名西政博士,致以最热烈的祝贺!

今年,学校还特别邀请了2020届、2021届和2022届毕业生中的200位代表返校参加“拨穗礼”,弥补三年疫情期间未能参加毕业典礼暨授位仪式的遗憾。在这里,同样为各位校友送上母校最美好的祝福!

此时此刻,我想特别提出的是,今年毕业的本科生2019年的开学典礼即恰逢天降甘霖。当时,你们从细雨中走来,经受了4年西政精神的洗礼;今日毕业典礼后又在大雨中离校,正应了先哲古语:“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这预示着同学们必将蛟龙入海,前程似锦!

各位同学在校期间,好好学习、认真研究,成长道路上的点滴进步,离不开心心念念牵挂你的严父慈母,离不开循循善诱、博我以文、约我以礼的授业恩师,也离不开广大校友及社会各界的关爱。我们要特别道几声感谢:家长们辛苦了!老师们辛苦了!校友们辛苦了!

70年前的1953年,35名西政首届本科毕业生走向社会,开启了他们与新中国法治建设同向同行的拼搏之路。

迄今,已经有35万西政之士走出校门,接续奋斗,不断书写着西政荣光。今天,同学们离校在即,每一位毕业生都必然会将母校铭记于心。作为师长,我想提醒大家的是:

同学们要记住母校,不能只记住“西南政法大学”这六个大字,更要记住西政校训——“博学、笃行,厚德、重法”,更要记住西政精神——“心系天下、自强不息、和衷共济、严谨求实”!

同学们要记住母校刚刚经历的疫情三年的不平凡、不容易,更要记住非常时期全体西政人众志成城的决心与坚守,记住特殊阶段楼栋长老师们驻守校园的每一日陪伴,记住志愿者们准时准点送上的每一餐热饭,记住全校师生一心战胜困难的双向奔赴与无限美好。

同学们要记住西政人的艰苦奋斗史,记住母校薪火相继,历创业之维艰;记住母校红色血脉的缘起,记住母校逆境奋起的发轫,记住一代代西政人的默默坚守和无私奉献!

同学们从今日起,将开启一段全新的人生旅程。大家在校几年通过了每一门考试,以后更要思考:在社会这所新的大学校里,该怎样面对更多的大考?

时代总是把历史责任赋予青年。未来的大考,要求青年拥抱时代、勇担使命,信仰如炬、信念如磐;未来的大考,要求青年不惧逆境、勇毅坚韧,奋楫扬帆、矢志向前。

今天,是同学们大学课堂的最后一课,我想向大家再强调两个“知识点”:一是知行合一致良知,二是德法兼修事上练。

知行合一致良知 

首先,我希望大家把西政校训“博学、笃行”的实践,与“致良知”的追求有机结合,做到“知行合一致良知”。这是今天我要向大家强调的第一个知识点。

今年5月20日,在西南政法大学全球校友工作会上,学校以首批“西政好校友”的荣誉称号,表达对毕业生赓续传承西政精神的最高礼赞。

他们中,有2020年“全国先进工作者”、刑侦学院1996届本科毕业生旷陈校友——从警近30年,只为“天下无毒”,令犯罪分子闻风丧胆、望而生畏。

他们中,有2022年全国“人民满意的公务员”、外语学院2014届毕业研究生张海校友——失去右臂的农家孩子,历经万难求学苦读,从西政毕业后一直扎根农村,为新时代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伟大事业默默奉献。

这两位校友扎根基层、坚守岗位,用“干一岗、爱一岗、专一岗、精一岗”的精神,有力诠释了属于普通西政人的不平凡,无疑是“知行合一致良知”的最好例证。

对于初出茅庐的西政学士,我期望大家能够做到的知行合一,是将4年来务实思辨、通专融合所积累的丰富知识,融入到未来的求学、工作中,做好自己认知领域之内的每一件事;同时,保持一份求真求实的好奇心,用脚步丈量世界、用梦想点亮生活,逐步探寻、理解自己认知领域之外的事物,丰富阅历,拓展人生宽度。

对于初出茅庐的西政硕士,我期望大家能够做到的知行合一,是将3年研究生阶段所培育形成的专业思维,同求真理、悟道理、明事理紧密关联在一起,不满足于碎片化的信息、快餐化的知识,将个人的洞察力、创造力和组织力,切实运用到新领域的开创、新方法的建构、新能力的塑造中去,志在巅峰,提升人生高度。

对于初出茅庐的西政博士,我期望大家能够做到的知行合一,是要充分领会学术不仅仅是职业、事业,更可成为志业、乐业,充分运用攻博期间精思钻研所培育形成的独立学术能力,不恃才傲物,不骄傲自矜,脚踏实地立足本职,将善于总结发展规律、勇于创新研究范式、敢于破除思维定势的能力,与新知识、新理论、新机制的连用充分结合,学思践悟,追求人生深度。

总而言之,“致良知”乃是一种人生追求的至高境界。只要不断地以知促行、以行践知,保持认知的开放度和包容性,低调做人、谦逊做事,在知行合一中开创人生境界、开发自身潜能、开拓未知领域,就能走在新时代新征程奋进之路的最前列。

德法兼修事上练 

其次,我希望大家把西政校训“厚德、重法”的境界,与“事上练”的担当有机结合,做到“德法兼修事上练”。这是今天我想向大家强调的第二个“知识点”。

习近平总书记对全国政法院校专门提出过要求:立德树人,德法兼修,抓好法治人才培养;励志勤学,刻苦磨炼,促进青年成长进步。习近平总书记还曾告诫青年:刀要在石上磨、人要在事上练,不经风雨、不见世面是难以成大器的。

让母校引以自豪的是,走出西政校门的35万毕业生,在干事创业中丰富并践行着西政精神,已经涌现出大批德法兼修的优秀之士。

——被《光明日报》头版报道过的1992届本科毕业生、援藏干部的杰出代表、长期工作在西藏阿里地区的赵宇彦校友,当年响应祖国支援边疆建设的号召,与同一寝室的蒋贞明、杨彦,三位校友一片丹心、共赴高原,30多年来扎根雪域,用坚定信仰和满腔热血点亮了“世界屋脊”的法治火种。

——被《人民日报》专版报道过的2003届硕士毕业生、党的二十大代表、全国“最美公务员”、长期工作在基层检察机关的梅玫,数十年深耕未成年人综合司法保护,与同事一起创立的“莎姐”青少年维权岗,成为服务广大未成年人的“心灵港湾”。

他们毫无疑问都是德法兼修的典范,更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人要在事上练”殷殷嘱托的践行者。2023届毕业生走出校门后,要永远秉持“德法兼修事上练”的行动哲学,传承师兄师姐们的优良品质,将校园里习得的良好思维方式与一件件具体的日常事务结合起来,掌握命运之舵,驾驭时光之舟,绘就属于自己的未来精美画卷。

事上练,要练坚毅的品质。坚毅品质,说到底就是要有愿做、敢做、善做的意识,其内在深层动机是对所做的事要有认同、向往以及永不退缩的韧劲。作为新时代新青年,要具有“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担当,做到知责于心、担责于身、履责于行。只有这样,才能在坚韧不拔中内外兼修,在攻坚克难中受到磨炼。

事上练,要练选择的智慧。身处ChatGPT生成式人工智能年代,获取海量信息不再是什么难事。然而,通晓道理的本质、领悟其中的真谛,往往需要面对无数次痛苦的选择,经历无数次实践的洗礼。大家既要对自身有充分的认知,也要对问题有充分的预判,还要有敢于“试错”的勇气,更要善于从失败中总结形成“作出正确选择的智慧”。

事上练,要练大度的胸襟。同学们读过的书、走过的路、做过的事、见过的人,都会成为构筑自己人生格局的关键要素。实现能效最大化,不仅需要个人自身的笃行实践,更需要具有互助、合作的团队意识。

事上练,要练过人的定力。王阳明的《传习录》有句名言:“人须在事上磨,方立得住;方能静亦定、动亦定。”每临难事、险事、要事,都要努力保持“临大事而不乱,临利害之际而不失故常”的定力,都要始终坚信:惟其磨砺,始得玉成。

时代造就青年,盛世成就青年。希望大家走上社会后,紧扣时代脉搏、树立全球视野,将个人小我的修炼融入到国家、民族和全人类的大我奋斗之中,成为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面对困难挫折要撑得住、关键时刻要挺得住、风险挑战要扛得住,为在法治轨道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自己力所能及的正能量!

毓秀湖边柳,依依到天涯。各位西政之士!每一次离别,都是为了下一次相聚;每一声珍重,都预示着下一场重逢。

前路山水万程,此去繁花似锦。各位西政之士!祝愿大家踔厉奋发攀高峰,勇毅前行向未来!

今日你以西政为荣,明日西政必将以你为荣!

祝福大家端午安康!毕业快乐!

推荐
热点排行
一周推荐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