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公众号

关注公众号

手机扫码查看

手机查看

喜欢作者

打赏方式

微信支付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支付宝支付
×

非常规植物蛋白饲料原料的利用

2024.5.15
非常规植物蛋白饲料使用注意事项:
  1、多数非常规植物蛋白饲料原料会有抗营养因子或毒素,必须通过适当处理才能使用。
  2、大部分非常规植物蛋白饲料原料是豆科籽实加工副产品,产品质量和营养价值受到加工工艺影响很大,尤其是氨基酸消化率和可利用率。
  3、大部分非常规植物蛋白饲料原料的氨基酸不平衡缺乏某些限制性氨基酸,替代日粮中豆粕时,注意补充氨基酸。
  4、一般非常规植物蛋白饲料原料适口性差,要注意加工调制。
(一)菜籽粕
  莱籽粕所含不良成分有如下三种:
  ①芥酸造成心脏脂肪蓄积及生长抑制现象。
  ②硫葡萄糖苷,能产生恶唑烷硫酮0ZT及异硫氰酸盐(酯)ITC两种物质,均会引起甲状腺肿大现象。其含量应在2mg/g以下。
  ③单宁。
  (1)菜籽粕的成分特性
  菜籽粕属蛋白质来源原料,消化率比大豆粕差,氨基酸组成中,赖氨酸低,但蛋氨酸及色氨酸则较高,可供平衡氨基酸用。矿物质中钙、磷均高,但所含磷65%属植酸态,利用率低。菜籽粕含有多种不良成分,使用上应注意其含量与限制。
  (2)菜籽粕的利用
  家禽:与其他植物性蛋白质来源最大不同在其能量价值变化相当大,随品种、 测定方法及对象动物而有很大差异。日本标准饲料成分表(1975)中,鸡的代谢能为1630Kcal/kg,NRC(1984)为2040Kcal/kg。此外不同生长期,代谢能值也不同,幼雏期相当低,约1375Kcal/kg,成年鸡期贝,J较高,约2265Kcal/kg。过量采食即造成甲状腺肿大,通常的幼雏应避免使用菜籽粕,品种优良的菜籽粕,肉鸡后期可使用至10-15%,但为避免鸡肉风味变劣,用量控制10%以下为宜。蛋鸡、种鸡可用至8%,使用12%即可见蛋重变小,孵化率降低。褐壳蛋鸡采食太多,鸡蛋会产生鱼腥味,这是因菜籽粕中芥子碱受鸡肠内微生物作用而转变为三甲胺,而该系鸡种不能递解三甲胺,故有鱼腥味产生。蛋鸡如果饲含硫葡萄糖苷较高的菜籽粕,所孵出的幼雏至9日龄即可能发生碘缺乏症。
  猪:不良成分含量高的旧品种菜籽所制成的产品,适口性很差,严重者甚至具有明显的苦味,用于猪饲料也会引起甲状腺、肾及肝肿大,生长率降低30%以上,并明显降低母猪繁殖性能。肉猪应限制在5%以下,母猪应限制在3%以下,但双低型菜籽粕则可大量取代大豆粕而无明显不良影响,肉猪可用至15%,种猪可用至12%,但若要避免因采食太多而引起脂肪软化现象,使用量应限制在10%以下。
(二)棉籽粕
  1、棉籽粕的成分特性
  棉籽粕的营养价值受到棉酚和环丙烯脂肪含量的影响,碳水化合物以糖类及戊聚糖为主,纤维含量随去壳程度而不同,氨基酸中赖氨酸少,为第一限制氨基酸,利用率亦差,但游离棉酚含量少者,其粗蛋白质及赖氨酸刊用率较佳。棉籽粕是色氨酸及蛋氨酸的优良来源,利用率比菜籽粕好。维生索A、D少。矿物质中磷多,钙少,磷多属植酸态磷,占71%,利用率几乎为零。
  2、棉籽粕的利用
  家禽:含壳大多之棉籽粕能量不高,肉鸡饲料应避免使用,其他饲料则使用5%以下为宜。家禽对棉酚之敏感性比猪低,但在不影响生长的低剂量下有引起蛋的脱色问题。以蛋鸡而言,饲料中棉酚含量若在200PPm以下,即不致影响产蛋率。若要避免蛋黄在储存期间脱色,则应限制在50PPm以下,否则鸡蛋在储存期间蛋白可能呈现粉红色,蛋黄出现绿黄或暗红色及斑点状,蛋黄的pH值高时,更加速变色反应。亚铁盐的添加可增加棉酚的耐受性,阻止了小肠对棉酚的吸收。一般所用亚铁软为硫酸亚铁,量为棉酚含量的四倍,针对蛋黄变色添加后耐受量可提高至150PPm。肉用仔鸡对棉酚的耐受量为150PPm,添加铁盐后可增力口至400PPm。
  棉籽压榨粕脂肪含量高,但脂肪中含有1-2%的环丙烯脂肪酸,会使蛋黄硬化,加热即成海绵状,称之海绵卵,而且蛋黄变得脆弱,渗透性增加,更加快棉酚的变色反应,而且该环丙烯脂肪酸会引起产蛋率及孵化率的降低。
  猪:品质优良的棉籽粕(溶剂提油且棉酚含量低者)可取代一半大豆粕而无不良影响,但要补足所缺之赖氨酸。品质不好或取代量太高则影响适口性,并有中毒现象。
  游离棉酚含量超过0.04%的棉籽柏,在使用上必须很谨慎。猪只对游离棉酚的耐受量为100PPm,超过此量即抑制生长,并可能中毒死亡。与鸡一样,棉酚的毒性可因添加铁盐而避免,最具功效的铁盐是硫酸亚铁。
  棉籽粕是猪的优良色氨酸来源,但它的赖氨酸含量很差,鉴于产品的不稳定及棉酚毒性问题,一般乳猪、仔猪饲料不推荐使用。
  含棉酚的棉籽可当人类避孕之用,因此种畜避免使用棉籽粕,以免形响生殖能力。
(三)亚麻仁粕
  亚麻籽中含有亚麻苷,亚麻苷被酶作用而游离出氢氰酸(HCN),会造成中毒。
  1、亚麻仁粕的成分特性
  赖氨酸及蛋氨酸较缺乏,富含色氨酸。碳水化合物中除粘性物质外,其他为糖类及纤维,矿物质中钙、磷均高,维生素中A、D少,但B族甚高。压榨粕所含脂肪较高。亚麻仁粕一经加水拌合即成粘稠状,是非淀粉多糖所致。亚麻仁粕是良好的天然硒源。
  2、麻仁粕的利用
  家禽:鸡饲料不推荐使用亚麻仁粕,5%用量即造成食欲减退,并排出粘性粪便,影响鸡舍环境。未熟亚麻籽中含有抗维生素B6因子,用于鸡料会增加B6的需要量。亚麻仁粕经浸水、高压蒸汽处理或配方中添加维生素B6均可减轻敌害程度。
  猪:亚麻仁粕的饲养价值比芝麻粕、花生粕高,因氨基酸不平衡,须配合其他优质蛋白质来源,并补充氨基酸才可得良好的饲养效果。肉猪饲料中可用至8%而不影响增重及饲料效率,使用太多会造成背脂融点变低,引起软脂观象,并导致B6缺乏症。具轻泻性,用于母猪饲料可预防便秘。
水产:因具粘性,有助制粒,鱼饲料常用,但氨基酸不平衡,品质不稳定,用量应限制在5%以下为宜。
(四)花生粕
  花生粕易感染霉菌,产生黄曲霉毒素,中毒事例经常发生。生产过程中,花生壳混入量对成分影响最大。连壳花生粕因含壳多,故纤维高,其他成分则相对降低,因此能量需求高之饲料应避免使用。
  1、花生粕的成分特性
  所含蛋白质以不溶于水的球蛋白为主(占65%),可溶于水的白蛋白仅占7%,故蛋白质性状与大豆蛋白差异甚大,氨基酸组成中,赖氨酸及蛋氨酸偏低,精氨酸与组氨酸则相当高。脂肪融点低,所含脂肪酸以必需脂肪酸之一的油酸为主,约占53-78%。维生素除A、D、C外、,其他含量丰富。矿物质中,钙少磷多,但磷多属植酸态。生花生含有胰蛋白酶抑制因子,其量约为生大豆的20%,加热即可去除。
  2、花生粕的利用
  家禽:花生粕对幼雏及成鸡的能量值差别很大,生的花生粕会引起的雏鸡胰脏肥大,故花生粕以使用于成鸡为宜,大鸡料可使用至6%,产蛋鸡可使用至9%。为避免黄曲霉毒素中毒,使用4%以下为好。
  猪:花生粕对猪的适口性相当好,但因赖氨酸及能量含量低,故其饲养价值低于大豆粕,仔猪可取代三分之一大豆粕。肉猪采食太多花生粕时,肉质有变差的趋向,脂肪软化,因此饲料中用量以不超过1 0%为宜。
  日本规定黄曲霉毒素含量不得超过1PPm,饲料中用量亦受限制,以防中毒。鸡:雏鸡、肉鸡前期不可使用,其它4%以下。猪:哺乳期不可使用,其它4%以下。水产:禁用。
(五)椰子粕
  椰子纤维含量多,故能量不高,氨基酸组成不好,缺赖氨酸、蛋氨酸及组氨酸,但精氨酸含量很高。所含脂肪全属饱和脂肪酸,故有不必提供必需脂肪酸的效果,维生素中B族较高,含磷量亦高。
  由于能量低,肉鸡饲料不宜使用,幼雏适口性不好,不宜多用,其他鸡料用量应在5%以下,且需注意能量及氨基酸的平衡。仔猪避免使用,肉猪用量以10%以下为宜,且须补充赖氨酸。
(六)芝麻粕
  氨基酸组成中,赖氨酸相当缺乏,蛋氨酸与色氨酸丰富;维生素A、D、E少,B2、烟酸多,Bl随加热状况而变化。矿物质中钙、磷均高,但因植酸含量多,钙、磷、锌之吸收均受到严重抑制。
  即使补足赖氨酸量,芝麻粕用于鸡饲料的效果仍明显劣于大豆粕,其原因即在芝麻粕含有太高的植酸,抑制很多营养的吸收。如平常钙需要量0.8%的鸡饲料,使用芝麻粕时,钙量要提高至1.05%,此外锌的利用率也变低。因此芝麻粕用量太高时有引起脚弱及生长抑制的可能,故鸡饲料中用量宜低,幼雏不用。仔猪尽可能避免使用,对肉猪的效果会明显劣于大豆粕,使用量以1 0%以下为宜,但需补充不足的赖氨酸,采食太多,脂肪组织有软化的倾向。
(七)向日葵粕、脱壳向日葵粕
  赖氨酸为第一限制氨基酸,但含硫氨基酸量高;粗纤维量随壳的比率而不同,脂肪量则随提油方式而不同,能量变化大,但比大豆粕低。维生素B族比大豆粕高、烟酸含量尤其突出,钙磷含量比一般油粕类多。连壳者因能量低,肥育效果差,肉鸡不宜使用,脱壳者可少量用于肉鸡,但因赖氨酸、亮氨酸,蛋氨酸含量低,价值并不高,蛋鸡宜用10%以下,脱壳者可增加用量至20%,使用太高会造成蛋壳的斑点现象。仔猪饲料避免使用,以免影响氨基酸的平衡,肉猪可利用,但连壳者因纤维含量高,用量受限,脱壳者可取代一半的大豆粕,但要补充维生素及赖氨酸,不可当蛋白质唯一来源。尤其要注意,加热过度者效果很差;压榨粕含脂高,采食太多易造成软脂,影响胴体品质。


推荐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