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公众号

关注公众号

手机扫码查看

手机查看

喜欢作者

打赏方式

微信支付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支付宝支付
×

环境保护部科技标准司副司长刘志全谈环保科普

2011.5.18
  嘉宾:

  刘志全

  环境保护部科技标准司副司长

  单艳红

  环境保护部科技标准司副研究员

  卜元卿

  环境保护部科技标准司副研究员

  文字实录:

  主持人:你好,这里是人民网视频访谈,我是许博。今天走进我们访谈直播间的是环境保护部科科技标准司副司长刘志全先生,欢迎您刘司长。

  刘志全:各位网友,大家好!

  主持人:环境保护部科标准司副研究员单艳红女士和卜元卿女士。

  单艳红:各位网友大家好!

  卜元卿:各位网友大家好!

  主持人:中国作为一个农业大国,农村的环保工作显得尤为突出,环保部组织开展的农村环保科普工作的重要性是什么?

  刘志全:随着国家对农村环境保护工作越来越重视,特别是随着农村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农业产业化、城乡一体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农村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峻和突出。据不完全统计,第一次全国污染普查农业源主要污染物COD占全国污染物总排放量的43.7%,总氮占全国污染物排放量的57.2%,总磷占全国污染物排放量的67.3%。因此从这几个数字可以看出,我们农村面源污染已经日益突出。农村的环境保护主要面临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是农村饮用水仍存在安全隐患。全国仍有3亿多农村人口饮用水不安全,其中因污染造成饮用水不安全人口达9000多万人。

  二是农村生活污染加剧。农村生活垃圾、生活污水以及人粪尿的排放,垃圾随意倾倒,造成了农村环境问题突出。用形象的话来说,“室内现代化,室外脏乱差”成为一些地区形象写照,有的村庄进不去,一到夏天污水横流,影响到群众的健康问题。

  三是农业生产污染加剧。我国是农业大国,也是世界上农药、化肥使用量最大的国家。而利用率又比较低,仅为30%左右。

  主持人:就是70%都浪费了。

  刘志全:对,70%都是蒸发了或者是向空气中扩散了,或者是随着雨水流失了,没有有效利用。这样流失的化肥造成了我们的土壤、地下水、地表水污染。还有农业生产中的农膜留在土壤中,影响了农业种植,造成了土壤生产不安全,造成了污染。还有大量畜禽养殖,畜禽粪便污染,而且我们的农户主要是散养,另一方面,集中式的养殖造成的污染也非常重。

  主持人:这在我们平时生活中理解,动物的粪便是不是可以使土地变得更加肥沃呢?

  刘志全:过去我们叫农家肥,现在集体化养殖以后,因为老百姓种地更喜欢用化肥、农药,用起来更方便、快速。而且我们现在对畜禽的粪便安全化处理,杀菌、生物转化变成固体肥料撒到地里,目前畜禽养殖,很多都得到了安全处理。

  主持人:就是说运用更加标准化了。

  刘志全:对。有的产沼气,有的做成肥料,再返回到田里去,这样解决畜禽养殖污染的问题。否则进入水体,污染是非常厉害的。还有农作物秸秆,如果我们不合理的利用,秸秆放到沟里,就会变成水污染的污染源,会发酵影响水体或者是造成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

  四是农村生态保护问题。比如说乡镇企业发展,农村采矿,包括我们开展挖河取沙、毁田取土、陡坡垦殖、围湖造田等等,这是农村生态破坏性的问题。基于这些问题,从环保部来说,感觉到农村环保问题近年来日益得到了国家的重视,我们部里也非常关注这项工作,也陆陆续续出台了《关于加强农村环境保护的若干意见》,包括制定了一系列的环境保护的标准、规范、技术政策,推动农村环境保护,另外开发了适用的环保技术,在农村进行广泛推广和应用。农村的环保工作应该是我们的薄弱点,和城市不一样。

  主持人:为什么这样讲?

  刘志全:第一是我们没有基层的专门环保机构,没有专门在农村从事环保的队伍。第二是科学文化、信息,以及农民整体的素质有待进一步提升。因此,现在我们也是通过环保科普工作提高农民的整个环保意识,提高自觉推动环境保护的工作,也是既保护农民的切身利益,也促进我们国家农村和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主持人:其实从您的谈话中我们感觉到农村环境保护确实非常重要,像您刚才提到动物的粪便、秸秆等等,如果利用好的话,是变废为宝的东西,如果利用不好的话,会成为污染源。刚才您介绍了农村环境保护科普工作的重要性,下面能否与我们谈谈目前开展了哪些工作?

  刘志全:目前针对农村环保科普工作做了顶层设计,从顶层上系统梳理我们在农村科普上主要开展什么工作,我们搞了一个计划,“十二五”形成了农村科普工作的计划进行了系统梳理。首先要强化开展农村环保科普作品的创作,近年来我们部门和中央电视台也联合拍摄制作了《国家级生态村》系列电视专题片;编制了《农民家庭节能环保小窍门》、《农村环境与农民健康》、《农村环保科普知识》、《化肥使用环境安全技术导则》、《农药使用环境安全技术导则》及其挂图、宣传册等环保科普作品。并且设立了环保科普奖,我们收集各类的科普作品和创作,然后向社会扩散,这是第一个方面,从创作源泉,从作品创作上推动。

  第二方面,我们开展了环保科普人员的培训,在这个方面,一个是加大农村党政领导干部的培训,比如说县长、县级领导,从领导抓起,特别是针对我们对农村环境连片综合整治的8个示范省(区、市)进行了连片整治技术培训。对50多个县级党政领导干部进行培训,对乡镇领导干部进行农村环保培训,对领导干部培训、农村乡镇村领导干部培训,对农民进行环保培训,培训他们一些实用的技术,培训他们对环境健康的知识,提高他们的环境意识和农村专门的实用技术、技能的培养。我们在科普人员培训方面开展农村环保科普宣传教育这种试点。我们部里正在按照国家国务院批准的农村“以奖促治”的工作,我们部里在各种媒体上加大媒体方面的宣传。

  主持人:“以奖促治”,是怎样的?

  刘志全:“以奖促治”是通过对农村进行治理,村庄进行整治,整治之后中央资金予以补助、地方资金也予以补助,就是说你只有治好了,中央、地方资金都要给予经费上的支持,这样促进农村的治理,包括刚才说到农村水污染处理、垃圾的收集处理,使得农村环境优美。包括组织大学生深入到基层开展农村环保科普教育的试点。这是第二方面开展环保科普人员培训。

  第三方面,大学生志愿千乡万村环保科普行动。我们从2007年以来,我部启动开展了“大学生志愿者千乡万村环保科普行动”,组织大学生志愿者队伍大规模深入到我国边远山村开展环保科普活动,共有9000多名志愿者参与了寒暑假农村环保科普活动,活动遍及全国4500多个村庄,发放挂图、宣传册,举办各类活动近千场。从2006年以来,我部组织了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先后与河北、青海、新疆、重庆、江苏、云南等地的环保部门和环境科学学会合作开展大型农村环保科普活动,包括发展循环经济、创建环境友好型社会,包括“十百千”宣传教育活动、“进乡进村进校”暨三江源地区生态环保科普活动等系列活动。

  主持人:可以看得出来非常丰富。

  刘志全:通过这些活动推广环保知识的普及和扩散。

  第四方面,开展农村环保科普主题活动。这项活动主要是配合我部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的实施,比如说我们针对太湖作为我们治理的重点,我们针对太湖开展“还一湖碧水

  建和谐家园”的品牌活动。针对滇池,在2010年6月,我们在云南滇池流域举办了“让滇池休养生息,还高原明珠风采”系列科普活动,先后举办了多场科普培训和科普报告,环保科普人员与村民制定村规民约,并由村民投票通过。群众的自主性和参与性的活动。科普人员还组织了展板展出,发放宣传单、有奖问答、环保志愿者宣传队演出、发送环保袋,志愿者环滇宣传等一系列形式多样、主题鲜明的环保科普活动。这些活动通过小学生,小手拉大手,让小学生进行环保科普宣传,让小学生回家进行科普宣传,科普意识从孩子抓起,我们认为这也是很好的模式,我们下一步想进一步扩展和推动这种模式。

  第五方面,我们除了面上抓,我们还具体抓了农民科学素质试点村。在北京市平谷区大兴庄镇西柏店村作为全国十个农民科学素质试点村,由我们部、中国科协负责推动这个农民科学素质试点村的整体试点。我们帮助村庄解决村委会提出的沼渣沼液污染治理难题,我们派专家帮助解决技术问题。我们联合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北京市平谷区环保局为西柏店村制作“环保科普长廊”,长廊设在村委会广场,让老百姓既能够休闲,又能够了解环保的知识。我们还不定期的推动更新有关的内容,变成了一项长效化的措施。这个村是我们一直联系的一个点,在北京附近。

  第六方面,我们开展了科技列车行活动。这项活动历时五年了,从2005年到2010年,我们部会同科技部、中宣部等部委共同主办的“振兴老区、服务三农——科技列车行活动”,五年多分别赴井冈山、延安、大别山、贵州、长白山等革命老区开展环保科普宣传,推动地方农村环保科普活动的开展。主要是通过科普图书、光盘、电影、短片的形式,发放到农村,并且帮助他们进行培训。

  我们按照国务院下发的关于《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里面赋予我们部里的职责,我们全力推进这项工作,我们部里开展这项工作也是环境保护法和国家出台的科普法,赋予我们部推动这项工作的职责,下一步我们在这项工作上还可以进一步创新方式方法,进一步加大力度推动这项工作的开展。

  主持人:可以看出来,我们的监管部门也是在环境保护、科普工作普及性,下大力气让它更多样化,参与性更强。今年是“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举办科技周活动第二个十年的起始之年。2011年科技周已于5月14日拉开帷幕,在这次科技周上,环保部结合科技周开展了哪些环保科普活动?

  刘志全:我们部每年都是环保科技周的主要参加单位,会同科技部、中宣部等有关单位共同推动这项工作。在今年科技周中,我部今年科技周的一个亮点是,我们以最新发布的《化肥使用环境安全技术导则》和《农药使用环境安全技术导则》,以这两个为题材拍摄了“老王种菜记-科学使用农药和化肥”农村环保科普宣传片。而且这个宣传片是我们首部环保科普的电影宣传片,将会同科技部在科技周期间,在5月19日,我们在怀柔区联合举办宣传片的播放启动仪式,而且就在村里启动播放意识,并且通过中国电影集团公司农村电影播放平台,在全国2万多个村庄进行放映活动,惠及500万农民。这是我们这个活动的亮点。

  另外我们部里向科技活动周组委会推介和推出一批环保科普作品和影像作品,包括《新农村环境保护读本》等6部科普图书以及《从摇篮到摇篮-日本循环型社会建设实录》等4部影像作品。

  第三方面,我们会同科技部、中宣部积极参加“振兴老区、服务三农——科技列车沂蒙行”活动,发车当天我也参加了送行的活动,晚上10点半,各个部委的有关领导、志愿者、去列车行的各方面的专家、媒体代表、工作人员,晚上10点多在北京火车站送行出发去沂蒙革命老区开展这个活动。而且这两年各个媒体也进行了报道,我们派专家、科普宣传工作者,提供相关的科普图书、杂志以及影像作品。这是这次科技周的活动。

  主持人:刚才您提到了环保科技宣传片的情况,能否给我们介绍一下具体是怎样的?

  刘志全:科普宣传片过去也拍过一些,我们拍的都是光盘、VCD、电脑上可以播放的,或者是一些简短的视频,这次我们是拍一个小的短片电影,拍一个小故事,使它融入生活,使它易于接受,用生活化的语言来宣传。这么多年我们通过环保科普宣传,我们也感觉到提高农民科学素质,提高农民的环境意识,只靠我们写写书是不够的,我们还要创新模式、创新形式,因此除了过去各种志愿者,除了图书、环保课堂、文艺表演等活动之外,不能仅仅局限在送材料、贴挂图、搞讲解的模式,随着国家惠民文化下乡,我们和中影集团沟通,了解到他们专门有一个农村数字电影下乡放映计划,这项计划也得到了国家财政部的大力支持,我们由此萌生出了拍摄农村环保科普电影片的想法。实际拍摄这个片是一个尝试,如果放映效果非常好的话,我们下一步来会坚持下去继续推动。

  下面我想介绍一下环保科普宣传片的一些具体情况,我们想农村的问题很多,刚才一上来我就讲了这方面的问题。但太泛泛地说,好象又不太好,太空洞、太泛,我想针对2010年3月和7月分别发布的两项技术导则,即《化肥使用环境安全技术导则》、《农药使用环境安全技术导则》,以这两个标准为题材,指导农民科学使用化肥、农药,防治农村环境污染,保证农产品安全,我们觉得两项标准具体性、针对性强,应该会有很好的指导作用,为此我们把这两个标准做成宣传册和挂图发放到农村,为农民科学生产提供指导。为更大范围的宣传和普及这两项标准,我们把这两个标准为题材,通过故事化的内容,向广大农民讲述科学、安全、合理使用农药、化肥的重要性和好处。

  这个剧本是精心找团队专门进行创作,而且今天单研究员和卜研究员都是参与剧本编制的专家,他们也做了很多工作,聘请了专门的编剧编写拍摄脚本,要求把科普性、趣味性有机地结合起来,经过20多次的反复修改形成最终的拍摄剧本。

  我们请了广大观众比较熟悉和喜欢的相声、小品演员来参演,像巩汉林、金珠、何云伟、句号等,他们在田间地头,在北京的一个村庄里拍摄,他们用风趣、幽默、朴实的表演将一个个科普知识以寓教于乐的方式传播给农民。

  刚才也说到了这次科普主要是与中影集团及其下属的中国新农村数字电影放映有限公司合作,宣传片向农村传播,主要是以移植入大片片头的方式向全国广大农村播放。因为这是一个公益性活动,所以中影集团也给予很大的支持,5月19日在怀柔启动播放仪式。

  主持人:我们大概会在什么时候能够看到所期待的这个片子?

  刘志全:大概在近期,我们想在整个科技周和六五环境日期间,将通过农村电影播放平台向全国2万多个村传播。它是数字电影,传播的速度非常快,只要这个平台一有,所有的平台上都可以看到,基本上是同步。利用这个投资网络,这次也是我们第一次尝试,如果下一步效果好的话,我们将继续坚持,为广大农村、农民拍摄更多、更好、更有趣的短片,而且把环保知识通过这种短片的形式普及下去。

  主持人:刘司长向我们介绍了两项导则从科普影片的拍摄情况。我们也知道两位研究员对这个对口有专业研究的,能否给我们具体介绍一下《化肥使用环境安全技术导则》的具体情况。

  单艳红:主持人好,各位网友好。这两项导则是我们单位承担编制的环境保护行业标准,下面由我主要介绍一下《化肥使用环境安全技术导则》的主要内容。《化肥使用环境安全技术导则》的主要内容包括三大方面,首先是化肥安全使用的原则。我们制定这样的指导性原则,首先要遵循一些原则。比如说首先要保证产量,因为我们国家人口多,需要的粮食也比较多,化肥在我们国家粮食增产和保证供应当中的作用是无法代替的。但是过量使用化肥,刚才刘司也讲到了,利用率很低,有一些滥施的现象造成了浪费,所以我们在制定环境安全使用导则的时候,第一个原则就是要保证产量、节约资源和提高利用率。第二个原则是因地选肥。不同的地区因不同的自然条件选择不同的肥料品种。第三个原则是因肥控失,因肥料的品种来选择控制流失的措施。

  第二大方面的内容,化肥环境安全使用的技术措施,实际上有三大环节,源头控制,如果滥施成为了污染源,那我们在源头上如何控制它,当然包括肥料品种的选择、用量的选择。流失过程阻断,如果化肥正常使用的话,它不是一个污染物,从土壤的角度来讲是营养成分,如果流失了对水体有影响,我们如何控制它流失,不从土壤中出来,让它发挥正面作用。流失是不可避免的,总有流失的部分,这一部分如何在它排到地表水体之前把它拦截住,也就是末端拦截这个环节。

  第三大方面的内容是化肥环境安全使用的管理措施。

  主持人:看似化肥和我们平时的生活好象中间出现的不是特别突出、不是特别了解,但实际上它和我们每个人每天的生活都是息息相关的。

  单艳红:对,因为大家每天都要吃的菜、吃的饭,在种植过程中都离不开化肥,因为化肥在保证产量,保证土壤的持续利用还是有很大的作用,它本身并不是污染物,而是它流失到不合适的地方,流失了以后会成为一种污染源。

  主持人:听您这么一说,我们对化肥的过量使用更加关注,它会对我们的人体、生活有什么样的影响?

  单艳红:有这样几种影响,第一,从田里流失到水体以后,会增加水体的富营养化,水体的氮磷增加,过分营养化了,就会引起藻类的疯长。其实水清了是不长这些东西,它的营养成分多了以后,一些水生的植物就会疯长,它死亡以后腐烂就会造成水质的降低。这是这几年公众关注的水体安全质量的问题。它的营养成分很大的一部分是来自于种植业的氮磷流失,就是过量使用,从土壤中流失到水体中,这对环境是很大的影响。

  另外化肥过量使用的时候会往下走,会造成地下水污染。特别是氮肥,硝酸盐类的氮肥很容易被雨水、灌溉水带到地下,污染地下水,引起地下水的硝态氮含量增加,硝态氮含量一增加,如果作为饮用水源或者作为畜禽养殖水源的话,也会影响地下水的水质。特别是北方地区,很多地区地下水作为饮用水源,其中有一很重要的指标是硝酸盐的含量高,硝酸盐有一个来源是化肥的渗漏引起的。

  过量使用化肥对大气的环境质量也是有影响的。比如说氨态氮是容易被挥发的,因为我们空气中正常是有氨的成分,但是正常的背景之下是不会对人体和作物产生影响,如果是像大量的施用氨态氮肥过分挥发的情况,就是天气比较温暖,挥发的量比较大的时候,空气当中的氨含量高,人本身就感觉到刺激,因为氨气的味道是很刺激的,首先对人体的健康会有影响。有一些氨浓度高的时候,对作物本身也有一些伤害,个别的作物会变得很敏感。另外像一些氮肥也会产生氮氧化物,它是一种温室气体,温室气体的效应比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的潜能还要高,所以这也是很多专家、一些科学家在研究的,比如说南方水稻田里过量施用化肥以后,氮氧化物的含量对温室气体的效应,也是很多专家在研究的课题。

  主持人:化肥是我们在田间地头会经常使用,一不小心这个度很难去把控,如果使用过度的话,我们有什么样的措施来弥补呢?

  单艳红:我刚才说到导则里有一些技术措施、有一些管理措施,从技术措施来说,控制三大环节,首先是源头控制,包括适宜的品种,有的地区适宜氨态氮,有的适宜硝态氮,从氮肥的角度来讲。氨态氮在温度比较温暖,气温比较高的时候肯定挥发的比较多,我们尽量不施用氨态氮。硝态氮可能是在一些土壤比较疏松,容易往下走的时候,容易淋失的时候尽量不使用硝态氮,因为很容易淋失到地下水当中去。

  刘志全:这也是近年来搞的测土施肥、科学化施肥。

  单艳红:不同的土壤选择不同的合适品种。尽量控制它流失,要在源头上来控制它。还有一个很重要的是用量的控制,很多老百姓在施用化肥的时候很强调施用化肥以后,作物明显就变绿了、强壮了,但有时候会过量,不必要的量施进去,就会造成浪费,增加流失,我们要测土施肥,土壤缺多少,我就施多少,到下一季的时候再施,每一季都是少量多次的施,是提高利用率。

  主持人:就像人一样,一个人适当的补充营养对人体是有益的,如果过了可能是营养过于充分,不见得对健康有帮助。

  单艳红:对,反而是有害的作用。还有就是要选择合适的方法,有的是适合于施在植物的根部,可能有的人图简单,就是撒播的方式,这样容易造成流失。

  另外是减少流失的措施,合理耕作,比如坡度比较大的地方就少耕,因为耕的时候土壤疏松,雨水一灌溉冲刷就容易流失。有一些地区在比较平坦的地方,容易渗透的地方就需要耕,这样才能切断土壤当中的管道,这样就不容易往下流了,有的地方是免耕、少耕,有的是需要耕,要看具体的耕作。还要选择合理的灌溉,当然有条件的时候可以选择滴灌、喷灌,但是大水漫灌很容易水多了,然后就冲走了。

  还有就是末端拦截。尤其是南方种水稻的时候,要田间排水,要晒干,叫做烤田,有这样的生长阶段,它必须要把田里的水排出去,这时候最好是用田边地头的沟渠,因为排出来的水都是富营养的,暂时存放,然后在需要灌溉的时候再灌回去,如果直接排到外部的水体或者是饮用水源地就会造成了富营养化,造成污染。

  还有就是在需要保护的敏感水体和农田之间有一些缓冲带,有一些拦截区,就是拦截这些富营养的水体,有的是工程措施,缓冲带的工程措施。像太湖的保护,在太湖周边和农田之间,有的小的沟渠可以拦截住,就能够保护到目标水体。

  主持人:刚才说到化肥使用适当,对整个农业生产过程是一个促进作用。化肥使用后有没有废弃物?比如说包装袋。

  单艳红:化肥方面不存在这个问题,但农药会存在这个问题,农药本身是有毒的,在包装上存在合理处置的问题。

  主持人:好的,下面请卜研究员给我们谈谈农药导则的情况。

  卜元卿:刚才主持人谈到农药包装袋的废弃物问题,我们从这儿谈起,农药包装袋确实存在处置的问题,因为化肥对庄稼来说、对地来说至少是一个营养品,我们营养品不能吃得过剩。但农药是药,我们中国有一句老话是“是药三分毒”,那农药是给谁吃的呢?是给庄稼的害虫吃的,吃了药之后让它死掉,显然农药对环境的危害更大。这就是我们环保部为什么要制定《农药使用环境安全技术导则》的一个原因。因为农药在使用之后的监管,这块基本上还是空白,所以我们标准的提出弥补了这块的空白,在我们这个导则当中,主要有三个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用药的原则,怎样用药?

  第一个原则是要保护环境的安全,要有环境的友好性。第二个原则是科学用药,因为中国这么多人,要保证良好安全的问题,粮食的产量还是要保证的,不能被害虫都吃光,我们还是要科学得用药。

  在导则中的第二部分内容,我们怎样用药、用好药保护好环境、保护好土壤、保护好饮用水、保护好环境生物,也保护好我们的食品安全、粮食安全。

  最后一部分内容是农药使用,我们从管理的角度应该做哪些措施,来保证前面的技术能够很好地顺畅执行下去。主要是这么几块内容。

  主持人:刚才听了几位的介绍,让我们深受启发。最后想请刘司长来跟我们谈谈环保部对农村环保科普的“十二五”工作蓝图。

  刘志全:“十二五”是我们经济发展的重要时期,也是我们农村环境保护快速发展的一个时期,因此我们针对农村的环境保护科普工作,我们将重点推进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是持续开发农村环保科普,图书和系列影视作品,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以饮用安全、科学使用化肥农药、畜禽养殖污染防治、村镇生活污染防治、沼气等新能源使用、秸秆综合利用、绿色食品生产等为重点内容,打造农村环保科普系列作品。把这些作品向全国进行扩散。这是从顶层上开展工作。

  二是我们制定了一个目标,继续持续推进农村环保科普工作,提高农民的科学素质,持续开展千乡万村环保科普行动计划,这个科普行动计划是我们的一个品牌,历时很多年了,我们会继续推进这个品牌。我们力争到2015年全国50%的省市主动在开展“千乡万村环保科普行动”,探索农村环保科普工作深入开展的长效机制,想把这项工作再扎实推动起来。

  三是加强农村基层环保科普能力建设。向农村中小学、村党员活动室、农村成人文化技术学校、文化站和有条件的乡镇企业、农村专业技术协会等农民合作组织,赠送环保科技知识图书、展教品,发展乡村环保科普活动场所;针对农业教育、科研、推广工作者和行政干部开展农村环保科普知识讲座和培训;建设能够在基层,特别是深入农村和西部地区开展环保科普活动的志愿者队伍。这是从能力建设上来讲的。

  四是打造农村环保科技传播媒体品牌。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推动环保科普的宣传和扩散。应该说动员各方面的力量,我们既要发挥政府部门的作用,还要动员中介机构和企业家、社会和市场的力量来推动公益性工作的开展。应该说“十一五”我们做了一些尝试,“十二五”我们将在这个方面加大力度,探索政府、市场、社会共同推进公益性环保科普工作,形成这样的一个局面。特别是推动“三农”问题,配合国家在“三农”问题上起到促进的作用。而且把创作不同的宣传产品,向广大农村和边远地区、民族地区扩散。

  最后我们要集成和共享农村环保科普资源,我们“十二五”在开发建成数字化环保科普信息资源库和共享交流平台,集成国内现有环保科普图书、期刊、挂图、音像制品、展教品、文艺作品以及图片等各类科普信息,通过互联网为社会和农民提供环保科普资源支持。当然我们在科普资源方面还会尝试把我们现在科学的成果和项目,在项目的产出的时候,探索产出的时候同时产出科普的产品,现在也开展了这方面的尝试,我们和中国科协也想在这个方面,包括与科技部一同推动这项工作。

  谢谢人民网提供这个条件,也是对我们环保工作的支持。

  主持人:再次感谢三位接受我们的采访,让我们对环保科普工作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今天的节目就是这样了,感谢您的收看。再见。

推荐
热点排行
一周推荐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