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公众号

关注公众号

手机扫码查看

手机查看

喜欢作者

打赏方式

微信支付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支付宝支付
×

中国化学会第22届全国色谱会大腕共享色谱分析新技术

2019.4.21

  分析测试百科网讯 2019年4月21日,中国化学会第22届全国色谱学术报告会及仪器展览会在上海光大会展中心国际大酒店盛大召开(相关链接:第22届全国色谱会在沪召开 5位专家获中国色谱贡献奖)。大会开幕式后,南京大学陈洪渊院士、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江桂斌院士、复旦大学张祥民教授、国家纳米科学中心赵宇亮院士、大连理工大学彭孝军院士、深圳大学副校长张学记教授分别带来精彩的大会报告。分析测试百科网作为本次会议的支持媒体,全程跟踪报道。

105659_201904211450481.jpg

中国化学会第22届全国色谱学术报告会及仪器展览会

105659_201904211451004.jpg

南京大学 陈洪渊院士

  南京大学陈洪渊院士带来题为《微纳流控生命分析最新进展:从前沿到应用》的精彩大会报告,涵盖了微纳流控生命分析历史(微纳流控分析基本概念和微纳流控分析起源于色谱微型化),微纳流控生命分析中的“分”(生命分析需要“分而析之”,分离-从宏观向微观发展,微流控平台中的分离思想)等。

  分析化学是发展和应用各种方法、仪器和策略获得有关物质在空间和时间方面组成和性质的一门科学。分析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和结构,确定其在不同状态和演变过程中化学成分、含量和分布及其结构的量测科学,是化学科学的分支学科。

  微纳流控分析的发展,带动色谱、电泳从尺寸结构微型化的发展,其后必推向单分子极限;微流控芯片的进一步拓展,亦必通向分子基团的分离分析。微纳流控自身的发展离不开“分”的概念,以液滴的分布式体系而论,它在高通量、单分子、单细胞生命分析中发挥了关键作用。

105659_201904211451006.jpg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江桂斌院士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江桂斌院士带来题为《大气细颗粒的毒理与健康效应》的精彩大会报告。

  空气质量是近年来最重要的环境问题。2018年全国空气质量持续改善,全国PM2.5浓度同比下降10.4%,优良天数增加了2.6个百分点。2019年细颗粒物(PM2.5)未达标地级及以上城市浓度下降2%。世卫组织发表的资料表明90%的人类癌症与环境有关。室外空气污染导致肿瘤发生。

  中国已建成全方位的大气监测网络,包括城市站点、区域站点、背景站点、酸雨站点、沙尘天气点位等2100余点位构成,另有地方站点2500余个。报告还介绍了1436个国家直管站安装的PM2.5仪器情况,包括生产厂家的安装比例和数量,仪器型号等。

  我国PM2.5组成和危害不同于发达国家,欧洲的PM2.5主要以有机气溶胶为主,而以北京为例其组成包括大气细粒子中硫酸盐、硝酸盐、铵盐和二次有机气溶胶等。研究团队使用单颗粒测定的质谱装置发现雾霾天二噁英和石英晶体显著高于非雾霾天,优化后的GCXGC-TOFMS分析方法实现了超过11900化合物的分离。

105659_201904211451002.jpg

复旦大学 张祥民教授

  复旦大学张祥民教授带来题为《单细胞的蛋白质组高灵敏度色谱质谱分析新技术研究》的精彩报告,介绍了单细胞蛋白组分析的关键技术,单细胞分析系统和组织中单细胞的分析等。

  为进一步提高单细胞蛋白质组分析的灵敏度,张祥民介绍了6种措施:采用超细内径的毛细管色谱柱,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填料及短柱,采用一体化超细电喷雾针头,采用低流量的流动相流速,采用在线快速细胞裂解和酶解技术,采用超小细胞酶解纯化体积。

105659_201904211451003.jpg

国家纳米科学中心 赵宇亮院士

  国家纳米科学中心赵宇亮院士带来题为《纳米生物分析的挑战》的精彩报告,介绍了纳米生物学效应与安全性,定量检测与分析方法,纳米安全性的化学本质、及其应用,纳米生物学效应分析的挑战。

  2018年11月,美国宣布禁止出口中国的高技术清单,其中纳米生物学被列为出口管制名单。纳米科技已经走出实验室,应用到各个行业。2020年世界纳米产品市场规模达3万亿美元,全球纳米产品数量10年增长42倍。

  纳米生物效应与安全性的重要规律:容易穿越生物屏障;容易吸附血液蛋白;容易进入细胞;容易诱发细胞内慢性炎症;靶器官尺寸选择性等。

105659_201904211451001.jpg

大连理工大学 彭孝军院士

  大连理工大学彭孝军院士带来题为《光驱动智能染料:从靶标识别到肿瘤诊疗》的精彩大会报告。

  报告介绍了光驱动智能染料的背景,比例荧光染料分子平台,靶标识别与荧光探针,肿瘤光动治疗用染料等。其关键科学问题即染料激发态释能过程调控,可定量荧光染料平台,靶标识别检测成像,肿瘤光动治疗。

  目前研究工作包括高灵敏智能响应诊疗染料,包括细胞成像功能荧光响应染料,组织识别荧光染料,光/声动治疗等。

105659_201904211451005.jpg

深圳大学副校长 张学记教授

  深圳大学副校长张学记教授带来题为《纳米传感及精准医疗:问题,机遇与挑战》的精彩大会报告,介绍了活体内miRNA原位分析检测,多功能纳米诊疗体系的构建,细胞膜纳米诊疗体系的构建等。

  精准医疗三大要素包括个性化诊断,个性化治疗和健康管理。精准诊断是精准治疗的重要保证。纳米技术是在分子层面构建和调控物质的一门技术,能够创造出具有特殊物理、化学及生物性质的物质,可以改变传统的检测、诊断及治疗的途径,在精准医疗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文章提到的专题
推荐
热点排行
一周推荐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