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公众号

关注公众号

手机扫码查看

手机查看

喜欢作者

打赏方式

微信支付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支付宝支付
×

动手萃取DNA "转基因厨房"有望年底开张

2010.4.19

  有没有想过在一个满是瓶瓶罐罐的“厨房”中,动手萃取DNA,尝试检测转基因?记者从昨天举行的第43期院士沙龙上获悉,国内第一个以“转基因食品安全”为主题的科普教育基地正在上海交大闵行校区筹建。如果一切顺利,这个特别的“转基因厨房”将于今年底开门迎客。

  有关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问题,科学界尚无定论,日常生活中,“转基因”更是一个略带神秘的敏感话题。去年,一项在上海科技馆进行的抽样调查发现,超过一半的市民对转基因的理解存在误区:不少人认为,被称作“圣女果”的小番茄就是典型的转基因作物;面对超市货架上贴有转基因标识的各类食品,消费者常常潜意识地说“不”。

  置身似懂非懂的未知领域,公众与其恐惧,不如了解。走进神奇的“转基因厨房”,“马大嫂”们可亲自动手把抽象的DNA变为试管里的“一团棉絮”,或是用一张试纸查验出大豆种子的真实身份―――转基因,还是非转基因。如果愿意,你还可以跟随一粒转基因玉米走过一道道“安全哨卡”,了解它从实验室到商品的安全评价全过程。

  除了互动学习区,“厨房”隔壁的核心实验室―――国家转基因分子特征验证测试中心,也将向公众适度开放。在此,科研人员将向观众展示最新发明的转基因食品快速检测方法:先用一支“注射器”提取样品DNA,然后在一定温度下,观察试管中DNA样本与特定试剂的化学反应,50分钟后答案揭晓―――一旦溶液转绿,被测样品即可被确认为转基因。据对近200个大豆、玉米样本的测试结果分析,这一方法的准确率接近100%,灵敏度大于1/1000。

  据悉,该测试中心刚刚向相关国际组织递交了三项转基因作物国际标准草案,品种涉及水稻、番茄和油菜。这也是国内研究机构第一次参与转基因国际标准的制订。

  在不排除潜在风险的前提下,我国对转基因食品采取了全球最为严格的身份标识制度。我国采用的是“零阈值”的强制标识制度,哪怕产品中有一丁点的转基因成分,都必须注明。相比之下,美国则采用5%阈值的自愿标识,即如果转基因成分不超过5%,就不需要标识;即使超过5%,也由商家自行决定是否标识。

推荐
热点排行
一周推荐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