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公众号

关注公众号

手机扫码查看

手机查看

喜欢作者

打赏方式

微信支付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支付宝支付
×

“火眼”实验室:冬奥守护者

2022.2.15

banquan10.jpeg

图为张家口赛区的火眼实验室。本报记者 叶源昊 摄

  今年春节,李斌在实验室度过。

  这位来自河北省张家口市沙岭子医院的年轻医生,自去年年底进驻崇礼冬奥核心区以来,每天往返于实验室与驻地之间,过着两点一线的生活。

  实验室名为“火眼”,主体部分由4个气膜舱组成,承担着核心区内全部样本的核酸检测任务,每日最大检测通量为5万管。

  “也就是说,每天可做5万人次的单人单管检测。”李斌身着单衣走出气膜舱,N95口罩的勒痕清晰挂在脸上。

  据李斌介绍,实验室工作人员均抽调自张家口各大医院,大家进驻后的首个任务,是为冬季两项国际训练周的测试人员及环境样本提供检测,从早上6时到晚上11时不间断接收样本,日均2000份左右。由于每天最后一批环境样本需要在夜间采集,他们结束工作已是凌晨两点以后。

  前期工作虽然辛苦,赛时任务更为艰巨。

  按照北京冬奥会统一闭环管理的要求,环内将每日进行核酸检测。其中,张家口赛区在冬奥村、签约酒店等场所设置采样点位147个。这些点位采集的核酸样本每天源源不断地送至“火眼”检测。

  “现在,实验室保持24小时不间断运转,以最快的速度、最精准的技术做好服务保障。”张家口市卫健委医政医管科科长单晓飞告诉记者,实验室共配备工作人员312名,分管理组、转运组、设备组、检验组等不同小组,50人一个班次、每天4个班次维持运转,“样本进入实验室后,最快4个小时就能反馈结果。”

  按照分工,李斌主要负责试剂体系配置和扩增,每次进舱都要待上好几个小时。对他而言,这样的工作节奏和强度并不陌生。

  “在医院的时候,标本量大也好,小也好,基本上也是在实验室待上四五个小时,可以说是习惯了。”李斌坦言,得知自己有幸服务保障冬奥,内心很是欣喜,但想得更多的还是责任问题,“毕竟核酸检测是高风险工作,一旦出现污染,整个赛区的安全都会受到影响。所以,要尽力保护好自己,保护好实验室,违规操作绝不能有,必须始终保持一颗敬畏的心,确保检测安全、准确。”

  在同事、同学、朋友里面,李斌是离冬奥距离最近的人。然而,身在一线的他,不仅看不了现场比赛,连电视转播可能都无暇顾及。从某种意义上讲,他又是离冬奥最“远”的人。


推荐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