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公众号

关注公众号

手机扫码查看

手机查看

喜欢作者

打赏方式

微信支付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支付宝支付
×

山东济宁全速推进生态“三年行动计划”

2013.8.28

  “始终坚持‘治气当先行、治水当示范、绿化当模范’来建设‘美丽济宁’,早日把孔孟之乡建成天蓝地绿、山清水秀、生态宜居的美好家园,使济宁大地成为令人向往、引人自豪的美丽乐土,让850万济宁人民生活得更有品质、更加幸福!”8月20日,济宁市召开生态济宁建设大会,市委书记马平昌的话掷地有声。

  按照“落实年、突破年”的总要求,济宁市委、市政府对生态济宁建设进行再动员、再部署,举全市之力实施生态突破战略,全速推进“三年行动计划”,加快提升生态文明水平,为打造鲁西科学发展高地提供良好生态保障。

  建设生态济宁是战略选择

  南水北调水质改善目标基本达成,各监控断面水质全部达标;今年1-7月,城区二氧化硫和PM10浓度均值同比分别下降29.7%和3.4%、改善幅度位居全省第一位,“蓝天白云,繁星闪烁”天数明显增加;去年二氧化硫累计削减8.93%,超额完成“十二五”年度减排目标;今年1-7月造林 25.7万亩、提前完成全年任务;曲阜成功创建省级生态市、泗水成功创建全国绿化模范县……目前,济宁正呈现经济较快增长、污染稳定下降、生态持续改善的好局面。

  “然而,这还远远不够,我们要把生态济宁建设摆上更加突出的战略位置。”马平昌表示,这是一项关乎济宁发展的战略选择。

  山东省环保厅厅长张波认为,建设生态济宁是顺应发展大势的必然抉择,他说:“济宁的生态建设完全符合国家和省里提出的生态文明发展思路,符合济宁实际,符合济宁人民的期盼。”

  建设生态济宁也是加快转型发展的必由之路,走出一条“依靠资源起步、凭借转型跨越”的路子,是济宁面临的重大而紧迫的任务。“现在生态环境越来越成为衡量一个地区竞争力的重要尺度,生态环境越好,吸纳聚集发展要素的能力就越强。从这个意义上讲,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马平昌指出,这就决定了必须把生态环境作为最稀缺的发展要素,必须把生态资源作为最大的比较优势,必须比其他地方更加重视做好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工作,最大限度地为加快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拓展更大空间、提供强力支持。

  建设生态济宁更是群众的热切期待。据悉,今年上半年对各县市区群众满意度电话调查结果显示,在八项访问内容中,环境保护是群众提意见最多、不满意率最高的一项。因此实施生态济宁建设“三年行动计划”,这是一项功在当今、利在千秋的重大民生工程。

  以攻坚会战姿态打这场硬仗

  “三年行动计划”明确了生态济宁建设的主要目标,体现在蓝天、碧水和增绿三项行动中:2015年年底前,环境空气质量方面,济宁城区环境空气中二氧化硫、二氧化氮、PM10三种污染物年平均浓度分别较2010年下降20%、13.6%、27%,其他县(市)区三种污染物年平均浓度分别较2013 年下降15%,大气环境主要污染物总量控制方面,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工业煤粉尘、挥发性有机物排放量比2010年分别减少19%、19%、30%、 18%;各断面水质21项标准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流域内“治、用、保”治污体系进一步完善,水环境监测、预警与应急能力显著提高,COD和氨氮的排放量分别较2010年削减11.9%和12%;森林覆盖率达到30%以上,城区绿化覆盖率达到40%以上、绿地率36%以上,中心城区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11.91平方米以上,确保2015年创建成为全国绿化模范城市。

  “这就要求在实际工作中要紧紧围绕‘治气当先行、治水当示范、绿化当模范’,坚持远期目标与近期任务相结合,每年开展几个战役,以攻坚会战的姿态持续掀起生态建设高潮。”马平昌强调,要力保“三年行动计划”全面落到实处。

  政府在环保工作中既有领导责任又有监管责任,为此在加强环境污染整治过程中,需强化各级政府的责任,严把环评关口,强化源头控制,将规划环评作为引导产业准入、指导产业布局和区域功能定位的科学依据,严格控制高耗能、高排放行业发展和低水平重复建设,严防招商引资中的污染转移。同时引导各类企业加快改造传统工艺设备,压减能源消耗和污染排放,确保不突破各项约束性指标。

  济宁将进一步完善生态补偿机制,严格控制生态环境开发强度,加大生态修复力度,积极争取政策搞好采煤塌陷地治理,并深入实施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坚持专项整治与长效管理相结合,集中开展市容环境整治,完善城市公共服务配套设施建设,加大市容环境保洁力度,全面提高城市环境卫生标准。

  “做好‘融’的文章”

  “生态建设不是独立的,而是应该融入到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各方面的建设过程中去。在这里,做好‘融’的文章十分必要。”张波建议。

  治理环境污染的过程,本质上就是转方式调结构的过程。因此,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大力发展生态经济,是生态济宁建设的核心内容。“用行政手段打天下是领导部门熟悉的方式,优点是见效快,缺点是容易反弹。”张波表示,建设生态济宁对当地的发展方式、结构调整、惠及民生等多个方面都有重要作用,因此最好与本地区的主业结合在一起,比如面向高耗能、高污染企业,不仅要引导宣传,更要帮他们制定梯次阶段目标,促使他们一步步更新换代、优化提升,从而调整结构、优化布局,甚至还可以包装成招商引资的项目。

  “这样做结果将会如何,从南四湖治污的成绩就可以得知,当初我们也认为南四湖的水能稳定达到地表三类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但事实证明,环境治理、生态保护就像金矿一样,全力去挖掘,总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张波说。

  同时,还应充分发挥生态建设对转方式调结构的“倒逼”作用,抓住省政府支持济宁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机遇,大力发展高技术高效益、低消耗低排放产业,加快建立生态产业体系,将生态建设“融”入到农业、林业等其他产业中去。比如:加快发展与节能环保密切相关的战略性新兴产业、生态高效安全农业,强化“以亩产论英雄”理念,以各类经济园区为重点,加大对生产技术、生产工艺、生产流程的技术改造力度,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促进生产方式转变,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发展循环经济,严格实行用水总量、用水效率和水功能区限制纳污“三条红线”控制指标,统筹管理和科学调度生活、工业、农业、生态用水,等等。

  “当然,在抓落实上下功夫,建立长效机制,还需要全社会力量的推动,引导公众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和绿色消费观念,自觉选择节约环保、低碳排放的消费模式。”张波最后说。

推荐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