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公众号

关注公众号

手机扫码查看

手机查看

喜欢作者

打赏方式

微信支付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支付宝支付
×

科学家构建出新型的嵌合病毒 用于疫苗制造和疾病诊断

2019.12.30

  诸如登革热病毒、黄热病病毒、寨卡病毒、西尼罗河病毒和日本脑炎病毒之类的黄病毒对全球健康构成沉重负担。黄病毒可通过蚊子等昆虫传播,可引起人类出血热,并导致全世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科学家们正在寻求开发新的疫苗,以便解决与当前的减毒活疫苗相关的安全和生产问题。

  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等研究机构的研究人员描述了一种新的昆虫特异性黄病毒:Binjari病毒(Binjari virus),并且发现Binjari病毒在它的结构蛋白基因(prME)与前面提及的感染脊椎动物的致病性黄病毒的结构蛋白基因(VIF)的交换上具有显著的耐受性。为此,他们构建出一种嵌合病毒:BinJ/VIF-prME病毒。相关研究结果近期发表在Science Translational Medicine期刊上,论文标题为“A recombinant platform for flavivirus vaccines and diagnostics using chimeras of a new insect-specific virus”。

20191226165053101.png

嵌合病毒颗粒的三维重建图,图片来自Daniel Watterson博士。

  BinJ/VIF-prME病毒不能在脊椎动物细胞中复制,但可在蚊子细胞中可以高效复制。低温电子显微镜和单克隆抗体结合研究表明BinJ/VIF-prME病毒颗粒在结构和免疫学上与它们的亲本VIF相似。在C6/36细胞中进行的试生产表明病毒产量高达109.5细胞感染量/ml,即大约等于7mg/liter。

  BinJ/VIF-prME病毒在诊断(对人类和马血清进行的微球免疫测定和ELISA)和疫苗应用(在IFNAR敲除小鼠模型中免受寨卡病毒攻击)方面显示出实用性。 它们可用于高效地产生疫苗或用于诊断的抗原,克服其他方法面临的安全性问题和制造障碍。因此,它们可能促进并加快急需的黄病毒诊断方法和干预措施的开发。

  由此可见,BinJ/VIF-prME病毒代表了一种通用的、非传染性的(对于脊椎动物细胞而言)、高产量的技术,可用于构建具有较低生物污染的嵌合黄病毒颗粒。


推荐
热点排行
一周推荐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