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公众号

关注公众号

手机扫码查看

手机查看

喜欢作者

打赏方式

微信支付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支付宝支付
×

周兴江:跨越世界光电子能谱仪的“巅峰”

2007.5.23

 现在,国外许多一流的科研机构对于光电子能谱领域的这一重大科研成果,均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特别是这一成果中的多项关键技术的ZL均掌握在中国人手中,因此国外如果想利用紫外激光光电子能谱进行新型材料基础研究方面的工作,就不得不寻求与中国人的合作。应当说,在精密科学仪器方面,我国长期处于受制于人的尴尬境地,而中科院此次在光电子能谱领域的重大突破,终于使国人长出了一口郁积在胸中多年的闷气。

 笔者从周研究员处获悉,2005年3月,日本东京大学借助中国的技术力量制造了一台分辨率为0.36meV的激光光电子能谱仪。

 不过周研究员同时指出,“那是一台角积分光电子谱仪,它只能给出费米面附近电子的能量分布而没有动量空间的信息。而我们此次研制成功的是角分辨光电子谱仪,它可以同时获得费米面附近电子的能量和动量分布信息。也就是说后者所能得到的信息远远超过前者。”

采访后记:

 2006年7月,周兴江研究员毅然放弃了国外优越的生活和工作条件,携家人回到祖国,回到中科院物理所。当笔者与这为已在国际顶级科技期刊《Science》和《Nature》上发表了五篇论文的年青学者聊起此事时,他只是淡淡地一笑,“除了物理所的实验室条件不错,更重要的是这里的科研氛围适合于我,更和我投缘。另外就是对物理所的这份感情,如果不回来觉得对不起物理所前辈们对我的提携。”

 确实如此,为了营造一个良好的学术氛围,近些年来,中科院物理所不断规范和完善学术活动。除了定期举办学术论坛、学术讲座外,物理所还有一个非常独特的学术活动——“星期四工作午餐会”,这是物理所举办的一个高层的小型学术沙龙。参加人员为院士、实验室主任、研究组负责人、“百人计划”入选者和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它采用午餐会的方式,每一位成员都有当主持人的机会,旨在营造更为自由、宽松、和谐的学术氛围和环境,激发、活跃创造性思维,增进情感交流。

目前,一批像周兴江研究员这样40岁上下的科学家已经在物理所挑起了大梁,在物理研究的某些前沿领域,他们中的许多人已经可以在国际学术交流中和国外的同行平等地对话。

  “细推物理须行乐,何用浮名绊此生”。能够放眼世界科学前沿,敢于提出“只争一流”的目标并付诸实践,这在基础研究的学科领域,都是需要相当的实力和一定的勇气以及顽强的拼搏精神。从周兴江研究员身上,我们不但感受到我国科技工作者在“挑战第一”过程中表现出的沉稳与自信,也感受到他们用自己的聪明才智报效祖国的拳拳之心。

推荐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