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料工业在给人类社会的生活、生产带来方便的同时,导致大量废旧塑料垃圾的产生。由于其固有的硬度、强度、耐用性及稳定性需求,废弃塑料制品无法自动降解,长期暴露对环境造成严重危害。目前,塑料垃圾的处理方式通常是填埋和焚烧,这种“生产-废弃-处
人类的生产、生活活动中较多的能量以废热形式排放至环境中,其中,在室温附近存在大量温差在几十甚至几度以内的低品位热能。对此类热能进行回收再利用可有效提高能源的综合使用效率,有望广泛应用于通讯电子、医疗健康等领域,成为改变人类未来生活的关键
生态学研究普遍侧重于环境的时空变化对生物的影响。对于生物改变环境,尤其是生物扰动这种不存在直接营养关系的生态学研究关注较少。河口湿地底栖无脊椎动物分布广泛,数量大,其活动对湿地沉积物具有高频率和高强度的扰动。蟹类是滨海潮间带湿地中最重要
近日,中国科学院国家纳米科学中心研究员宫建茹与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宣益民、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张静合作,在原子尺度调节 (Ga1-xZnx)(N1-xOx) 固溶体纳米线能带结构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1月21日,相关研究成果以Ato
色谱, 2021, 39(1): 10-14 DOI: 10.3724/SP.J.1123.2020.07042 微型述评 液相色谱梯度洗脱中的谱带压缩效应 郝卫强*, 刘丽娟, 沈巧银郝卫强《色谱》青年编委 个人简介 博士
蚊子叮咬不仅派发“红包”(红肿),而且传播疟疾、登革热等多种疾病。中国科学院分子植物科学卓越创新中心王四宝研究员领衔的研究团队1月22日在国际顶尖学术期刊《科学》上发表了题为“生物钟基因、光照和环境温度协同调控疟疾媒介按蚊的性信息素合成
记者22日从中国国家航天局探月与航天工程中心获悉,嫦娥四号着陆器和“玉兔二号”月球车分别于1月20日21时10分和14时06分完成第26月昼工作,按地面指令完成设置,进入月夜休眠。截至目前,嫦娥四号着陆器和“玉兔二号”月球车已在月面工作
Z-烯烃是有机分子的基本结构单元,与E-烯烃相比,其热力学不稳定,因此,Z-烯烃的高选择性合成具有挑战性。含有Z-烯烃的手性结构单元广泛存在于天然产物和生物活性分子中,发展其高效精准合成方法具有重要意义(图1A)。近期,中国科学院上海有
近日,发表在《Science Signaling》上的一项研究中,来自加拿大渥太华大学领导的国际研究团队发现,一种特定的阿尔茨海默症治疗方法对雄性小鼠有效,而对雌性小鼠无效。该研究强调了阿尔茨海默症的潜在机制对于某种特定疗法在性别之间存
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游书力团队利用金属铱催化剂的反应特点,从易得的Z-烯丙基酯原料出发,实现了含有Z-烯烃手性化合物的精准合成。该研究揭示了全新的不对称烯丙基取代反应模式,为含有Z-烯烃结构单元的手性分子提供了一个通用的合成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