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公众号

关注公众号

手机扫码查看

手机查看

喜欢作者

打赏方式

微信支付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支付宝支付
×

顾瑛院士访问中科院合肥研究院医学物理中心

2017.4.12

   4月10日上午,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主任医师顾瑛应邀到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医学物理与技术中心交流访问,并为近200名科研、临床业务骨干带来了一场《激光医学——在临床中的应用》学术报告。

  顾瑛介绍了作为光学和医学交叉产生的临床医学新学科——激光医学在中国的迅速发展。她详细介绍了激光诊断学与激光治疗学在临床中的运用。激光诊断技术拥有高分辨率、无创无损、实时动态等特点,从而能够完成结构成像、功能成像、成分检测、定位诊断等临床实用功能,对于早期皮肤色素病、皮肤癌、消化道肿瘤等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激光治疗技术则分为强激光治疗、光动力疗法和弱激光治疗三大部分,强激光治疗的微创手术技术相当成熟,它对于皮肤、牙科、眼部的微创治疗都已经被广泛运用;光动力疗法(PDA)则是利用“光敏剂+激光”的方法产生靶点效应,从而进行荧光诊断和靶向治疗,这种PDT治疗肿瘤的方法对于早期的肿瘤和癌前病变可以达到根治,对于中晚期肿瘤可以有效控制、改善症状、延长生命,顾瑛团队也在国际上首创了血管靶向光动力疗法,比国际治疗金标准的治疗有效率提高了20-30%,并研发了一批血管靶向光动力新药及治疗设备,在该领域取得了新突破;弱激光治疗提倡无创无痛,通过研发一批可穿戴式保健治疗设备,让激光医学成为每个人都能受益的健康技术。顾瑛相信,激光医学的快速发展不断用成果证明它是一个能站得住的临床医学新学科,也必将成为健康保健和疾病治疗一个重要的发展方向。

  顾瑛深入浅出的报告受到了与会人员的一致好评,报告后,她还与参会人员进行了交流讨论。

  顾瑛,现任解放军总医院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中国科学院院士,主要从事激光医学临床、科研和教学工作。创立了血管靶向(新型)光动力疗法,成为多种微血管疾病的临床治疗方法,完成了血管靶向光动力疗法的理论和机理、药物和设备、技术和方法、应用和规范的系统性研究,开创了血管靶向光动力治疗的新学术方向和应用领域。合作研发了我国首个化学1.1类光动力治疗新药——海姆泊芬,已获得新药证书;主持研发的国际首台全固态激光光动力治疗设备已获SFDA批准上市,并入选国家“十一五”重大科技成果展;目前已发表论文近300篇,主编出版了我国第一套激光医学专业临床诊疗指南和技术操作规范。曾荣获国际激光医学大学学术奖、国家发明奖、中国青年科技奖、中国科协“求是杰出青年奖”、军队科技进步奖等奖项。

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
推荐
热点排行
一周推荐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