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公众号

关注公众号

手机扫码查看

手机查看

喜欢作者

打赏方式

微信支付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支付宝支付
×

带动中国干细胞研究走上快速发展通道

2015.5.22

  作为一名科学研究人员,“有趣”是他最常挂在嘴边的一个词。因为有趣,他选择了生命科学作为自己的终身职业;因为有趣,他花费8年时间“打磨”一篇论文;因为有趣,他把看似废物的尿液变成了传说中的“不老泉”……

  裴端卿,中科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院长、中国细胞生物学学会再生细胞生物学分会会长。在外界看来,他是首届国家中长期规划“干细胞研究”计划专家组召集人,承担着为中国在该领域实现突破的重大责任;而在他自己看来,能够代表国家成为人类未知领域的一名探索者,是一生最大的荣耀。

  从尿液中制造“不老泉”

  2013年,一支法国纪录片拍摄团队专门来到广州拜访裴端卿。他们希望在这里证实一个传言,即中国人真的在尿液里找到了“长生不老”的奥秘。

  在广州的实验室,裴端卿和他的团队向世界证明:尿液可以提供健康的细胞,而科学家可以利用这些细胞得到高质量的神经干细胞,并且进一步将它们变成血液细胞、骨细胞、皮肤细胞、肝细胞甚至神经细胞。在不远的将来,科学家或许就可以将这些分化的细胞移植到人体损伤部位以便替换衰老的细胞和组织,实现延长人类生命的“奇迹”。

  最初的起步就是这样来的。在日本等发达国家科研人员的探索基础上,裴端卿研究团队取得了突破性发现,维生素C可提高多能干细胞的诱导率达到100倍之多。这一研究成果于2009年12月在线发表在世界干细胞权威杂志《细胞·干细胞》中,并选为2010年首期封面文章。

  2010年,裴端卿团队再次实现突破。他们发现细胞发育的逆转过程是有规律可循的,它是由一个被称为“间充质向上皮转化”的机制所启动,并为继续改进诱导多能干细胞技术提供了理论依据。该项成果再次刊登于《细胞·干细胞》杂志上。

  在这些突破的基础上,“尿液奇迹”诞生。“看得更远一点,若技术不断发展成熟,由于诱导多能干细胞‘年轻力壮’,再生和分化能力非常强,那么短缺的器官源也很可能得到解决。”裴端卿说,“不仅如此,帕金森症、糖尿病、地中海贫血、老年痴呆、脊髓型肌萎缩症的治疗或许都能在此找到答案。”

  放弃海外研究学成归国

  1980年,15岁的裴端卿以优异成绩考取华中农科院。毕业后,他又以优异的成绩考取中美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留学项目,并于1985年赴美留学。

  “学成归来,改变国家的落后面貌。”2002年,回到祖国的裴端卿已经37岁。17年的海外研究生涯,让他握有美国大学终身教职,成为业内闻名肿瘤学家。但他最终放弃了自己擅长的金属蛋白酶与肿瘤转移领域,从北京南下广州,转身投入国内尚是一片空白的干细胞与再生医学基础研究领域,开始了艰苦的拓荒路。

  “中国占了世界五分之一的人口,我们不该也不能永远在人类探索未知领域的竞赛中缺席啊!”裴端卿说。

  2007年11月,香山科学会议第313次学会召开,中国的科学工作者第一次全面聚焦干细胞生物学。在大会上,裴端卿介绍了诱导多能干细胞(iPS)研究,力陈我国在该研究领域的广阔应用前景,并建言国家加大对干细胞研究的投入。会议最终催生了2008年科技部基础司国家重大研究计划“生殖与发育”框架下的3个IPS的973项目立项。

  从此,干细胞研究在中国走上了快速发展通道,包括中科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在内的多支队伍你追我赶,带动中国在干细胞领域实现了对发达国家的全面追赶和局部赶超。

  从2004年担任副院长开始,裴端卿就开始了新的团队建设计划。他分别引进和培养了近20位从事干细胞研究的研究员PI,自己培养了25名博士,目前整个研究院科研人员有600余名。

推荐
热点排行
一周推荐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