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公众号

关注公众号

手机扫码查看

手机查看

喜欢作者

打赏方式

微信支付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支付宝支付
×

中国学者对现代板块学说的思考

2021.12.31

历时近20年完成,共130多万字内容,《板块构造与地貌形迹——亚欧与太平洋造貌构造响应》一书是国家自然科学项目“亚洲与邻海地貌全图与板块造貌构造图研制”的延伸产品,由国家出版基金支持出版。近日,南京大学教授朱大奎对《中国科学报》表示,“这部著作不仅篇幅巨大,还是一项创新性研究工作。”

2018年出版至今,由于该书瞄准板块学说的发展“瓶颈”——亚欧大陆与邻海,并提出两大板块学说新理念:“岩石圈可分性”与“大陆旋转碰撞造山成盆”,颠覆了传统的“刚性板块”和大陆“直线碰撞”概念,引起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

2018年第三期《全球构造新概念》发表的书评首先简要介绍了《板块构造与地貌形迹——亚欧与太平洋造貌构造响应》一书中演绎的“岩石圈可分性”“大陆旋转碰撞”与“海底板块对大陆俯冲多样性”等概念。书评还指出:“英语国家的读者可从书中了解到中国学者对现代板块学说的思考,并看到未来板块构造学的发展。”

国内某些专家看到此书评后表示,评论很有意义,“板块学说中国版”有助于激发传统板块学说及其地学应用的再发展。

2019年第一期中国《地质学刊》向全国读者刊出“好书推介”,其中详细介绍了《板块构造与地貌形迹——亚欧与太平洋造貌构造响应》。

板块学说从魏格纳大陆漂移说开始,经历“刚性板块”等基本概念的数十年大发展。二十多年来,它又以“岩石圈可分层性”和“板块旋转碰撞”两大新概念出现在地学界。“刚性板块”对于以克拉通为主体的多数大陆完全正确,但对其边缘造山带和复合式亚欧大陆,岩石圈并非是“铁板一块”的无差异整体运动,而是在浅层可分层和有差异、在深层统一的运动。

此外,大陆漂移与板块运动并非直线运行,而是在球面上旋转与运动,包括两个板块进入同碰撞阶段也不例外。古地磁学发展为分析研究板块旋转碰撞提供了最好的条件。通过对中俄合作亚洲与邻海地貌及其板块造貌构造两大地学图件的研制,此后又将范围扩大到整个亚欧大陆与太平洋海底板块,并进行全球对比延伸研究。

最后,该书作者以陆海古地磁显示的板块运动学来跟踪亚欧与邻海的区域地质信息,初步重建板块旋转碰撞历史,从而证实两大新概念对发展现代板块学说具有重大意义,特别是板块顺、逆时针的旋转碰撞必出现不同的造貌构造形迹。现代板块学说对于全球(特别是亚欧)大陆的形成演化与现代变形具有最佳的演绎功能。

还有专家表示,这部著作出版物问世后,获得诸多国内外专业杂志的点赞书评,意味着著者在地学交叉的自主研究得到地学界的基本认同,为科学发展作出了贡献。


推荐
热点排行
一周推荐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