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公众号

关注公众号

手机扫码查看

手机查看

喜欢作者

打赏方式

微信支付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支付宝支付
×

不同特点妊娠期牙龈瘤的治疗经验谈-2

2022.1.01

2.病例2

 

2.1病例简介

 

患者26岁,妊娠34周,因“上颌牙龈包块长大5周,易出血,无法咀嚼”由妇产科转诊至牙周病科。口腔卫生状况欠佳,菌斑检出率为40%,11—21牙区可见2个肿物,唇侧大小约17mm×6mm×11mm,腭侧大小约21mm×8mm×14mm,表面光滑,可见齿痕和部分假膜,质软,边界较清晰,有蒂部,11、21有Ⅰ度松动(图2A、B)。全身情况:产科提示患者无妊娠期并发症。否认系统疾病史,无吸烟史及牙周病家族史。血液检查包括血常规和凝血四项,感染检测包括乙肝、丙肝、梅毒和HIV,均未见异常。

 

2.2治疗过程

 

初诊诊断为妊娠期牙龈瘤,行牙周基础治疗,1周后复诊时未见瘤体缩小,患者仍无法咬合。与患者及家属协商后决定于妊娠37周使用Nd:YAG激光行牙龈瘤切除治疗:首先进行非接触式照射获得类似麻醉效果(功率1W、无水无气),而后切除(功率3W、水8气8)(图2C)。术后病理诊断为“血管型牙龈瘤”(图2E)。妊娠40周时自然分娩,患者及胎儿生命体征平稳。术后12个月复查:无复发,11、21牙区间隙关闭,咬合关系正常(图2D)。此例妊娠期牙龈瘤患者在接受牙周基础治疗后,牙龈瘤体积未见明显缩小,患者仍然无法咬合,影响患者进食。术前评估患者无全身系统疾病,无妊娠期并发症,情绪稳定,瘤体有蒂部,手术难度较低,权衡利弊后,选择在妊娠末期使用Nd:YAG激光切除牙龈瘤。术后1年11、21松动度减少,逐渐复位关闭了间隙。

 1632616686714129.png

3.病例3

 

3.1病例简介

 

患者24岁,妊娠35周,因“下颌牙龈包块1月,无痛,易出血。”来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院牙周病科就诊。2周前就诊当地妇幼保健院,未处理,而后包块生长迅速,自发出血,影响进食(图3)。口腔卫生状况较差,菌斑检出率80%,牙石Ⅱ度,32—43牙区可见一约2.0cm×2.5cm大小肿物,表面光滑,有齿痕,可见部分假膜,质软,边界不清,无明显蒂部;31、32松动Ⅲ度,33、41松动Ⅱ度,根尖片和锥形束CT(cone beam CT,CBCT)检查显示31、32牙槽骨完全吸收,移位(图4)。

 4.png

全身情况:产科检查示胎儿体重较小,否认系统疾病史,无吸烟史及牙周病家族史。血液检查包括血常规和凝血四项,感染检测包括乙肝、丙肝、梅毒和HIV,均未见异常。行牙周基础治疗。1周后复诊时可见32—43牙区肿物增大至4.8cm×4cm,表面可见出血,糜烂,肿块表面有白色假膜覆盖,有自发性出血;31、32脱落,33、41松动Ⅲ度,34、42松动Ⅰ度;CBCT可见牙槽骨不规则吸收。

 

3.2治疗过程

 

因下颌肿物近3周生长迅速,牙周基础治疗后,瘤体继续增大,且生长速度极快。与口腔颌面外科、放射科、产科等多个临床科室会诊后,高度怀疑其为恶性肿瘤。由于瘤体自发出血严重,实施局部麻醉下活检难度大。与患者及家属协商后,患者于37周接受剖腹产(图5A),术后患者及胎儿生命体征平稳,1周后全身麻醉下行下颌前牙区病变扩大切除术和前牙区下颌骨箱状切除术(图5B),术中冰冻切片的初步报告为“固有层血管广泛增生扩张,炎细胞浸润,初步诊断为血管型牙龈瘤,但灶区细胞生长活跃,核分裂像易见。建议至华西医院病理会诊及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以进一步明确诊断”。华西病理会诊结果:黏膜糜烂,小血管增生,肌纤维母细胞增生,病理诊断为“血管型牙龈瘤”(图5D)。

 

免疫组织化学及雌激素受体检查结果未发现明显异常(图6)。术后1年拟行种植修复(图5C)。此例生长速度极快,同时伴有侵袭性骨破坏的妊娠期牙龈瘤。牙周基础治疗达不到控制瘤体生长的效果,且无法开展门诊手术,故选择分娩后全身麻醉下行牙龈瘤切除术,提示妊娠期牙龈瘤可具有恶性肿瘤样的临床表现。

 1632616754831807.png

1632616811453705.png


推荐
热点排行
一周推荐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