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公众号

关注公众号

手机扫码查看

手机查看

喜欢作者

打赏方式

微信支付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支付宝支付
×

10年内两获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这所985高校引进人才

2020.10.24

  一个学院(系)的科研实力究竟可以有多强?

2005年以来,获得国家科学技术大奖6次,其中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2项、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创新团队)1项。获批重大装备制造(辽宁)国家级协同创新中心,承包一所985高校去年50%的国家科技大奖!在研国家重大/重点项目数十项,连续两次以优异成绩通过全国工程教育6年期专业认证,这个机械工程人才辈出的教育高地便是大连理工大学机械工程学院。

与国同龄,学科实力强劲

机械工程学院的历史可以追溯至新中国成立之时。1949年,大连理工大学(时为大连工学院)建校,机械工程系便正式建立,成为学校最早设立的8个系之一。1999年,在整合模具研究所和工程训练中心的同时,机械工程学院应运而生。二十余年来,在“培养一流精英人才、建设一流科研平台、打造国际一流学科、建成世界一流学院”的总体目标指引下,学院不断夯实学科建设基础、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也因此积累了雄厚的实力和底蕴。

目前,学院设有2个一级学科博士点、2个一级学科硕士点、9个二级学科博士点和9个二级学科硕士点;拥有1个国家特色本科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建有2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成3门国家精品课程/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拥有1个国家级教学团队,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6项。

学科建设方面,“机械工程”学科凭借绝对实力占据领跑地位:在教育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进入A档(前2%-5%);在2020年ARWU国内一流学科排名中位列第5名(前2%)、世界一流学科排名位列25名(前6%);在2020年US News学科排名中位列第19名。现已成为国内领先、国际知名的机械工程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基地。

成果璀璨,科研转化亮眼

如果说“大工因新中国而生、因工业立国而兴”,那么机械工程学院无疑是学校蓬勃发展、开拓创新过程中最具实干精神的参与者和见证者。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基地建设……这个遍地开花的“全能高产王”,一直以昂扬向上的姿态,默默为解决国家“卡脖子”技术难题努力耕耘。

郭东明院士领衔的团队荣获 2019年国家科学技术进步

一等奖(创新团队)

郭东明院士荣获 2008年国家科学技术发明一等奖

贾振元院士荣获 2017年国家科学技术发明一等奖

 

在高性能制造、智能制造、精密和超精密加工、微纳制造、制造过程测量与控制、重大装备设计等研究领域具有鲜明特色,承担了一大批国家级科研任务。共获得省部级以上科技奖励80余项,其中领衔获得国家级奖励6项: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2项、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创新团队)1项、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3项。众多研究成果在国家重点领域的研究所和企业得到转化应用,助力“长五”飞天、C919大飞机首飞、“玉兔”登月、南水北调、西气东输等国家重大科技工程。

 

院士领衔,汇聚杰出人才

卓越的科研成绩,得益于牢固坚实的历史基础和与时俱进的战略眼光,更离不开良好人才环境的打造。多年来,机械工程学院坚持人才引进与培养相结合,组建出科学合理的学术研究人才梯队,其中不乏带动学科发展的旗帜人物和具有全国影响力的领军人物。

学院拥有一支以多名院士领衔的高水平师资队伍。现有专任教师146人,其中教授/研究员68人。获得国家级人才荣誉或称号30余人次,包括中国科学院院士2人、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教育部特聘教授5人、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3人、国家特支计划获得者4人、全国高校教学名师1人、973首席科学家2人、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2人、教育部青年学者2人、国家级青年科技人才5人。

一流人才队伍是建设世界一流学科、世界一流学院的关键。站在新一轮产业革命加速演进的路口,机械工程学院欢迎并需要更多有志之士投入到“国之重器”研发和“大国工程”建设中,共同引领新的科技浪潮。

引进人才方向

机器人、复杂机电系统设计、智能设计及装备智能化技术、高性能制造、智能制造、生物/仿生制造、增材制造、微/纳机电系统、可持续工程等。

引进人才需求及待遇政策

 

报名材料

请将个人详细简历(包括个人基本信息,学习、工作经历,科研成果等)通过电子邮件发送至邮箱sunbin@dlut.edu.cn,邮件标题为“大连理工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引进人才+姓名”。

联系方式

学院联系人

联系人:孙老师

电 话:0411-84708414

邮 箱:sunbin@dlut.edu.cn

学校人事处

联系人:李老师

电 话:0411-84708717

邮 箱:zhaopin@dlut.edu.cn

推荐
热点排行
一周推荐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