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公众号

关注公众号

手机扫码查看

手机查看

喜欢作者

打赏方式

微信支付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支付宝支付
×

李志红:如何激发科研人员的创新热情

2016.8.15

   科研人员是创新创业的主体,如何有效地激发科研人员的创新创业热情、激情与潜力,是开展好创新活动的重要保障。因而,社会需要高度关心科研人员的成长与生活,最大程度减少科研人员的后顾之忧;作为科研人员自己,也要能够处理好大家与小家的关系,从而实现大我与小我的价值。

  社会需要关心科研人员的成长与生活,首先需要意识到科研人员的成长是有规律的,尤其需要注重对青年科研人员的培养和教育。一般而言,一个科研人员的培养要经历二十多年的寒窗苦读,还需要经过近十年科研工作的积累与磨炼,才能在科研方面真正有所作为。这就意味着社会需要更多地关注青年科技工作者的成长,注意分析青年科技人才的需求特点,研究他们的生存现状和存在问题,借鉴国外对青年科技人才的激励政策,并根据国情研究自己的有针对性的政策。在对科研人员的培养和教育中,还要尤其注意尊重科研人员的个性特点,认识到科研作为一项思维活动,是带有明显的个性化特征的,因此在管理上要注意不能僵化和一刀切,要注重宽松和自由。

  社会关心科研人员的成长与生活,还需要意识到科研人员的成长是有条件的,是需要良好的土壤与氛围的。只有为科研人员的成长提供必要的环境与条件,才能为科研人员的成功奠定基础。

  科研人员所需的良好氛围,首先是物质需求,是待遇问题。要关心普通科研人员的生活,提高他们的待遇,改善他们的生活。现在国家的科研投入不断加大,科研人员的待遇也有了一定的提高,但是与社会上其他行业相比而言,科研人员的辛苦付出与回报还是不成比例的,科研人员的积极性并没有被充分地调动起来。由于诸多的后顾之忧,科研人员真正投入科研工作的时间还严重不足。

  科研人员所需的良好氛围,还需要有科学的、合理的科研评价体系。现在国内科研评价的标准有项目级别及经费数额、论文数量、级别及影响因子、各种级别的奖励等。虽然从国家及各级政府层面都作了不同程度的改进,但鉴于评选机制本身存在的痼疾,比如以单纯的量化指标来进行科研导向的方式本身是否科学的疑问,都造成了不同程度的科研畸形现象。习主席指出,“广大科技工作者要把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把科技成果应用在实现现代化的伟大事业中”。倡导和鼓励科技产出与应用,允许科研人员在科技的生产产出中实际获益,将对现有的科研评价体系产生影响,为科研人员提供真正良好的土壤和氛围。

  为有效激发科研人员的创新热情,不仅需要在社会角度进行制度、政策方面的调整,还要科研人员自身进行调整,处理好大家和小家的关系,实现大我和小我的价值。

  首先,科研人员要能够把科研兴趣与国家需要、社会需要结合起来。科研人员要有大家情怀,关心国家的发展,关注社会需求,关注民生,相应的科研选题也要关注这三个方面。科研人员要有超越自我利益的国家情怀,这样的科研才是长久的,才是有生命力与影响力的,也才能够充分体现科研的价值。

  其次,科研人员要有能力处理好大家和小家的关系,完美地实现大我和小我的价值。学术界浮躁和科研不端行为的出现,不仅和社会氛围、社会评价有关,还与科研人员没有处理好这些关系有关。从价值角度来看,一方面是大我,为国家作出贡献,为社会创造价值,从而实现自己对国家和社会的价值,就是大我价值;另一方面则是实现小我价值,满足实验室、课题组需求,带好学生和团队,跟随自己的研究兴趣,提高自身的科研水平。此外,在小我方面,科研人员也要关心小家,关心自我健康。很多科研人员忙于工作,无暇顾及生活、家庭,甚至忽视了自己的身体,使身体处于亚健康状态,影响了工作效率与生活质量。

  总的来说,社会要最大程度减少科研人员的后顾之忧,激发科研人员的创新热情,就需要充分满足科研人员的物质需求,构建合理的科研土壤和氛围,不能唯结果论,而应该以人为本,遵循科研人员的成长规律,设立有效、合理、科学、公平、公正的科研评价体系和激励机制,提倡轻松、宽容、自由、合作、多交流的科研环境。让所有努力的人都有机会成功,让成功的人都有丰厚的回报。

推荐
热点排行
一周推荐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