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公众号

关注公众号

手机扫码查看

手机查看

喜欢作者

打赏方式

微信支付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支付宝支付
×

凝血四项检查的临床意义

2021.5.14

1、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 

      PT是血检前状态、DIC及肝病诊断的重要指标,作为外源性凝血系统的过筛试验,也是临床口服抗凝治疗剂量控制的重要手段

      延长见于: 

       a、广泛而严重的肝脏实质性损伤,主要由于凝血酶原及有关各凝血因子生成障碍。 

       b、VitK不足,合成Ⅱ、Ⅶ、Ⅸ、Ⅹ因子均需VitK。当VitK不足时生成减少而致凝血酶原时间延长。亦见于阻塞性黄疸。 

       c、DIC(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因广泛微血管血栓而消耗大量凝血因子。 

       d、新生儿自然出血症、先天性凝血酶原缺乏抗凝治疗。

      缩短见于: 

         血液呈高凝状态时、为弥散性血管内凝血早期、心梗、脑血栓形成

2、凝血酶时间(TT) 

     延长见于: 

        肝素或类肝素物质增多、AT-Ⅲ 活性增高、纤维蛋白原量和质异常

3、部分活化凝血活酶时间(APTT) 

      反映血浆中凝血因子Ⅷ、Ⅸ、Ⅺ、Ⅻ水平,是内源性凝血系统的筛选试验。常用APTT对肝素抗凝治疗进行监控。

      延长见于: 

             a、凝血因子Ⅷ、Ⅸ、Ⅺ、Ⅻ缺乏 

             b、凝血因子Ⅱ、Ⅴ、Ⅹ及纤维蛋白原减少 

             c、有肝素等抗凝物质存在 

             d、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增多 

             e、DIC

4、血浆纤维蛋白原(Fib)

        增高:烧伤、糖尿病、急性感染、急性肺结核、癌肿、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妊娠、肺炎、胆囊炎、心包炎、败血症、肾病综合症、尿毒症、急性心肌梗塞后

        减少:先天性纤维蛋白原异常、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和严重肝脏疾病


推荐
热点排行
一周推荐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