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公众号

关注公众号

手机扫码查看

手机查看

喜欢作者

打赏方式

微信支付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支付宝支付
×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的日常维护、特征、原理及应用

2020.7.27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的日常维护

世界上第一台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于1940年由美国的Beckman公司研制成功,于1945年正式推出商品仪器。当时的仪器很简单,自动化程度很低,但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它的发展非常快。目前,已是世界上使用最多、覆盖面最广的一种分析仪器,已在生命科学、材料科学、环境科学、农业科学、计量科学、食品科学、地质科学、石油科学、医疗卫生、钢铁冶金、化学化工等各个领域的科研、生产、教学等工作中得到了非常广泛的应用。它可做定量分析、纯度分析、结构分析和定性分析,在制药、食品行业中的产品质量控制、各级药检系统的产品质量检查中更是必备的分析仪器。在"农、轻、重、海、陆、空、吃、穿、用"各个领域的各个行业中,已是无所不在、无所不有的分析仪器。

分析仪器工作者要懂得仪器的日常维护和对主要技术指标的简易测试方法,自己经常对仪器进行维护和测试,以保证仪器工作在最佳状态。}


一、温度和湿度是影响仪器性能的重要因素。他们可以引起机械部件的锈蚀,使金属镜面的光洁度下降,引起仪器机械部分的误差或性能下降;造成光学部件如光栅、反射镜、聚焦镜等的铝膜锈蚀,产生光能不足、杂散光、噪声等,甚至仪器停止工作,从而影响仪器寿命。维护保养时应定期加以校正。应具备四季恒湿的仪器室,配置恒温设备,特别是地处南方地区的实验室。


二、环境中的尘埃和腐蚀性气体亦可以影响机械系统的灵活性、降低各种限位开关、按键、光电偶合器的可靠性,也是造成必须学部件铝膜锈蚀的原因之一。因此必须定期清洁,保障环境和仪器室内卫生条件,防尘。


三、仪器使用一定周期后,内部会积累一定量的尘埃,最好由维修工程师或在工程师指导下定期开启仪器外罩对内部进行除尘工作,同时将各发热元件的散热器重新紧固,对光学盒的密封窗口进行清洁,必要时对光路进行校准,对机械部分进行清洁和必要的润滑,最后,恢复原状,再进行一些必要的检测、调校与记录。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的特征、原理及应用

摘 要 本文介绍了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的特征、原理及应用,并 列举多项实例说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在各个领域中的应用。

关键词 有机分析 吸收光谱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

1.概述
人们在实践中早已总结出不同颜色的物质具有不同的物理和化学性质。

根据物质的这些特性可对它进行有效的分析和判别。由于颜色本就惹人注意,根据物质的颜色深浅程度来对物质的含量进行估计,可追溯到古代及中世纪。1852年,比尔(Beer)参考了布给尔(Bouguer)1729年和朗伯(Lambert)在1760年所发表的文章,提出了分光光度的基本定律,即液层厚度相等时,颜色的强度与呈色溶液的浓度成比例,从而奠定了分光光度法的理论基础,这就是著名的比尔朗伯定律。1854年,杜包斯克(Duboscq)和奈斯勒(Nessler)等人将此理论应用于定量分析化学领域,并且设计了第一台比色计。到1918年,美国国家标准局制成了第一台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此后,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经不断改进,又出现自动记录、自动打印、数字显示、微机控制等各种类型的仪器,使光度法的灵敏度和准确度也不断
提高,其应用范围也不断扩大。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从问世以来,在应用方面有了很大的发展,尤其是在相关学科发展的基础上,促使分光光度计仪器的不断创新,功能更加齐全,使得光度法的应用更拓宽了范围。


2 应用
2.1 检定物质

根据吸收光谱图上的一些特征吸收,特别是最大吸收波长雖ax和摩尔吸收系数是检定物质的常用物理参数。这在药物分析上就有着很广泛的应用。在国内外的药典中,已将众多的药物紫外吸收光谱的最大吸收波长和吸收系数载入其中,为药物分析提供了很好的手段。

2.2 与标准物及标准图谱对照

将分析样品和标准样品以相同浓度配制在同一溶剂中,在同一条件下分别测定紫外可见吸收光谱。若两者是同一物质,则两者的光谱图应完全一致。如果没有标样,也可以和现成的标
准谱图对照进行比较。这种方法要求仪器准确,精密度高,且测定条件要相同。
2.3 比较最大吸收波长吸收系数的一致性
2.4 纯度检验
2.5 推测化合物的分子结构
2.6 氢键强度的测定
实验证明,不同的极性溶剂产生氢键的强度也不同,这可以利用紫外光谱来判断化合物在不 同溶剂中氢键强度,以确定选择哪一种溶剂 。
2.7 络合物组成及稳定常数的测定
2.8 反应动力学研究
2.9 在有机分析中的应用
有机分析是一门研究有机化合物的分离、鉴别及组成结构测定的科学,它是在有机化学和分析化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综合性学科。在国民经济的许多领域都用有机分析!

结语
所述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具有仪器价格低廉适用性广泛,尤其是采用微机控制以来,该技术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近年来我国仪器制造厂可以生产出与
国外等同水平的紫外分光光度计,成为分析者的最佳选择。

参考文献
[1] 编委会 水和废水监测分析方法指南(上册) 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1990
[2] 朱良漪 分析仪器手册 北京工业出版社1997
[3] 陈耀祖 有机分要 高等教育出版社北京1981

推荐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