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公众号

关注公众号

手机扫码查看

手机查看

喜欢作者

打赏方式

微信支付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支付宝支付
×

血栓与止血相关知识(二)

2021.6.12

    4.血管壁检验
    (1)血管性血友病因子抗原(vWF:Ag)检查
    参考值:79%~117%
    临床意义:
    减低:见于血管性血友病。
    增高:见子高凝状态和血栓性疾病,如心肌梗死、心绞痛、高血压病、肺原性心脏病、脑血管病变、糖尿病、妊高征、肾小球疾病、肾病综合征、尿毒症、肝硬化、恶性肿瘤、DIC、大手术后等。
    (2)阿司匹林耐量试验(ATT)
    参考值:服药后2h、4h出血时间较服药前延长2min以上者为阳性。服药后2h、4h出血时间均比服药前延长不到2min,或2h延长虽超过2min,而4h延长不到2min者均为本试验阴性。
    临床意义:本试验有助于轻型血小板病和血管性血友病的诊断,其他同BT检查,但较BT敏感。
    建议:如有异常可检测血小板计数、凝血常规等。
    5.内皮细胞的检查
    (1)6-酮-前列腺素F12(6-K-PGF12)测定
    参考值:(17.9±7.2)ng/L(ELISA法);(22.9土6.3)ng/L(放射免疫法)
    临床意义:减少见于血栓性疾病,如心肌梗死、心绞痛、脑血管病变、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肾小球病变、肿瘤转移、周围血管血栓形成和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
    (2)去甲基-6-酮-前列腺素F12(DN-6-K-PGF12)测定
    参考值:(26.5±7.8)ng/L(ELISA法)
    临床意义:在冠心病、心肌梗死、糖尿病、各种有外周血管血栓形成倾向的疾病时,早期可能增高,晚期往往降低。
    (3)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
    参考值:(571±168)ng/L
    临床意义:该指标与炎症、免疫反应、血管损伤、动脉粥样硬化及血栓形成有关。
    (4)血浆内皮素(ET)
    参考值:1~5ng/L
    临床意义:
    增高:可见于心肌梗死、心绞痛、原发性高血压、高脂血症、缺血性脑中风、肾功能衰竭、肺动脉高压、原发性醛固酮增高症、支气管哮喘、休克等。
    建议
    (1)如结果异常,说明内皮细胞功能异常或有损伤,可根据临床症状做血凝常规等相关检查。
    6.血小板检验
    (1)血小板黏附试验(PAdT)
    参考值:男性:28.9%~40.9%
    女性:34.2%~44.6%
    临床意义:
    减低:血管性血友病、巨大血小板综合征、爱-唐综合征、血小板无力症、骨髓增壬异常综合征(MDS)、急性白血病、低(无)纤维蛋白原血症、肝硬化、尿毒症、使用血小板抑制剂后等。
    增高:见于高凝状态和血栓性疾病,如心肌梗死、心绞痛、脑血管疾病、肺栓塞、糖尿病、深静脉血栓、妊高征、肾炎及肾病综合征等。
    (2)血小板聚集试验(PAgT)
    参考值:70%±17%(11.2umol/LADP),65%±20%(5.4umol/L肾上腺素),69%±13%(20mg/L花生四烯酸),60%±13%(20mg/L胶原),67%±9%(1.5g/L瑞斯托酶素)
    临床意义:
    减低:见于血小板无力症、巨大血小板综合征、贮存池病、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急性白血病、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肝硬化、尿毒症、维生素B12综合征。
    增高:可见于高凝状态和血栓性疾病,如心肌梗死、心绞痛、糖尿病、脑血管疾病、深静脉血栓形成、妊高征、高脂血症、抗原~抗体复合物反应、人工瓣膜移植术、口服避孕药、吸烟。
    (3)血小板第三因子有效性测定(PF3aT)
    参考值:复钙时间I组较Ⅱ组延长低于5s,超过5s时PF3有效性减低。
    临床意义:PF3活性减低见于PF3缺陷症、血小板无力症、巨大血小板综合征、肝硬化、尿毒症、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异常蛋白血症、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系统性红斑狼疮、急性白血病、服用抗血小板药物等。
    (4)血块收缩时间(CRT)
    参考值:1/2~2h开始收缩,24h完全收缩。
    临床意义:
    收缩不良或不收缩:可见于血小板无力症、血小板减少症、凝血因子的严重缺乏、红细胞增多症、纤维蛋白原减少症等。
    收缩过度:可见于严重贫血、因子Ⅷ缺乏症等。
    (5)5-羟色胺(5-HT)
    参考值:血清:0.22~20.6滋mol/L
    (39~36滋g/L)
    临床意义:
    增高:见于血小板增多症,某些肿瘤如甲状腺髓样癌、嗜铬细胞癌、胰岛细胞瘤、使用某些药物如利血平、单胺氧化酶等。
    下降:见于各种贮存池病和某些花生四烯酸代谢障碍性疾病。
    (6)血小板表面相关抗体和相关补体检测
    英文缩写:PAIgG、PAIgM、PAIgA、PAC3
    参考值:PAIgG:0~78.8ng/107pLPAIgM:0~7ng/l07PL
    PAIgA:0~2.0ng/107pL
    PAC3:0~129ng/l07PL
    临床意义:增高见于ITP、同种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药物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恶性淋巴瘤、慢性活动性肝炎、系统性红斑狼疮、慢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多发性骨髓瘤、E综合征、良性单株丙种球蛋白血症等。ITP治疗后下降,复发后又升高。
    (7)β-血小板球蛋白(p-TG)和血小板第4因子(PF4)
    参考值:β-TG(16.4±9.8)pg/L,PF4(3.2±2.3)pg/L(ELISA法)
    β-TG(25.3±3.0)gg/L,PF4(3.2±0.8)pg/L(放免法)
    临床意义:
    增高:见于血栓前状态和(或)血栓性疾病,如心肌梗死、脑血管病变、尿毒症、妊高征、糖尿病、肾病综合征、弥散性血管内凝血、深静脉血栓形成等。
    减低:见于先天性或获得性贮存池病。
    (8)血小板颗粒膜糖蛋白-140(GMP-140)
    参考值:血浆GMP-140:9.4~20.8ng/ml
    血小板GMP-140:(9000±1100)/血小板
    临床意义:增高可见于心肌梗死、脑血栓等血栓性疾病、代谢性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等。
    (9)血栓烷B2(TXB2)
    参考值:ELISA法:(76.3±48.1)ng/L
    放射免疫法:男性为(132±55)ng/L,女性为(116±30)ng/L
    临床意义:
    增高:见于血栓前状态和血栓性疾病,如糖尿病、脑动脉硬化、动脉粥样硬化、心肌梗死、脑血栓形成等。
    减低:见于服用环氧烷TX合成酶等药物,如阿司匹林、眯挫及其衍生物。
    建议:如有异常,可检测血小板计数、血凝常规等,并结合临床,以确定进一步的检查。
    7.凝血因子检验
    (1)内源性凝血因子
    ①简易凝血活酶生成试验及其纠正试验(S-TGT)
    参考值:S-TGT:10~14s,大于15s为异常
    临床意义:
    缺乏因子VIII见于血友病甲、血管性血友病、DIC等。
    缺乏因子IX见于血友病乙、肝脏疾病、维生素K缺乏症、口服抗凝剂、DIC等。
    缺乏因子Ⅺ见于因子XI缺乏症、肛脏疾病、DIC等。
    血液中有抗凝物质见于抗因子VII鄄I/IX抗体等。
    建议:
    可结合临床,选择肝功能、DIC筛选试验等排除其他疾病,以便确诊血友病。

推荐
热点排行
一周推荐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