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公众号

关注公众号

手机扫码查看

手机查看

喜欢作者

打赏方式

微信支付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支付宝支付
×

植物病害检测仪的病害数据输入依据

2020.6.02

植物病害检测仪的工作方式是将采摘下来的受病毒侵害的植物叶片放在仪器上,经过与植物病害检测仪内部储存数据的对比分析,然后得出植物受病毒的类型,那么可能我们的科研人员就会问,内部储存的植物病害数据是根据什么进行分类的呢?下面就为大家讲解一下这方面的内容:

首先是要了解植物得病后在生理和形态上均可以发生改变,患病植物外部形态的反常现象就是症状。通常把植物体本身的反常表现称为病状;植物得病后,病原生物在植物受害部位所形成的特征性结构称为病症。

第一个是根据病状类型:一是变色,包括褪绿、黄化和花叶。二是坏死,包括斑点、枯死、穿孔、疮痂、溃疡、猝倒或立枯。三是腐烂,根据部位,可分为根腐、茎腐、果腐、花腐等;伴随颜色的变化,可分为褐腐、白腐和黑腐等;根据组织分解的程度不同,有干腐、湿腐和软腐之分。四是萎蔫,指植物根部或茎部的维管束组织受到侵染而发生的枯萎现象,萎蔫可以是局部的也可以是全株性的。五是畸形,指植株生长反常,促使植物的各个器官发生变态,分为矮化、徒长、丛生、卷叶、蕨叶、缩叶、发根、剑叶、瘿瘤、菌瘿。

第二是根据病症类型:一是粉状物,指病原真菌在植物受害部位形成黑色、白色、铁锈色的粉状物;二是霉状物,指病原真菌在植物受害部位形成白色、褐色、黑色的霉层;三是小黑点,指病原真菌在植物受害部位形成的黑色小颗粒;四是菌核,指病原真菌在植物受害部位形成大小不同的褐色或黑色颗粒;五是白锈,指病原真菌在植物受害部位形成的白瓷状物;六是菌脓和菌痂,指病原细菌在植物受害部位形成的黏液和胶痂状物。

第三个是根据非侵染性病害和侵染性病害:侵染性病害。侵染性病害是由病原微生物的侵染致病,也叫寄生性病害。该类病原物能够繁殖,传播蔓延,在适宜条件下迅速扩展,常引起植物危险性病害发生。侵染性病害的病原主要包括真菌、细菌、病毒、植原体、线虫和寄生性种子植物6大类。植原体是近年来新发现的介于病毒和细菌之间的微生物。非侵染性病害。非侵染性病害是指寒冻、日灼、旱、涝、缺肥以及其他非生物因素引起的病害,也叫生理性病害。该种病害也可能导致侵染性病害的发生,它们虽然性质不同,但相互之间还有密切的关系。非侵染性病害的发生可以为侵染性病害的病原开辟侵入的途径,如灼伤生理性的腐烂是病原物的侵入途径;又由于侵染性病害的发生发展,也降低了植物对不良环境的适应性,易使植物发生非侵染性病害。

根据以上三个方面,分别输入到植物病害检测仪的内部储存部分,进行归类。将有病害的叶片分别对比三个方面,就可以快速得出植物病害的类型。


推荐
关闭