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公众号

关注公众号

手机扫码查看

手机查看

喜欢作者

打赏方式

微信支付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支付宝支付
×

您喝的水安全吗?记者来打探 扛一箱仪器到郊区采样

2017.7.19

  夏季温度再高,作为市水、气、声监测的第一道环节的执行者——市环保局环境监测人员,依旧要奋斗在监测一线,进行取样分析。昨天一早,记者跟随他们来到我市地表水实地采样的各点位,进行取水采样。

   扛着一箱仪器,去取水点采样

   上午9点20分,记者跟随市环保局环境监测中心站监测人员梁学法和岳陵玉,从市环保局出发,来到第一站取水点,李典镇反坎河的郑西桥。“今天我们要进行地表水实地采样。”岳陵玉告诉记者。

   到达李典镇已经是上午10点多,从车上下来后,明显就感觉到脚底升起一股股热气。而站在桥上往桥下看去,取水采样点就在眼前。随后,记者和两位监测站工作人员,从车上扛下一箱装有采水器和无数个大小采样玻璃瓶的仪器,往桥下走去。

   “这个取水点河面上有漂浮物,需要用树枝将它们都搅到一边去。”梁学法一边说着,一边从村头路边上拿起一根树枝,将漂浮物都拨开。“如果不拨开漂浮物,那么会对我们取样的结果造成影响。”

   记者随后来到取水点处,桥两边没有围栏,桥墩处仅仅能容纳一两个人站着,烈日下,记者和梁、岳二人,一边拨开漂浮物,一边试着将容器放入水中。还没开始采样,记者就已经浑身汗直冒。

   采样完毕,衣服都贴在了身上

   拿起一个直立式采水器,梁学法先将容器取了一罐水后,荡洗干净。记者注意到,采水器是一个圆形玻璃罐,上方用一根标有刻度的绳索绑定,下端连接一条塑料管。采水器从水中采集水样后,通过塑料管,将水样输送至各种小型玻璃瓶内。

   “垂直放下去,放入之后等待全部装满后,拉上来。”记者随后弯腰放绳,梁学法在一边指导。很快,记者将装满水的容器拉上,由于非常吃力,梁学法在一边帮忙。“基本都是我们男同志拉采样器,确实太重了。”好不容易将取样水从河里拉上来,记者的手上早已被拉出了几道红印。

   到了岸上,岳陵玉将采样玻璃瓶和标签一个个准备好。“将这个小阀门打开,对着采样玻璃瓶往里倒,一共有6个瓶子,每2个算1个平行样,主要监测总磷、氨氮和高锰酸盐指数。”岳陵玉向记者演示了一番后,记者便正式开始将容器中的样品往玻璃瓶里倒入。

   大约过了5分钟,记者已经将6个瓶子都采样完毕。头顶烈日,身后的衣服早已贴在了身上,而站起来的时候,还能感觉到一阵眩晕感。“不同的玻璃瓶代表不同的分析项目,剩余的水样还将装入塑料瓶内备用。”岳陵玉继续介绍。

   记者注意到,采集水样后,监测员现场填写标签并粘贴在采样玻璃瓶上,填写的内容有样品名称、样品编号、分析项目等,同时还需填写采样原始记录表,详细记录采样时间、采样点名称、天气、水颜色、水气味等,填写记录表需至少两名监测员在场并签名,以确保样品的真实性。

   不论白天黑夜,都要出门监测

   一阵忙碌后,时间已经到了10点半。梁学法和岳陵玉两人,脸已经晒得通红,汗水直接往下滴。“晒得头皮发麻,穿着长袖宁愿热点也好过晒伤。”岳陵玉是一位“90后”,这正是女孩子爱漂亮的年纪,她却不论严寒酷暑,都坚持在一线采样。“夏天高温外出监测,头晕眼花已经是常事了。”岳陵玉笑言,“但还好,坚持一下回去休息好了,也就没关系了。”

   20多分钟,仅仅是一个取水口的采样过程。而昨天一天,梁学法和岳陵玉,需要奔跑在全市5个不同的地方,进行地表水的实地采样。“平时9点出门,根据任务情况而定,今天任务较重,可能需要一整天的时间。”

   记者了解到,这段时间高温酷暑,烈日“辣火”,不少监测站一线工作人员都冒着酷暑工作。监测中心站的老员工赵本柱,按照监测要求,进行企业排放情况的监测。“根据要求,需要不同时段监测,40米高的锅炉,一天爬3次,每次监测要呆上一两个小时。”赵本柱说道,“下来的时候眼前发黑头发晕。”

   据悉,除了白天烈日暴晒出门监测,晚上热浪习习,工作人员还要出门夜查噪声。“6点出门,到11点才能回来,第二天一大早正常上班,周末也没有休息。”一些工作人员都坦言,“这就是工作,采样做好了,很多大数据才有保障。”

   据悉,目前市环境监测中心站现场监测人员,担负着全市环境质量例行监测、污染源监督监测、各类委托监测以及验收监测全过程等监测任务。

   市环境监测中心站站长刘党生告诉记者,环境质量报告编写后将上报给市环保局,由市环保局负责对外发布,监测数据还要上报省环保厅环境监测中心备案。此外,市民可以通过扬州环保局官网,查询饮用水源地水质月报,江河水质量周报、月报、年报等相关信息。


推荐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