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公众号

关注公众号

手机扫码查看

手机查看

喜欢作者

打赏方式

微信支付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支付宝支付
×

土壤氨氮浓度与雾霾形成的关系

2020.12.22

  中国雾霾引起全社会广泛关注,其形成机制既具普遍性,又具特殊性。本文通过数理分析和实证验证手段,剖析中国雾霾形成机制普遍性是传统土壤尘、燃煤、生物质燃烧、汽车尾气与垃圾焚烧、工业污染和二次无机气溶胶为凝结核生成雾霾;特殊性是中国雾霾形成速度和扩散快、凝结核体积(直径)跳跃式和突发性增长,均与区域微生物种群及土壤、水源严重面源污染密切相关。由于中国水土环境受到富营养化严重污染,造成环境中微生物种群繁杂和富集;土壤中氨氮浓度高,造成冬春季节水分蒸发带走大量富营养水分,在低空与气溶胶相结合,在凝结核吸水膨胀同时,也为吸附在凝结核的微生物快速分裂繁殖提供养分,长期以往形成具有地域特征微生物种群,为雾霾快速形成、频发和爆发性增长提供了外部条件。

  综上,中国工业化进程中工业等污染和广大农村的土壤、水源严重污染的叠加效应,是中国严重雾霾形成的特殊机制。

  1、中国“雾霾”的不同表现形式

  (1)中国“雾霾”对人体直接伤害低,与欧美不一样。欧美严重雾霾有大量直接致死记录,1952年伦敦雾霾致12000人丧生。中国严重雾霾频发,但直接伤害致死案例目前没有一例。但呼吸系统慢性疾病,特别是肺癌发病率大范围上升,肺癌已逐渐成为常见病,过去10年北京至少新增60%肺癌患者。

  (2)中国“雾霾”强度在宏观上与大气污染物排放强度呈反向变化趋势,与欧美不一样。夜间,运行中汽车大幅减少、工厂停产、工地停工、发电厂负荷下降,大气污染排放强度降低,雾霾强度却显著增强;早上,生产生活恢复正常,污染排放强度提高,雾霾强度却呈稳定或下降趋势。这不是偶然现象,而是一般性规律,图2-1,2-2,2-3数据来自中国环保部。

  (3)中国“雾霾”在节能减排趋势中逆势增长,与欧美不一样。中国推广燃煤机组烟气超低排放技术,提高天然气使用比例。2013年,天然气消费1600亿立方米;能源消耗强度下降3.7% 。北京通过政府补贴全部取消家庭燃煤取暖。京津冀粉尘量大幅下降。但雾霾并没有减少,反而频率越来越高、重“雾霾”越来越多。

  (4)中国“雾霾”与新能源应用比例正相关,与欧美不一样。中国新能源应用比例显著提升,风电、太阳能、水电发展速度和装机总量均居世界第一,但雾霾发生频率和严重程度不仅未能扼制和下降,却大幅提高。

  中国雾霾结构与欧美显著不同,要从其特殊性入手,剖析产生的深层次原因。

  2、中国“雾霾”形成机制的深度分析

  通过对气溶胶颗粒的成份进行DNA测序,发现1300多种微生物 。表明中国雾霾频发和严重性与我国东部地区水土环境面源污染、大量滋生微生物种群有直接关联。长期以来,我国经济发展方式粗放,产业结构和布局不合理,污染物排放总量居高不下。如北京已被2000多座垃圾场包围,每天垃圾处理缺口8000吨,仍以每年8-10%速度增长。见图3-4。面对严峻形势,我国加强土壤环境保护和污染治理,坚决向土壤污染宣战。

  中国严重雾霾快速形成与扩散,与微生物繁殖有关。微生物繁殖速度惊人。图5表明,当微生物飘移到大气中吸附在气溶胶凝结核表面,进入生命周期迟缓期;当土壤中水分蒸发,携带氨氮营养物与气溶胶凝结核结合,为微生物生长提供水分、养料和氧气,使微生物进入对数生长期。

  附着在气溶胶颗粒上的微生物在适宜条件下迅速繁殖,使气溶胶体积迅速增大,最终形成雾霾。如常温常压下,气溶胶颗粒只有0.1微米,但随微生物迅速繁殖,体积可迅速增长到2.5微米、5微米,甚至10微米。图6显示雾霾指数突变,左图最高点在中午12∶00附近;右图最高点在凌晨00∶00附近。按传统解释,指数高点应有污染突发性事故发生,但事实上并没有,这只能用微生物快速分裂解释。

  3、大气中微生物繁殖条件分析

  微生物繁殖条件是温度、水分、氧气和养分。研究发现,微生物温度适应能力强,在水分蒸发进入大气,随空气温度降低会再次凝结,冬季成霜,春季成雾;物体悬浮状态接触空气面积最大,使吸附在凝结核表面微生物获得充分氧气。

  微生物生长最重要的养分是氨氮,氨氮融入气溶胶与微生物相遇,成为微生物快速繁殖的营养剂。氨氮来源于土壤和水源富营养化污染。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快速发展,也带来严重环境代价。中国2012年GDP增长7.8%,外部环境损失占GDP的9.2%。


推荐
热点排行
一周推荐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