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公众号

关注公众号

手机扫码查看

手机查看

喜欢作者

打赏方式

微信支付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支付宝支付
×

嗜麦芽窄食芽孢菌感染36例临床分析

2021.5.20

嗜麦芽窄食单孢菌是一种氧化酶阴性,葡萄糖氧化缓慢,有动力、产淡黄色素的非发酵G-杆菌,1960年首次道,1983年归为单孢菌属,1993年改为嗜麦芽窄食单孢菌,广泛存在于自然界,是院内感染的重要病原菌,主要引起呼吸道感染[1],近年来呈上升趋势,且多重耐药十分严重,尤其对碳青酶烯类天然耐药。本文收集了2003年1月~2004年12月间我院诊治的嗜麦芽窄食单孢菌感染病人36例,通过测定对19种抗生素的敏感性及临床诱因的分析,以期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36例嗜麦芽窄食单孢菌感染患者均来自我院2003年1月~2004年12月期间的住院患者,其中男性32例,女性4例,年龄34~86岁,平均72.9岁,其中60岁33例。来自ICU者18例,呼吸内科8例,结核病区4例,肿瘤内科4例,其他2例。

1.2培养鉴定及药敏试验方法标本来自痰液,腹腔引流液32例,尿液4例,19例采用晨起痰标本,13例气管插管/气管切开,腹腔引流患者采用一次性密闭吸痰管留取标本,所有标本均于1h内送检,24h内接种于血平板,巧克力平板,35℃培养24h,纯培养后采用法国生物-梅里埃公司生产的ATB自动分析仪,G-鉴定卡,G-药敏卡作细菌鉴定及药敏试验。

2结果

2.1培养结果36例病例中,2003、2004年分别占10例和26例,同时分离出混合感染其他细菌共16株,来自痰液10例,尿液2例,腹腔引流液6例。其中铜绿假单孢菌8例,缓慢葡萄球菌肺炎克雷伯菌肺炎亚种1例,嗜血杆菌2株,鲍氏不动杆菌1株白色假丝酵母3株。36例嗜麦芽窄食单孢菌的药敏结果见表1。表136例嗜麦芽窄食单孢菌的药敏结果

2.236例嗜麦芽窄食单孢菌感染的临床相关因素分析见表2。表236例嗜麦芽窄食单孢菌感染的临床相关因素分析

2.3治疗及转归根据药敏结果,36例均采用敏感抗生素治疗,疗程7~21d,其中痊愈23例,好转6例,无变化4例,死亡3例,死亡病例中死于感染未控制1例,死于原发基础疾病2例。

3讨论

嗜麦芽窄食单孢菌是窄食芽孢菌属的一种,产金属酶,正常可寄生在呼吸道,胃肠道中。Laning等[2]道:在63株分离的嗜麦窄食单孢菌中有38株是正常寄生菌,63.2%在呼吸道,36.8%寄生在泌尿道,在体内是否致病取决于住院时间长短、是否预先长期使用广谱抗生素及伴随疾病等因素。本研究发现,88.9%的患者入院前接受7~24d的头孢三代、亚胺培南等多种抗生素的治疗;该菌对复方新诺明、环丙沙星、替卡西林/克拉维酸PYO较敏感,分别为80.6%、63.9%、61.1%,其中复方新诺明耐药率最低,与朱丹等[3]道的大致相符,而与一些道[4~6]略有差异,可能与地区和细菌耐药变迁有关。杨立军等[6]研究显示:不同部位细菌对同一种抗生素的敏感性存在不同程度差异,哌拉西林在痰、尿液中敏感性分别为52.4%、85.7%,丁胺卡那霉素为57.1%、85.7%。本文因尿液标本较少未作比较,但在同一患者的不同标本中亦表现出这一特点。差异的主要原因可能是尿液中的抗生素浓度较高。

临床中发现,该菌对β-内酰胺类耐药率较高,其可能的原因有:①嗜麦芽窄食单孢菌外膜渗透性低,许多抗生素不易渗透进;②该菌可产生青霉素酶、头孢菌素酶和含金属酶,后者不仅对β-内酰胺酶抑制剂敏感性差,而且能水解亚胺培南,因此对包括亚胺培南在内的多种β-内酰胺类抗生素天然耐药。同时,该菌对氨基糖甙类耐药率高,可能与该类药物导致细胞壁,脂多糖结构改变有关。此外,有文献道,在采用环丙沙星抗感染时,易诱发菌株突变,使抗感染疗效极差,故当慎用。


推荐
热点排行
一周推荐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