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公众号

关注公众号

手机扫码查看

手机查看

喜欢作者

打赏方式

微信支付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支付宝支付
×

输血安全探讨

2021.5.28

一、何时需要输血?

    如果一次失血起过全血量的15%时,机体的代偿机能将不足以维持血压的正常水平,可引起机体活动障碍,此时就需要输血。

    简单的说,当人体失血400ml以下,可以依靠人体的自身供血功能补充,没有什么危险,称为“安全失血量”。当失血量在600-800ml时被称为“危险失血量”,当失血量在1200ml时被称为“死亡失血量”,随时都可能引起死亡。

    所以在失血量在600ml左右时就应该及时输血,尽快摆脱因失血引起的不良症状,不让自己的生命受到威胁。

二、输血前的医学检验(简称“输血四项”)

    输血前必须查乙肝五项、丙肝抗体、梅毒、艾滋病,很多传染病都是通过血液传播的,如果输血前不检测,万一输血后得了这些病,就无法说清楚是什么原因导致的。

三、怎样配合医生进行输血

1、输血前应由医生根据病情决定输哪种成分血或血制品、输血量

2、患者应该如实告诉医生自己的病史,如以前是否输过血,有什么反应,知道自己是什么血型,Rh阴性还是阳性;

3、有生育史的妇女,如孩子在出生一周内是否发生严重黄疸、贫血,母亲在输血前要做ABO血型以外抗体的检查,以确保母亲安全;

4、切勿想要补身体而要求输血。禁止输“安慰血”、“人情血”。

四、输血风险
 
    由于输血后有一定比例的受血者会发生输血不良反应。不良反应是指在输血过程或输血后,受血者发生的用原先疾病不能解释的、新的症状或体征。它可分类为免疫性反应、非免疫性反应和输血传染病。

    近年来对输血传染病已加强控制,但由于当前科技水平的限制,早期传染病存在病毒感染“窗口期”而难以检出,有极少数受血者会因输血而面临得传染病的危险。

    输血或血液制品都有传播疾病的危险。常见的有:乙型肝炎和丙型肝炎、艾滋病、巨细胞病毒感染、梅毒、疟疾;EB病毒感染、黑热病、回归热、丝虫病和弓形体病等也可通过输血传播。另外,还有因血液被细菌污染的败血症。

    所以医务人员、受血者和家属要有风险意识,可不输血的尽量不输血。输血前,经治医生应详尽告诉病人输血的风险,并请病人家属签订《输血治疗同意书》。

五、你必须知道的窗口期

    窗口期,指的是人体感染艾滋病毒从而使人体产生艾滋病毒抗体一直到抗体浓度能够被检测出来之间的这段时间。 目前最先进的核酸定量检测法(病毒载量),窗口期可以缩短到9-11天。

    考虑到成本、普及性、应用需求等综合因素,中国绝大多数的疾控中心和医院采用的都是酶联检测法和快速试纸检测法,而用这两种方法做艾滋抗体检测,窗口期一般为4周到6周。也就是说人体感染了艾滋病毒之后,要过了4周-6周的时间,人体内的艾滋病毒抗体浓度才能够被酶联检测法或者快速试纸检测法检测出来。

六、输血不当所造成的不良反应

    输血不当有可能发生不良反应和并发症,甚至有致命的危险。主要的反应和并发症有:

1、因白细胞和血小板抗原(HLA,又称移植抗原)不合而发生的发热或过敏反应

2、血型不合的溶血反应;

3、污染血引起的严重反应;

4、输血量太大或过速以致心脏负荷过重而发生的急性心力衰竭;

5、大量输血引起的枸橼酸盐中毒、出血倾向及高血钾症;

6、传染性疾病特别是病毒性肝炎、艾滋病(AIDS,获得性免疫缺乏综合征)、疟疾、梅毒等;

7、长期输血后发生的含铁血黄素沉着症和继发性血色病;

8、空气栓塞等。

    由此可见,输血并非是没有危险的。在作出输血的决定之前须慎重考虑有无明确的适应证,权衡其利弊。如果认为确需输血,在技术上要重视,并防范可能发生的危险。

七、成分输血能提高输血安全性

    成份输血就是根据病情需要,有选择地提取血液中的某种成分输给病人。输成分血有以下好处:

1.制品浓度与纯度高,疗效好;
2.一血多用,节省血源;
3.可最大限度地降低输血不良反应及疾病的传播。


推荐
热点排行
一周推荐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