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公众号

关注公众号

手机扫码查看

手机查看

喜欢作者

打赏方式

微信支付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支付宝支付
×

常见的土壤结构分为哪几种类型?

2021.1.07

1.名词解释

土壤类型:土壤可以分为砂质土、黏质土、壤土三种类型。中国的主要土壤类型有15种,分别为砖红壤、赤红壤、红壤和黄壤、黄棕壤、棕壤、暗棕壤、寒棕壤(漂灰土)、褐土、黑钙土、栗钙土、棕钙土、黑垆土、荒漠土、高山草甸土、高山漠土。

 

土壤质地:土壤质地是土壤物理性质之一。指土壤中不同大小直径的矿物颗粒的组合状况。土壤质地与土壤通气、保肥、保水状况及耕作的难易有密切关系;土壤质地状况是拟定土壤利用、管理和改良措施的重要依据。肥沃的土壤不仅要求耕层的质地良好,还要求有良好的质地剖面。虽然土壤质地主要决定于成土母质类型,有相对的稳定性,但耕作层的质地仍可通过耕作、施肥等活动进行调节。

 

2. 青藏高原的典型土壤是草甸土。

青藏高原土壤类型有:高山草甸土、亚高山草甸土、高山草原土、山地草甸土、亚高山草原土、草甸土。

 

3. 草甸土主要分布在青藏高原东部和东南部,在阿尔泰山、准噶尔盆地以西山地和天山山脉。 气候温凉而较湿润,年平均气温在-2~1℃左右,年降水量400毫米左右。高山草甸植被。 剖面由草皮层、腐殖质层、过渡层和母质层组成。土层薄,土壤冻结期长,通气不良,土壤呈中性反应。

 

4.其它相关资料:

       青藏高原近代的强烈隆升,地理环境的急剧变化,使高原的土壤具有不同于一般低海拔地区土壤的特点。这里土壤的发育历史年轻,具有明显的土壤立体分布,而且地区之间的差异也很显著,影响土壤的农业利用和改良。

 

一、土壤年轻的表现

 

  由于高原近代的自然条件变得愈来愈严酷,土壤发育的速度减缓,现代 土壤形成的历史也比较短暂。正因为这样,年轻的青藏高原土壤,特别是高山土壤,大都表现出厚度不大、层次简单的特点。

 

   高原边缘的森林土壤相对来说是发育得比较好的,厚度一般在 50—90 厘米,超过 100 厘米的也比较少见。至于高山土壤,厚度仅 30 厘米左右,这种土壤剖面的分化比较差。以高山草甸土为例,它的表层是大量草根交错盘 结、相互交织而成

的草皮层。这种草皮层的形成与年内气温低、生物作用比较微弱有关。草皮层直接与母质相连接,有的虽然有过渡层次,但发育还是很原始的。

 

       土壤质地粗疏、砾石含量很高。大体上砾石含量超过 30%的土壤要占三分之二,个别土壤所含石砾竟可超过 50%。砾石含量低于 5%的基本无砾石土壤仅有十分之一。除了砾石以外,土壤中大量的是砂,一般含量达 40—50%。倘若用手去捏碎

土块,就会感到特别粗糙、砂粒很多,即使有足够的水分也无法搓成细条,这就叫做土壤粗骨性强。这种土壤在农业利用上有很多困难,由于细土物质少,土壤养分含量比较低,若是农田,庄稼长势不好; 若是牧场,草被稀疏,放牧效益差,这种土壤还十分容易引起沙化。

 

       前面已经说明,由于高原地质历史的变迁,自然环境的变化,土壤发育的速度减缓,甚至中断。那么过去已经发育得比较好的土壤到哪里去了呢? 显然,经过了漫长的地质时期,其中很大一部分可能在不断的风化过程中被种种外来的力量,如

风、流水等搬运到很远的地方去了。那么是否就一点踪迹也找不到了呢?不是的。近些年,我国科学工作者在青藏高原就发现了某些地区的土壤剖面中有过去时期发育的土壤层次,它们的性状与剖面其他层 次之间有很明显的差别,也不连续。这种

埋藏在现代土壤下面的土层叫古土壤层或埋藏层,具有古土壤层的现象称为土壤发生的多元性。青藏高原上已发现的古土壤层大多是在土壤水分条件较好、生物作用较强的情况下形成 的,与高原寒冷、干旱的现代自然条件不相称。例如,在高原湿

润的时期, 沼泽土的分布比较广泛,由于现代环境条件急剧变化,沼泽土已不存在了, 但古沼泽土层被埋在现代土层以下。

      这些古沼泽土壤仍然保留着现代沼泽土 所常见的一些性状,如同心圆状锈斑和较多的锈点等常年潴水情况下的产物。

 

二、土壤的立体分布

  青藏高原地域广大、地形复杂,导致高原气候明显的空间分异,并进一 步引起植被和土壤类型的变化和区域差异。随着高原各地的地势起伏变化, 土壤的垂直分布规律明显,形成类型多样的土壤立体分布型式。

 

       一般地说,山体愈高、相对高差愈大,其垂直带也就愈完整。如青藏高原东缘的贡嘎山,其东坡海拔 1300 米以下的河谷至山巅,依次为黄红壤、 山地黄棕壤、山地棕壤、山地暗棕壤、亚高山漂灰土、亚高山草甸土、高山草甸土、高山寒漠

土,而直抵雪线。而昆仑山南麓山体虽高大,但相对高差较小,因此,在这里只能见到由高山荒漠草原土起,向上只有高山寒漠土, 垂直带要简单得多。

 

  山地坡向对土壤垂直带有明显的影响,处于不同湿润状况分界地区的山 体,其坡向影响尤为突出。以屏障作用显著的中喜马拉雅山脉为例,南北两坡水分状况不同,南坡湿润,北坡属半干旱,除去相对高度不同而引起的土壤垂直带的繁简差别

外,在同一海拔高度上,南坡是亚高山灌丛草甸土,北坡则是高山草原土。就小范围的阴阳坡而言,在祁连山山地就有明显的差异如山地阳坡为栗钙土,阴坡则为灰褐土,而且灰褐土的分布下限也明显降低。 各种各样的土壤垂直带,按照土壤形成

和分布特点,可以归纳为两大类型,即大陆性垂直结构类型和海洋性垂直结构类型。 海洋性垂直结构类型主要分布在高原的东南和南部边缘。土壤垂直结构的特点是:森林土壤类型发达,分布界线很高,垂直结构中完全没有出现草原土壤。自下而上依次分布着红壤、山地黄壤、山地黄棕壤、山地漂灰土、山地酸性棕壤、亚高山灌丛草甸土与高山草甸土,直至寒漠土与 冰雪。以高原东缘二郎山为例,海拔 1700 米以下为山地黄壤,海拔 1700—2100 米一带的谷坡为山地黄棕壤,2100—

3700 米为山地棕壤,3700—3900 米为山地泥炭质暗棕壤,二郎山顶 3900 米为亚高山灌丛草甸土及高山草甸土。

 

       大陆性垂直结构类型分布在高原内部,土壤垂直结构中高山草原及山地,草原土壤分布广泛,森林土壤仅在边缘山地阴坡呈小片分布,高原腹地根本没有森林土壤存在。例如昆仑山中段北翼就是典型的大陆性垂直结构类型, 它以山地棕漠土为

主,垂直结构简单。

 

       当然,由于种种原因,在不同的地区之间上述土壤垂直带出现的海拔高度会略有参差,而且还会有彼此交错分布的情况,但同一类型垂直结构的分布规律却大体上是相似的。

 

三、土壤的地区差别

 

       青藏高原的土壤,除了垂直结构类型各地不同而外,还具有明显的水平变化。这种水平分异和垂直变化往往相互交织在一起,使各地的土壤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土壤利用途径也不同。整个高原可以分成9个不同的土壤地区。

 

  (1)青东河谷盆地土壤地区:包括湟水—黄河谷地和青海湖盆地。湟黄 谷地平川地主要是灌淤土,河谷低阶地和黄土丘陵为灰钙土。这里是高原重 要农业区,耕作历史悠久,土壤的熟化程度较高。土壤合理利用上的一个重要问题是大面积旱

作,因干旱缺水,产量低而不稳。因此,发展灌溉是重要措施,同时要防止次生盐渍化的发生。青海湖盆地及其以南地区的土壤以栗钙土和暗栗钙土为主,部分山地有黑钙土、 灰褐土和高山草甸土,河谷滩地是灰钙土,灌淤土和草甸土等。这是农

牧交错地区,但以牧业利用为主。

 

  (2)祁连山东部土壤地区:本区有相当宽广的山地栗钙土,分布幅度由 海拔 2400—3200 米,还发育有黑钙土与灰褐土。亚高山草原土与高山草甸土分布面积较大。本地区放牧相当集中,草质已有退化现象,应合理经营加以改良;森林带

中云杉林采伐破坏较严重,多幼林、林相稀疏,须注意抚育更新。

 

  (3)柴达木盆地土壤地区:盆地东部以棕钙土为主,西部则为灰棕漠土 和盐土。盆地中部土壤由山麓洪积扇到盆地中心分布很有规律,其顺序为: 灰棕漠土—风沙土—盐土或沼泽土—沼泽土、盐泥。柴达木盆地中耕地面积 有限,土壤的合理利用首先要解决灌溉水源,否则不仅农业,甚至牧业的利 用价值都不大。对于盐土、草甸土和沼泽土须进行排水洗盐改良,只可少量 开垦,大部分宜留作放牧地。

 

  (4)川西藏东土壤地区:本区土壤类型较多,土壤的垂直分布也很复杂, 自低处到高处可分成 5—6 个垂直分带。土壤垂直带一般是从山地褐土和山地 棕壤开始的,它们在整个垂直带中占优势,但其他土壤类型所占比例也相当大。这里土壤类型较多,为农林牧业的发展提供了条件。但有些地区山高谷深、陡度较大,水土流失问题应引起足够的注意。

 

       (5)青南藏东北土壤地区:主要分布有亚高山灌丛草甸土、亚高山草甸土和高山草甸土。这里没有山地森林土壤分布,土壤垂直带也比较简单,例如西藏那曲一带海拔 4300—5200 米为高山草甸土,5200 米以上为寒 漠土。本区是青藏高原的主要牧业区。

       

       (6)藏南高原土壤地区:本区不仅缺乏各类山地森林土壤,而且高山草甸土的分布也不广泛,主要是山地灌丛草原土,这是高原半干旱气候条件下 的一种草原型土壤。农牧并举、因地制宜、有所侧重是这里土壤利用的基本特点和方向。

 

      (7)羌塘高原土壤地区:主要分布着发育较原始的高山草原土。本区农业发展前途不大,历来是纯牧区。区内不少地方土壤质地粗疏而含砾石多, 虽然其上草质尚可,但水源短缺而难利用。

 

     (8)藏西北土壤地区:宽谷盆地有亚高山荒漠土,昆仑山区高原面上广布着高山漠土,周围山地为高山荒漠草原土及寒漠土。昆仑山北翼则以山地棕漠土和山地棕钙土占优势。本区仅西南部 谷地有少量农作,大部分地区为牧区,还有条件恶劣难以利用的草场。

 

     (9)喜马拉雅南侧土壤地区:具有多种山地森林土壤类型,在雅鲁藏布 江下游谷地,海拔较低,是砖红壤和红壤分布区,向上依次分布 7—8 种土壤。 本区土壤主要用于林业,受地形的限制,垦殖面积很小,亦易引起水土流失。

 

四、广布的高山土壤

 

       高山土壤是指森林郁闭线以上或无林高山带的土壤,主要包括寒漠土、 高山草甸土、高山草原土和高山漠土等。其中高山草甸土是半湿润草甸类型 的土壤,高山草原土是半干旱草原类型的土壤,高山漠土是干旱及半干旱荒漠类型的土壤,寒漠

土则是一种原始石质类型的土壤。高山土壤在整个青藏高原的分布极为广泛。 寒漠土是脱离冰期 晚、成土年龄 年轻的一种土壤,主要分布在海拔5000 多米以上的高山 上部。这些地方终年严寒而风大,仅能生长一些地衣和特殊的高寒座垫植物,生长极稀疏。土壤分布不连续,只能看到岩隙石缝中充填的土粒。

 

  高山草甸土分布在森林郁闭线以上的高山带、亚高山带或无林的高原 面,生长蒿草及杂类草草甸,每年夏季开出各色花朵,绚丽多采。高山草甸土剖面分化清晰,表层根系交织、盘根错节,形成很好的草皮层。这种草皮层似毛毡、软韧而富有弹性,人走在上面犹如踏上铺展着的巨大地毯。草层草质柔细,是良好的牧场。高山草甸土土体呈浅棕色、腐殖质含量较高,但由于气温低,所以土壤养分的有效性并不高。部分海拔较低的亚高山草甸土也可垦为旱作农地,但霜害重,需采取措

施才能使作物获得稳产。高山草原土分布的地区干旱而多风,土壤表面植被覆盖稀疏,盖度一般 30—50%,地表往往遍布小砾石、碎石、甚至浮砂,土壤机械组成多砾质砂壤。土体比较干燥,一般没有草皮层,即使有也不连续成片,土壤有机质含量亦不高。农业生产上是纯牧业用地,只有少数海拔较低的背风向 阳的亚高山草原土可以发展灌溉农业。高山草原土因地表植被稀疏,所以往往不能满足放牧需要,倘若过度放牧,还可能引起草场退化。

 

       高山漠土是在干燥而寒冷的条件下形成的一种特殊土壤。土壤发育原始,地表龟裂,常有盐斑。土层厚度一般不超过50厘米,土体中含有较多的小碎石或砾石,细土物质愈往下层含量愈少。高山漠土利用比较困难,只有在雨季局部低洼处有淡

水蓄积时,才能供少量游牧羊群放牧。

 

       青藏高原的高山土壤种类繁多,除上述基本类型外,还有很多过渡类型,条件各异,一年四季可以交替搭配使用,这是牧业利用的很好条件。目前高山土壤的利用都还不够充分,尚有一定的生产潜力。

 

五、山地森林土壤的特征

 

       青藏高原山地森林土壤分布在高原东南的湿润或半湿润地区,面积是有限的。然而,山地森林土壤分布的地区是我国用材林的重要基地,因此特别受到人们的注意。

 

       青藏高原山地森林土壤包括山地棕壤、山地漂灰土以及山地黄棕壤、山地黄壤等。 山地棕壤一般都位于山地的中下部,在山地森林土壤中是分布 广泛的一种土壤类型。它在山地各种土壤的垂直分布中所占的幅度也 宽,即为垂 直带的优势分

带。山地棕壤多发育在以云杉为主的多种类型的针阔混交林下或比较干燥的暗针叶林下。一般都具有3—5厘米厚的凋落物层,其下为腐殖质层,该层生物作用较强,粗腐殖质的含量较大。腐殖质层的厚薄决定于凋落物层的分解程度,各地不一。

土壤剖面通体呈酸性反应。山地棕壤可用于林农。森林开采要防止水土流失,注意更新,垦殖要协调好农林矛盾。若开垦为农田,可种植小麦、青稞等,一年一熟,土壤养分供给还是比较充足的。

 

       发育在冷杉林下的是山地漂灰土。冷杉林林下郁闭,生长杜鹃、箭竹, 地表有苔藓层覆盖。冷杉林内既冷又湿,土壤中有机质的分解十分缓慢。粗腐殖质层一般有 10 厘米厚,这层以下有一层厚约 10 厘米的灰白色土层,在森林十分郁闭、地表苔藓层很发达的条件下,灰白色土层亦特别明显。这一 层称为漂灰层,漂灰土亦因此得名。这一层的二氧化硅含量特别高,而铁和铝的含量却明显减少。近年研究表明,青藏高原漂灰土的发育受到历史因素 的影响,即与它曾经处于海拔较低、气候比较暖湿的环境有关。

 

  棕壤以下的常绿阔叶林内还有山地黄壤。这是水热条件改善,生物化学风化和物质的淋溶淀积作用较强烈的结果。由于山地黄壤所处地形大多陡峭,故土层薄、粗骨性强。山地棕壤和山地黄壤之间往往有一种过渡类型的 土壤,即山地黄棕壤。

由于海拔的影响,在我国境内山地黄棕壤分布的范围 比黄壤要大得多。山地黄壤和黄棕壤均有垦殖,但受地形影响,农田面积很小,而且容易引起水土流失,开垦的农田一般均能一年两熟。在峡谷地段, 热量状况虽有改善,但水分条件反而恶化,

植被由山地森林变成干旱灌丛,土壤亦相应地由山地棕壤变成山地褐土。


推荐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