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公众号

关注公众号

手机扫码查看

手机查看

喜欢作者

打赏方式

微信支付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支付宝支付
×

红外光学望远镜列入国家“十三五”大科学装置

2020.6.01

  “现代天文研究最重要的成果,绝大部分依托重大天文观测装置,这种大科学、大规模、大协作、大统筹的科研组织形式,保障了现代天文研究综合性、系统性和集成性和全新创业链活动。”中国科学院院士、中科院紫金山天文台台长常进说,现代天文观测对极微弱信号、极高空间、极精确空间导航定位、极精密的电子、超级计算等方面的需求,使得天文学成为高精尖技术的创新源头之一,也是“卡脖子”关键技术的最前线。面向国家的重大战略需求,面向天文领域的重大专项问题,应整合空间天文研究资源,进行空间科学的整体规划和顶层设计,构建科学目标、技术攻关、大科学装置、产业孵化的完整创新链。

1.jpg

  “南京在空间天文研究和技术应用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常进说,南京有中国首座现代天文台——中科院紫金山天文台、中国天文教育的排头兵——南京大学天文与空间科学学院、中国唯一的天文仪器研制和技术发展基地——中科院南京天文光学技术研究所,以及中科院南京天文仪器有限公司,并已经初步建成具有国际先进、国内领先的,以前沿科学为核心的空间天文探测研究基地。

  这四家研究机构目前还承担了我国首个太阳卫星——“先进天基太阳天文台”、空间H-α太阳望远镜,以及我国空间站上面的一个最大的设施——LAMOST光学望远镜后部的两个重点模块的研制,所以南京具有完善的科学研究、技术研发和人才培养体系。

  常进介绍,目前,由南京这些天文研究机构、科学家提出的12米红外光学望远镜已经被列入国家“十三五”大科学装置,希望其在前沿科学领域获得革命性的发现,打造南京世界级的科学名片。

  而面对国家新一轮科技创新布局和长三角高质量一体化发展的重大战略机遇,上述四家单位还联合提出建设空间天文科学与技术研究中心。常进介绍,该中心将面向空间天文科学前沿,提出旗舰型的天文大科学装置的思想,特别是掌握一批关键核心技术,组建空天探测与运控实验装置,开展先进材料和核心探测技术载荷的研发测试,建设光学材料分析、加工与检测平台,以及统一高效的空间天文运行中心和天文科学大数据中心,打造新一代自主天文科学数据共享应用生态链,努力建成国内领先、国际一流的国家空间天文大科学设施,弥补南京地区缺乏大科学装置的短板。


推荐
热点排行
一周推荐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